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言出意相关论文
根据郭象《庄子注》的内在脉络,“寄言”既非郭象的诠释方法,也非庄子表述“己意”的写作手法,而是庄子借以“出圣人之意”的传述......
“言意”──一个深刻的美学范畴吴功正“言意”是中国古典美学一个深刻的美学范畴,它诞生于六朝,是哲学“言意”之辨在美学范畴上......
从经典诠释学视角研究郭象《庄子注》,郭象注《庄子》,展开于字、句、段、章、篇、全书等不同的文本意义单位,涉及语义解释、作者......
《庄子》与魏晋士人郭象的遭遇,既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又可以在人性的根源处找到依据。郭象注的《庄子》,最终成了郭象自己的《庄......
郭象的认识论历来被视为神秘主义的不可知论,原因在于他主张既忘其迹又忘其所以迹的“冥而忘迹”论。这样理解郭象的认识论当然是不......
<宗经>篇不但是从形而上的大道走向形而下之器的一个重要的理论环节,是向<文心>后半部分开启的一个缺口.而且是后代艺术家之所以"......
<正> 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自成体系,具有独特的民族传统,这是海内外学者一致公认的。但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点究竟表现在......
言意之辩在中国哲学史上是魏晋玄学的重要论题之一,在哲学意义上符合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观,体现在方法论上,则是经典的调和及......
摘 要:“正言若反”是《老子》的主要表达方式,对社会现实的否定性批判是其主要内容。王弼用“寄言出意”的诠释方式对《老子》的“......
王弼以“得意忘言”的方式建立贵无论进而开创魏晋玄学之后,郭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自觉地运用“寄言出意”的方法,借助注《庄子》的机......
言意关系问题的提出,特别是言不尽意、得意忘言之说,对中国古代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魏晋以后,言不尽意和得意忘......
据皮锡瑞的《经学历史》载,王肃于曹魏初注《论语》,其注本在曹魏被立于学官,王(肃)说与郑(玄)说异,前者开魏晋之风,后者承汉代传......
本文旨在探析郭象《莊子注》的詮釋學。追尋"莊生之旨"是郭注的主觀取向,郭注駁正有關莊子的各種誤解,并有大量對於莊文的詞義訓釋......
<正> 魏晋玄学是中国哲学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阶段。经历两汉经学神学几百年的迷信、荒诞、烦琐、干枯、死气沉沉的统治之后,进入魏晋......
庄文中,孔子是方内之人,不同于道家之方外之人,外内不相及,崇方外而贬方内。郭象注文中,孔子是"游外以冥内"的圣人:一是孔子以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