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对话相关论文
本文通过描述两岸近三十年来文学对话与论争的概况,以期从这一角度回顾和反省内地对台湾文学的研究历程,希望对学术脉络的追溯能够......
2008年12月5-6日,由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主办,南京大学承办的“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2008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逸夫馆隆重......
2005年9月30日,在南京师范大学法语联盟中心举办了一场中法作家文学对话研讨会。座谈会上聚集了江苏作家苏童、毕飞宇,诗人朱朱,山......
前不久,“中国——澳大利亚文学论坛”在京举行,中国作家铁凝、莫言、刘震云、叶辛等与澳大利亚作家J·M·库切、布莱恩·卡斯特罗......
我与张悦然认识正好10年,10年前,她还在新加坡求学,我第二次获得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15岁,还是一个高一的学生。我们约在王府井东方新......
约翰·德莱顿的《论戏剧诗》一直被视为探讨三一律的文艺理论作品。本文将突破这一传统解读,以对这部作品的细读为基础,并将其置于......
传统的文学本体论往往把文学当作一个固定不变的对象来看待,试图寻找文学某种稳定的本质特征,回答"文学是什么",把文学的某一属性......
傅小平的《四分之三的沉默:当代文学对话录》是一本可读性很强,融入了作者精神哲思,并对当代作家作品,当代作家的精神世界和很多文......
澳大利亚文学研究进入“跨国转向”以后,人们的注意力随之转移到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作家身上。欧阳昱是中澳文学交流中不容忽视的双......
东西方文学之间的对话主要是克服文化差异性,达到文化间的差异与同一的辩证理解.表现为三个不同层次:文学语言之间的翻译;文化思维......
近些年各界对学院派文学批评似乎颇有微词——不单有来自学院外的质疑声音,同样也包含有学院派内部的理性反思。不可否认,曾几何时,作......
一、写作的起点、癖好以及媒介变化 王威廉:很高兴能和你做一次书面的对话。你和我是办公室的邻居,平日多有交流,但用文字来交流还......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观念在时代的分裂与融合中得以调整与拓展,其文学对话与交流,既在传统的诗骚精神影响下开展,又在取长补短的......
奥地利作家英格博格.巴赫曼的作品形式优美,寓意深刻,然而意象复杂,艰深晦涩,具有多重的创作背景。这一特点与作家的生活经历和艺......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九届年会围绕“多元文化中的文学对话”主题,在主要涉及比较文学的传统研究领域、一些新的研究视野和跨文明区域......
1932年创刊于上海的《现代》杂志,以海纳百川的文化气度,一跃成为30年代初期最能反映当时文艺状况,同时也是淞沪战争炮火后最有影响力......
接受理论(或称接受美学)是现代西方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它是强调读者能动地参与文本接受过程的一种文学理论,是比较......
本文从与台湾作家三毛灵魂告白引出,对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与俄语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之间对话的品读;指出。身份认同及对"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