功过格相关论文
《了凡四训》是晚明士人袁黄所著善书的汇编,它原是四篇单独的劝善文,即《立命篇》(又名《阴骘录》)、《祈嗣真诠》中的“改过第一......
明朝有位书生,他在年轻的时候曾经遇到一个算命很准的人,给他算了一卦,随着时间的推移,算命先生所说的话在他身上一一应验。于是他对算......
善书(或称劝善书)可以简单理解为教人趋善戒恶的书籍,是传统中国社会独有的文化构造,研究善书因此而有其意义。回顾近百年来中国善......
十六、十七世纪,在中国兴起的以劝善书和功过格为载体的劝善运动,在改善社会道德风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劝善书和功过格及其所......
20世纪90年代,经典诵读成为一股影响中小学教育的潮流。当前,“读经运动”已由民间运动走向官方政策,成为全面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诉求......
明清以至民国时期,徽州地区民间善书的编撰、刻印和传播一直没有消歇过。以规模而论,清代徽州善书可分为单本善书和综合性善书两个......
本文藉由分析善书与小说中的求子故事,以检视在故事书写者笔下"积善"观念与"求子"愿望的连结过程。不孕与不育现象自古即有,并且在......
《八字功过格》是一份珍贵的近代道教文献 ,它跟以往功过格相比 ,更世俗化、儒教化 ,而且也许是随清末时局的变化而在条文内容上作......
明末清初功过格的盛行及善书所反映的江南社会游子安所谓善书,是劝人实践道德、修善止恶的著述。明清时代,善书在民间广泛流传,流通较......
在明亡十三年前,绍兴府有一批士绅成立了一个讲会组织"证人社"。他们在思想上以心学为理论武器,在实践上非常注重"迁善改过",在现......
在我国传统社会,尤其是明清以来,一种有效规范民间道德生活秩序的方式是致力于用宝卷、劝善书、功过格等形式将道德伦理观念向社会......
17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社会矛盾层出不穷。为了缓和这样的紧张局面,政府与民间社会采取了救灾济贫、养老恤孤等一系列措施,以救......
讨论“晚明劝善思潮的宗教性与世俗性”这样的一个话题,首先要证明这个话题是否存在且有意义:晚明劝善思想能否称之为一种思潮?什......
明代中期以后禁毁戏剧愈演愈烈,加之时事政治斗争的复杂,文人士大夫因戏剧肇祸的事件频频发生,而不少文人又挥戈而起,对"戏剧戕人......
近年来,对道教伦理问题的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道教研究的一个热点。就道教伦理而言,其孝道伦理更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作为一......
功过格是盛行于晚明清初的通俗劝善书,功过格的流布,引发了一场关于劝善理念的争论。推行功过格的士人宣扬善恶报应、行善求福,其......
发生在明代后期的士大夫的“修身运动”,以其思想与方式(尤其方式)深刻地影响于后世,余风至今未泯。本文以明束大儒刘宗周所撰《人谱》......
功过格是记录人善恶功过的一种道德日记,其形式起源于道家,到明清之际糅合进儒家伦理规范、佛教善书、道教修仙术等内容并成为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