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小说相关论文
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政治上国民党疯狂围剿、日本侵略者虎视眈眈;经济上民族工业得到短暂的发展;文化上无产阶级思......
左翼文学作为30年代中国文学的主潮,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文学与文化现象,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左翼......
当时最新款的战斗机在空中呼啸而过,时而相互追逐,紧张又刺激,这样的大片,对于改革开放不久刚刚开始接触到西方影视作品的中国观众来说......
1931年4月间,日本驻长春领事馆收买汉奸郝永德,擅自将距长春东北约30公里的万宝山地区500垧土地,转租给朝鲜人耕种,从而引起中朝两国农......
从普罗小说开始 ,到 1936年“左联”解散 ,作为 30年代小说主潮的左翼小说 ,其叙事模式有着独特之处。本文选取其发展流变过程中不......
学界常粗率地把《活的中国》看作小说结集的英译书,忽略了这本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价值和意义、它体现了当时中国精英知识分子对......
出于对“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形成的强大“文学背景”的后怕和反抗,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小说创作呈现为这样一个过程:一步步......
期刊
<正>一莫言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个标志性的存在,现在已经没有人怀疑了。他的价值,在于把泯灭的文学良知从泛道德的世界里打捞出来,进......
伦理化的精神创伤体验是鲁迅小说《狂人日记》的叙事特征,它开启了现代小说政治化叙事的先河。张闻天的《旅途》和蒋光慈的小说分......
关于底层文学的讨论已经很多。过多莫衷一是的纷纷议论对它并非好事,因为底层文学写作已经面临被不断增值的话语泡沫淹没而不知所......
大革命失败后,茅盾笔下的小资产阶级青年的生活理想、社会理想一一幻灭。他们困惑、徘徊与挣扎,追求却最终归于绝望,诉说着人生的困顿......
近代以来,西方的文学艺术被中国的先知者们不断借鉴来,用来促进新思想的传播。“五四”时期以及之后的文学发展,作家们广泛借鉴西方文......
20世纪30年代左翼小说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叙事形式之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双重叙事视角,混杂了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意识。作为......
从普罗小说开始,到1 936年左联解散,作为30年代小说主潮的左翼小说,其叙事模式有着独特之处。其发展流变中不同阶段存在着有代表性......
本文聚焦于1937——1945年间的中国现代文学书写历史,从小说文本书写范式在1942年间的巨大变化,勾画历史形迹,呈示文学内外因果关......
与晚清以来的革命小说相比,20世纪30年代左翼小说在思想主题、题材选择、创作方法、叙述视角与情节建构等方面已经发生明显变化:突......
本论文以“左翼小说中塑造的工人形象”为切入点,在对整体背景进行梳理的前提下,对小说中工人形象的演变历程、左翼小说中工人形象......
当左翼小说被当做一个个内涵与形式经过碰撞和分离聚合作用而形成的“有意味的话语形式”,从叙事方式演变的角度来关注左翼小说结......
<正>"五四"先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潮流被引进中国,此后,随着中国特殊的社会进程,"左翼文学"逐渐占据主流,20世纪30年代更是形成中......
<正>关于底层文学的讨论已经很多。过多莫衷一是的纷纷议论对它并非好事,因为底层文学写作已经面临被不断增殖的话语泡沫淹没而不......
左翼小说中女性的成长叙事,虽深受"革命+恋爱"公式的影响,但却无法用一种单一的模式来统辖,因创作者的性别差异而在文本中呈现复杂......
左翼作家与新感觉派作家都进行了上海的都市抒写,但由于他们的性格与追求的不同,其笔下的都市也迥然相异。当新感觉派表现中国现代......
美国"红色三十年代"的小说创作在苏联"无产阶级文学"观念影响下,表现出明显的"向左转"倾向,同时延续了此前现代主义文学倡导形式创......
30年代左翼小说的很多作品,集中表现了青年知识者为革命不惜抛弃爱情、亲情和牺牲自我生命的倾向,表现出一种为革命而自我泯灭的冲......
中国现代文学从产生伊始,有关其性质和命名的争论就从未停息。从强调相对于古典文学之新的"新文学";启蒙论与阶级论相抗争的"中国现代......
一沙汀左翼时期的小说创作有着明确的叙事策略: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两者之间的对立导致从被压迫到反抗;为了体现这种革命性的合理和可......
本论文借助刘小枫的叙事伦理研究1930年代左翼小说,重在分析身体与革命之间的复杂关系,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从叙事伦理的角度切入,......
本文以文本细读的方式,梳理1928-1937年间左翼小说中的“失语者”人物形象类型,探讨这一人物类型在以蒋光慈、叶紫、柔石、胡也频......
1931年4月间,日本驻长春领事馆收买汉奸郝永德,擅自将距长春东北约30公里的万宝山地区500垧土地,转租给朝鲜人耕种,从而引起中朝两......
茅盾和叶紫在1930年代创作的左翼小说细致地表现了农民内心的理想与诉求,小说中的农民理想与时代以及作家自身的建构是紧密相连的,文......
1930年代左翼小说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书写工农生活,从它们诞生的时候起,就受到来自各方面(包括左翼文学内部)的批评。不过,左翼文......
与同时代的新感觉派和京派小说相比,20世纪30年代左翼小说整体上审美水准有所欠缺,但是它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就是塑造了最符合当时社......
左翼小说叙述模式的流变朱彤小说是一种叙事文体,叙述是小说家艺术地统摄社会与人生的根本手段。为更好地实现其创作意图,小说家总是......
自1930年创作《韦护》开始,丁玲创作了一些以“革命+恋爱”为题材的小说,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变得瘦削单薄,而男性形象变得丰满动人,......
30年代左翼革命小说有些作品描绘了作家想象革命后将来临的理想社会的图景。这些文本所展开的“革命乌托邦”的图景明显是以当时中......
同属革命文学范畴的解放区小说和左翼小说,在价值叙事上有着诸多差异。它们均以人性/阶级性作为基本的价值轴线,但围绕此轴线的价......
本文聚焦于1937-1945年间延安解放区左翼小说书写历史,从小说文本范式在1942年间巨大变化,探析左翼小说在进入解放区后转型。勾画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