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外味相关论文
感官用语在中国古典美学的脉络里是极为常见的现象,但这些现象的系统研究还处于筹备阶段。分析这些现象有助于美学史材料的重新整合......
讲究含蓄 ,是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的一贯思想 ,“含蓄”的基本特点是“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也就是说 ,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意趣 ,并......
《夜宿山寺》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中的一首古诗。全诗短小,仅20个字。语言绝去雕采,明白如话,小学生读来也觉晓畅易懂。对该诗的......
袁枚(1716—1798年)字子才,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自幼聪颖,是位不寻常的才子。12岁即补秀才,与......
【正】 「中國的長期封建社會中,創造了燦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發展過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是发展......
小小说是以小见大、以少胜多、含蓄隽永、耐人寻味的精美的文学艺术样式.它不仅要有"味"而且更要有"味外味"."味"即是读者在进入审......
<正>含蓄美是古代诗歌语言的重要艺术特征。古人对此有不少论述:"文芝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隐之为体,义举文外,......
<正>唐末杰出诗人司空图的主要文学成就在于其诗歌理论及诗歌创作方面。其诗论的核心是"三外说",即"味外之味","韵外之致"及"象外......
<正> 研究古代绘画的,有所谓“第一面貌”和“第二面貌”的说法。比如敦煌壁画,在一千多年以前刚画出之时,色彩崭新而完整无损,这......
<正>《乐记》作为"中国古代最早最专门的美学文献"(1)"、音乐美学方面带有总结性的著作"(2),在《礼记》中独立成篇,是华夏礼乐文明......
王士祯作为清初“断然为一代之宗”的诗论家,在自己的诗学中已就中国古代抒情诗歌的审美创造,作了较为深刻而系统的探讨。在表现与......
海明威中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潜台词",从而产生了许多的言外之意,不由得让人浮想联翩。海明威代表作《老人与海》中得到了充分运用了......
“辨味”批评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形式,它是古代诗味论运用于文学批评的结果。“辨味”实质上就是要分辨文学与生活,文学语言与......
【正】 唐末司空图的诗论,包括《与李生论诗书》等几篇杂著和一部《二十四诗品》(以下简称《诗品》)。篇幅不多,看似散漫,但却自成......
中印诗味面面观龚刚我们这里所要研究的中印诗味主要是指中印古典诗味。这并非意味着在中国和印度的现代“诗味”这个概念已湮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