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意之辨相关论文
根据郭象《庄子注》的内在脉络,“寄言”既非郭象的诠释方法,也非庄子表述“己意”的写作手法,而是庄子借以“出圣人之意”的传述......
从现代哲学的视闽来看,以人的生命活功为基点,主体、语言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既是哲学的本质性的内在问题,也是哲学作为学科存在和发展的......
《周易·系辞》提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①这段话在魏晋......
词源上,“写意”是指忠信之人用语言(文字或声音等)表达自己的真心实意.其后,魏晋玄学家和文艺理论家等通过言意之辨,形成了一些共......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言意之辨”不仅仅就语言讨论语言的言与意关系问题,即语符与语义、能指与所指关系;而且立足于语言而深化拓展到......
汤用彤在其佛教史研究中将格义作为文化交流过程中的必然阶段,并指出格义承袭了安世高的讲经之法,接续了汉代的比附之风,但流于表......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战乱不断的年代,也是人们思想观念极为自由解放的时代.这一时期,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玄学的兴起都对中华文化艺术......
谈玄还须从人谈起。没有人,哪来的玄?玄即道即无,万物之所自出。故日有生于无。然则无为何?日无形无名,超言绝象。并非实际存在,而是人关......
在古代言意范式中,物自身或者超越性的终极存在被视为知识的来源,人通过对这个来源的直观和内在的理性反思而获得知识,语言则是人造的......
言意之辨在魏晋时期辨论引发了思想上转变,同时在文学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朝文论家刘义庆、谢赫、肖子显等提倡的气韵,刘勰、......
玄学与理学是一种通过诠释经典而实现思想创新的学术思潮。魏晋、宋明的学者是在重新注释儒家经典过程中完成思想创新,而言意之辨......
《庄子》与魏晋士人郭象的遭遇,既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又可以在人性的根源处找到依据。郭象注的《庄子》,最终成了郭象自己的《庄......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引用了王夫之“名非天造,必从其实”(《思问录·外篇》)的名言来......
中国读者在接近作品艺术世界的过程中, 受“得意忘言”理论的影响比较大,也就是说,在“言”和“意”的关系上,传统的文学欣赏和意......
“清谈”上承“言意之辨”,下启“隐秀”论,是“中古诗歌谣言转型”中关键的、必不可少的一环。“清谈”不仅为语言论及诗歌谣言论提......
语言与思想的关系不但是哲学的方法论问题,也是文学(诗学)所关心的问题。玄学中“言意之辨”是其根本方法论,同时也是佛学的重心之一。......
顾名思义,文学批评是对于文学的批评,包括对于文学作品、文学活动的批评;在文学活动中,又包括对于文学的创作活动、接受活动与批评......
魏晋时期流行一种名为玄学的社会思潮,影响广泛深远.魏晋玄学以思辨性著称,是中国哲学和文化思想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研究魏......
“言意之辨”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论争之一,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是指语言与思想的关系问题。早在先秦时期,言意问题就得到了老子、孔......
陶渊明思想之新与深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生态度,二是创作态度.陶渊明人生态度的总体特征是崇尚自然.在看待生命问题上.他......
魏晋时期玄学家们多为赞同“言不尽意”的观点,认为只有忘言才能得象,只有忘象才能得意,否认亦或怀疑概念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西晋......
摘 要:各个时代都有对言意关系问题的探讨和争论。先秦老庄的言意之辨是为了探索世界的本源,魏晋的言意之辨是为了知精神尽心性。魏......
内容摘要:学界对于《庄子》“真人之息以踵”的翻译众说纷纭。“喠”与“踵”两字字音相同,字形相近。如果按照“真人之息以喠”理解......
《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刘勰通过对心物关系的探讨,提出了“虚静”的方法论,并用易道变化的观点消化和融合了言意之辨的论争,明确了......
同中国传统诗学的“言意之辨”相似,新批评的诗歌语义学也是围绕“言”与“意”的关系问题展开的,特别是着重考察了诗意之生成和诗......
言意之辨涵盖了中国哲学命题中一切符号系统与意义的争辩。其中,“意”的胜出以其会通三教之精神而成为根本的思想方法,从而建构着......
“言意之辨”是玄學重要的思想方法,魏晉以來玄學在“言意”問題上産生了多種觀點,其中以王弼“得意忘言”和王導“言盡意”的影響最......
言意论是古代文论一个基本命题,在中国古代引起广泛而持久的讨论,直到今天学术界对言意关系的仍在继续。而西方在20世纪经历了语言......
在魏晋"言意之辨"中,荀粲、荀俣及王弼的立场均属于"言不尽意"派;欧阳建虽将其观点概括为"言尽意",但该观点却未能在逻辑上构成对"......
始于老庄盛于魏晋的“言意之辨”已历时两千多年,其入思方式大多侧重于从哲学“悟道”的层面来探讨“言”和“意”之间的关系,集中......
文学作品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虽然每个词语在人们的长期交流中都有约定俗成的相对独立的意义,但是它有表示多种意义的可能,是不确定......
"言意之辨"是魏晋玄学中的一个主要论题,魏晋玄学家的清谈与论证围绕言意之辨展开,表达了自己的玄学之风,主要有"言不尽意"、"言尽意"和"......
【正】 早在一千七百年前,魏晋玄学家就探讨过语言问题,言意之辨充分地体现了他们深邃的智慧,以及对语言的深刻认识。而且,魏晋玄......
"言有尽而意无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言不尽意、言难达意等等这种言与意之间的矛盾关系,在哲学上形成了著名的"言意之辨".古人......
魏晋时期,经学统冶的崩溃,儒学禁锢的破除,给这个时代带来了思想的解放,理论的突进和思潮的迭起。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一种以老庄思想......
一、维特根斯坦对可说与不可说的划分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前言中如下说道:这本书所讨论的是哲学问题,并且,正如我所相信的那样,这......
肇始于先秦的“言意之辨”,在老庄那里尚停留在哲学的层面上,体现的是语言面对着“道”的无奈和困窘,但已对文学语言的自觉形成启发。......
言意之辨是贯穿整个金代的美学理论。周昂、赵秉文较早提出以意为主之论,反对求奇、求巧,拘于形式。王若虚对前人加以发挥,高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