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旱涝相关论文
基于海南岛18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1966—2018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和海南省逐日天气系统日历表,分析了海南岛夏季不同类型降水的特......
1预报’。理论依据根据作者《1958-1993中国夏季旱涝预报试验》文中提出的,“在外力强迫下,大气通过波状低云自我调节”的新观点,用199......
利用1979~1995年的NOAA/NCAR高空再分析格点资料,及同期北京夏季相当暴雨日数,冬季和春季太平洋海面温度资料、进行北京夏季旱涝对......
概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制的跨季度动力气候预测系统(IAP DCP-II),及其在我国夏季降水距平预测业务中的应用情况.该系统的......
摘 要:根据1961—2016年甘肃省42个站点的降水资料及海温资料,分析了ENSO事件对甘肃省夏季旱涝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1961—2016年,El N......
一、立项背景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的持续异常往往造成中国的持续性异常天气、气候,对中高纬环流演变规律的认识和预测一直是影响中国夏......
通过高原积雪和欧亚积雪与我国夏季降水的相关分析和统计检验,表明冬春季雪盖对我国夏季旱涝有重要的影响,虽然冬季和春季雪盖与我国......
利用1959~2003年观测资料分析了近45年来太阳黑子与赤峰地区夏季旱涝的关系.结果表明:赤峰地区的旱涝分布与太阳黑子的11年周期关系......
基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新一代大气环流模式IAP AGCM 4.1共30 a(1981—2010年)的集合回报试验结果,评估了模式对淮河流域夏季......
以长江中游夏季1998年特大洪涝和2000年异常干旱为实例,对500hPa月平均高度场,极涡,阻塞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面积指数等因子,进......
利用1951—2008年NCAR/NCEP再分析资料及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60站降水资料,探讨了黄河流域夏季降水气候分布范围,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黄......
陕西省志丹、吴起两县处于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北接靖边,西靠甘肃的华池,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旱涝相间,秋季冷凉湿润,冬季干燥寒冷,有延安的......
分析贵州32个测站1961~2003年降水资料,在0-85°N范围内,用36×16个网格点合成分析冬、春、夏季北半球500hPa平均高度场和距......
利用1961—2008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陕西地面月降水资料,采用EOF分解、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陕西夏季旱涝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
利用牡丹江地区7个测站35年(1967~2001年)夏季(6~8月)平均降水资料,用修订过的正态化Z指数变换方法,对牡丹江地区夏季降水旱涝等级进行......
用当前降水和蒸发因子以及前期降水因子定义了黔东南夏季旱涝指数,用此指数计算了黔东南1971~2000年的夏旱指数,同时对各年的夏季旱涝......
对1961~2000年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8个站夏季(6~8月)累积降水距平进行EOF分析,根据前三个特征向量将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旱涝趋势异常......
主要从与内蒙古东南部地区(指赤峰市和通辽市)夏季旱涝关系密切的西太平洋副高、亚洲地区环流和蒙古冷涡三个主要的天气系统入手,分......
通过1980~2000年共21年的集合后报试验,考察水平分辨率提高至2°×2.5°的IAP短期数值气候预测系统对中国夏季气候异常......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的SST资料和1951~2005年中国160站月降水总量资料,研究了南极涛动,特别是澳大利亚东侧的环流及局地......
利用1959~2006年西南地区东部20个测站逐日降水量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分析了夏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特征,指出了影响西......
利用1959—2006年西南地东部东部20个测站逐日降水量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分析了西南地区东部夏季旱涝年的水汽输送特......
用时空滤波和Morlet小波方法,分析了1958-2000年夏季东亚(20°-45°N,110°-135°E)不同纬带(由南到北分为4个区域)的......
该文用850hPa和200hPa纬向风距平差定义南海热带季风、沃克环流及热带环流强度指数,并讨论它们的天气气候学意义.指出由南海热带季风指数和沃克环......
利用1951—2006年6—8月降水资料计算了川渝地区旱涝指数Z指数,确定出该区域旱涝等级及其对应年份,分析这一带历年旱涝情况及年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利用桐庐县近50a(1955~2004年)夏季(6~8月)降水资料,以降水正态化Z指数确定旱涝指标,运用分类、累计值等方法进行旱涝统计。结果表明......
利用1961-2010年重庆34个测站逐月降水量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环流特征量资料,分析了重庆的夏季旱涝......
通过对东北地区夏季旱涝及低温冷害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研究 ,确立了在山区及平原地区旱涝、年度低温冷害发生的指标以及减产幅度。利......
本文运用月降水量、5 0 0hPa、10 0hPa月平均高度场和海平面气压场 ,在对 5 0a华北夏季旱涝等级重新评定的基础上 ,分析了与华北夏......
采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月降水量、50 0 h Pa月平均高度场资料 ,利用相关、合成和奇异值分解等方法分析了华北夏季旱涝的时空分布特......
利用东北三省及内蒙东北部均匀分布的 80个测站 4 0年 (196 1~ 2 0 0 0年 )夏季 (6~ 8月 )月降水资料以及正态化Z指数变换、小波分析......
利用1959—2006年西南地区东部20个测站逐日降水量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分析了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表温度异常特征及......
本文对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年前期(3、4、5月的季节平均)和同期(6、7、8月的季节平均)的南半球环流作对比分析,探讨南半球环流异常与长......
利用1959-2006年西南地区东部20个测站逐日降水量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环流特征量资料,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