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言出意相关论文
《庄子》与魏晋士人郭象的遭遇,既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又可以在人性的根源处找到依据。郭象注的《庄子》,最终成了郭象自己的《庄......
郭象的认识论历来被视为神秘主义的不可知论,原因在于他主张既忘其迹又忘其所以迹的“冥而忘迹”论。这样理解郭象的认识论当然是不......
<宗经>篇不但是从形而上的大道走向形而下之器的一个重要的理论环节,是向<文心>后半部分开启的一个缺口.而且是后代艺术家之所以"......
摘 要:“正言若反”是《老子》的主要表达方式,对社会现实的否定性批判是其主要内容。王弼用“寄言出意”的诠释方式对《老子》的“......
王弼以“得意忘言”的方式建立贵无论进而开创魏晋玄学之后,郭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自觉地运用“寄言出意”的方法,借助注《庄子》的机......
言意关系问题的提出,特别是言不尽意、得意忘言之说,对中国古代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魏晋以后,言不尽意和得意忘......
据皮锡瑞的《经学历史》载,王肃于曹魏初注《论语》,其注本在曹魏被立于学官,王(肃)说与郑(玄)说异,前者开魏晋之风,后者承汉代传......
<正> 魏晋玄学是中国哲学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阶段。经历两汉经学神学几百年的迷信、荒诞、烦琐、干枯、死气沉沉的统治之后,进入魏晋......
【正】 中国诗学理论,博大精深,味长趣浓;同诗歌创作一样。纷呈多姿,气象万千,启人心灵;兴味无穷。它以其特有的审美态度和艺术把......
庄文中,孔子是方内之人,不同于道家之方外之人,外内不相及,崇方外而贬方内。郭象注文中,孔子是"游外以冥内"的圣人:一是孔子以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