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相关论文
摘 要: 成书时间大体相当的藏文佛典目录《旁塘目录》与汉文佛典目录《开元释教录》,相同点固然不少,但不同处亦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
说启功先生搞笑,其实他是平和。记得在1981年早春,我们学校中文系要办一份杂志,想请先生题写刊名。我来到先生在小乘巷的家里,他不在,我......
西域高僧鸠摩罗什,生来便是天地间的一段传奇。他半岁说话,3岁认字,5岁开始博览群书;7岁随母出家,先习小乘,后入大乘;他精通多国文字,悲心......
喀什古称疏勒,是古疏勒国的重要辖地。东汉时,疏勒国强盛,佛教开始传入并随之在此有了一定的发展。同时这里也成为佛教东传的中转站,广......
《大乘起信论》是一部在佛教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著作,它所提出的“一心三大”、“一心二门”说,认为众生心即如来藏心,佛性是原本存......
佛教本来只有大、小乘派,大乘进入中国后变称“北传佛教”、“藏传佛教”、“喇嘛教”、“密教”等;小乘则变称为“南传佛教”、“......
吕澂先生揭示了如何用唯识学勾连出印度佛学的律动性.首先,他积极搜寻出唯识学与小乘佛学的线索,发现了唯识学根本论典《瑜伽师地......
【正】 因明学是印度的古典逻辑,因明学所说的比量就是推理。不过因明学将比量分作“为自比量”和“为他比量”两类,这是传统逻辑......
“菩萨”这一重要而又常用的佛教术语在西夏至少有四种译法,“ ”一词源自汉文的意译“觉有情”或“道众生”,“ ”是汉语“菩萨”......
<正> 每部作品都有它的个性特征。《西游记》是以广阔地反映、揭露、批判现实(常为悲剧)为其内容特征,还是以正面树英雄、写成功的......
<正>关于四圣谛的解释,真是百家齐鸣、万众宣说。佛陀在《华严经》中更把四圣谛分为各种世界的四圣谛,如娑婆世界、密训世界、最胜......
佛教产生之初,释迦牟尼佛宣说法教完全出于因机施教,而无“大、小乘”之别。至于后世落入大、小之争,实是后代修行者自执所修学的方法......
【正】 一小引世间是流转迁灭相,因无一法并以显露与标识,为其存有之界石者。显露愈明,标识愈严,则约力愈猛,束势愈紧。方向唐突,......
《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对贾宝玉形象构思的佛禅影响比较明显,通灵宝玉是佛禅本心的象征,通灵宝玉下凡历劫,温柔乡中梦幻一场,象......
佛教由印度起源后弘传世界各地。其在中国传承之派别大致有三,即南传、汉传和藏传佛教。三传佛教虽同系佛陀正法,然其教理、典籍、仪......
以汉宝德的大乘建筑观为出发点,介绍建筑的人文主义,并论述了与其相对的小乘建筑观的概念。通过对中国现代建筑的几次探索进行解读......
<正> 历史进程的转折断层和社会的板荡错位,往往会形成艺术史上壮丽的奇观。明末清初的诸多变故乃至家国之难反而“成就”了我国绘......
本文仔细地梳理了佛教的有关“牛喻” :在佛陀原始说法和部派三藏里 ,有极其丰富的“牛喻” ,这是佛陀和部派学者为了更好地教化大......
宗教是印度历史的重心,使古代印度文明带有浓厚的宗教特色,在古印度先后产生了拜物教、吠陀教、婆罗门教和佛教,并通过双向性贸易往来......
僧肇《物不迁论》既非老庄玄学“主静论”的孑遗,亦非小乘“性住说”的翻版,相反,该论通篇贯彻了中观般若本旨,论证诸法自性本空、......
关于僧肇《物不迁论》自唐宋以来即存在诸多误解。事实上,该论既非老庄玄学“主静论”的孑遗,亦非小乘“性住说”的翻版,它通篇贯......
<正> 近人将太虚(1890~1947)大和尚著作中几次重要的讲演录单独辑出,成《佛学入门》一书(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偶一读过,觉得他......
本文阐述了释迦牟尼的生平事绩和创立佛教的过程,并对佛教大小乘各派的主要经典和思想作了简明扼要的论述,进而指出了佛祖及其弟子们......
我国佛教学者虽然对印度佛教有无“孝”一词 ,佛典是否弘扬孝道有所争议 ,但事实却雄辩地说明释迦牟尼佛一贯倡导孝道。他不仅强调......
八关斋戒是普遍和易于在僧俗信众中传授的一种佛教戒律和修持方法。藏传佛教八关斋戒传承,在藏族地区历史悠久,除具有八关斋戒的共......
吕澂先生揭示了如何用唯识学勾连出印度佛学的律动性。首先,他积极搜寻出唯识学与小乘佛学的线索,发现了唯识学根本论典《瑜伽师地......
唐代玄奘大师撰写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古丝绸之路沿途许多地方的真实状况,从其中关于龟兹地区的记录中可以看出:佛教是龟兹古国......
学界一般认为古代龟兹是小乘说一切有部文化中心,克孜尔中心柱窟图像构成是小乘僧人-佛-菩萨(弥勒)崇拜的反映。本文探讨了说一切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