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震断层相关论文
探索地震成核过程的野外观测证据对地震成核研究及地震短临预测实践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收集了1976年唐山7.8级地震......
对2020年7月12日唐山5.1级地震的发震特点、地震的性质、发震构造以及破裂机制进行初步分析,推测唐山断裂可能为其控震断裂.地震前......
深入理解活动地块如何控制区域强震活动是地震危险性评价的关键。文中采用双差定位法对岷山活动地块及其邻近地区2000—2019年39 0......
通过系统考虑发震断层(震源)、三维地壳分层速度结构(传播途径、介质)和局部场地条件(覆盖层、地表起伏)的影响,用基于格林函数的......
西藏当雄(1951年)、察隅(1950年)两次8级以上地震现场考察是国家地震局和西藏自治区科委组织支持的四川省人民政府援藏重点技术项......
1303年9月17日在欧亚板块内部的中国山西省发生了一次毁灭性地震。它是地震界迄今所公认的8级大震中年代最早的,也是15世纪以前世......
本文从观测事实出发,给出了四次唐山强余震前地震活动变化的某些特征。结果表明,强余震前,唐山地震序列的频度,地震波能量,b值及震......
讨论了与1995年1月17日日本兵库县南部7.2级地震相应的余震及灾害的分布、内陆直下型地震的发生与断层的关系及强震动等基本特征.地表断层系同......
2017年11月12日,在伊朗-伊拉克边境扎格罗斯褶皱逆冲构造带的西北缘发生了一次震级Mw7.3级的Darbandikhan地震,并且这次地震是该地......
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和漳县交界(34.5°N,104.2°E)发生了一次M_s6.6地震,震源深度20 km。截至7月29日8时,甘......
将间接边界元方法拓展到近断层复杂场地地震动模拟求解,通过建立有限断层二维运动学模型,量化分析了走滑型断层逐次破裂错动下近场......
锁固段加速破裂过程中,在体积膨胀点和峰值强度点会发生标志性地震事件.本文基于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及地震事件量级匹配......
叙述了对 1999年 11月 1日山西大同—阳高 Ms5 .6地震的宏观考察情况 ,确定了宏观震中的烈度 ,圈定了 度、 度、 度烈度区的范围......
Study on the 3-D Velocity Structure around the Focal Region of the Anqing Earthquake in January 2011
The Anqing Ms4. 8 earthquake occurred on January 19, 2011, with the epicenter lying in the foreland deformation belt alo......
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级特大地震中,中国大陆观测台网系统获得了丰富的主震、余震加速度记录,为开展相关的地震研究工作提供了......
发生于1969年的渤海M_s 7.4地震是渤海海域惟一一个主震被现代仪器记录的大地震,对其发震断层的讨论争议颇多.2005-2008年,我们在......
期刊
2008年10月5日在新疆乌恰地区发生的MS6.8地震,微观震中位于乌恰县境内,距边境18km,宏观震中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努拉村,距新疆......
1998年1月5日,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附近发生了MS4.8地震.震中位置:34.5(N、108.9(E,发震时刻:北京时间09时36分,震源深度:14 km,震......
2003年8月18日在西藏林芝地区发生的Ms5.7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波密县城扎木镇南13km的高山无人区.极震区烈度达到Ⅶ度.Ⅶ和Ⅵ度区面......
应用速度和Q值成像方法以及小震精定位方法获得了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源区的深部结构和余震序列的空间分布图像.结果表明:发......
活动断层是地壳最易破坏的地方,也是发生形变和位移最大的地方.通过对活动断层的观察,对于预测地震的发展趋势、减轻地震灾害具有......
基于云南数字地震台网和腾冲火山台网宽频带波形记录,采用CAP方法反演了2011年盈江MS5.8地震序列主震及MS≥4.0前震、余震的震源机制......
北京时间2014年7月9日麦盖提县发生MS 5.1地震,基于新疆地震台网数字波形资料,利用CAP方法反演本次地震及附近区域2009—2014年MS ......
基于四川台网宽频带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和CAP波形反演方法,提取了四川理县-黑水地区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10个ML≥4.0中等强度地震......
汶川8.0级地震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震级大、震源浅、强震动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面广、破坏惨重、次生灾害剧烈。沿发震断层附近的一......
震源机制解可以反映发震断层的力学性质和动力学特征,揭示地震破裂的力学机制,给出地震的等效释放应力场,并且为区域应力场分布、......
强震发生后,快速确定地震的破裂方向、判定发震断层、了解震源的破裂过程对于震后应急救灾以及科学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6级左右中......
在总结甘肃民乐-山丹6.1级和5.8级地震现场考察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地震的发震特征,结合区域构造研究的最新成果,提出本次地震是位于......
运用直接调和分析和速率合成方法对岫岩地震前后烟台形变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岫岩5.4级地震前,烟台地区形变观测资......
根据两次地震的宏观考察结果、地震学有关参数以及最新的有关人工地震勘探资料的综合分析 ,讨论了两次绵竹 5级地震和 1994年江油 ......
<正>断裂是地质现象,也是一种自然灾害(地质灾害)。通常,地壳应变能沿断裂瞬时大量释放会导致破坏性地震的发生。当其接近地表时,......
对大量的震害资料调查研究发现,发震断层上覆土层中含有软硬土层时,对整个上覆土层的破裂过程及最终破坏状态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在......
针对2012年6月24日宁蒗—盐源MS 5.7地震序列,基于云南地震台网及部分四川地震台网宽频带数据,采用CAP方法反演该序列主震及ML≥3.......
研究了发生在海原西断裂天祝拉分盆地 1996年 6月 1日 5 .4级地震的震源机制 ,利用位于天祝 -古浪地区的数字式微震监测台网纪录的......
利用双差地震定位方法对2002年12月14日玉门5.9级地震主震和余震序列进行了精确定位,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和发震机......
利用斜率差信息法对唐山地区准连续型大地形变资料进行了前兆信息的提取,对形变资料进行了全时域扫描,并进行了多种方案的对比筛选......
强震活跃区通常出现在地壳变形剧烈的地区.但是,华北盆地地壳变形速率小,而破坏性强震却十分频繁.文中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华北盆地发震......
为了研究鲁甸M_S 6.5地震的余震空间分布特征和探讨震区深部发震构造,本文利用四川、云南省固定地震台网观测资料和震后流动监测资......
为模拟隧道在发震断层中的近场动力响应和破坏机制,提出一种模拟长大隧道穿越活动断层动力响应的新型模型试验装置,并设计一种通过......
文中以Sentinel-1A升、降轨为数据源,利用"二轨法"获取门源地震的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门源地震以抬升形变为主,其抬升形变值明显大......
大震时在地表产生的断裂错动 (称地震断层 )会造成严重震害。文章对此进行了较全面的讨论。为了取得防震减灾实效 ,必须综合考虑其......
大地震发生后,通常伴有大量余震,余震的精定位结果的时空展布有利于解释发震断层构造,研究断层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本文回顾了经典......
建(构)筑物需避让出露地表的全新世活动断裂,但随着城市地铁、生命线工程、超高层建筑等的快速发展,对地下空间的极大需要,开展隐......
云南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发育众多活动断裂,是典型的历史强震多发区。1588年通海-曲江7.0级地震发生在近南北向小江断裂带与北西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