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名小说相关论文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废名是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他以平淡质朴的笔触描写宗法制农村社会,并融入了古典诗词的写作手法,创造出具有牧歌情......
风景书写是作家思考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中国现代小说家中,最重视风景书写的当属废名。废名风景叙事的核心是表达其独特的审美理......
废名之所以被称为"文体家",盖因其在小说"文体的自觉"上形成了卓越不凡的创作样式,绝句式的转喻化叙述和辞章化的文本构成是其显要......
废名小说有文体创新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但由于文学以外一些因素的影响,废名长期以来几乎被有意识地遗......
废名的小说是上个世纪中国文学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的现象.他创作的作品虽然不是很多,但表现出的创作中的探索性值得注意.他的......
本文对废名的小说创作进行了探讨。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结合废名的生长环境和所受的禅宗思想影响,探讨废名的生命自由观问题......
废名和他的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自成一派,特立独行。在表达方式上,他率先突破了传统小说的情节模式和叙述结构,将中国诗歌、散文的抒情......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废名以其独特的文学创作姿态留给读者谜一般的身影。本文力图依据接受美学理论,从读者接受角度进入废名小说研......
在20世纪中国历史文化的现代转型中,废名的姿态近乎遗世独立。他没有像众多作家那样选择与历史主潮共舞,而是以坚定的反进化论立场和......
谈起废名,其最为世人所熟知的是他小说中的诗化风格和田园风光,但在他的作品深处,却潜藏着禅学的理趣与意境。本文将结合废名的具体作......
废名的小说创作对中外文学有广泛而又具体的借鉴。就黄昏意象来说,它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继承,也明显带着希腊女诗人萨福《黄昏》......
从废名小说看 ,他既是写作者同时也是阅读者。他在写作中记录自己 ,在叙说中阅读自己 ,承担了作者与读者的双重身份 ,体验着创作与......
对于古人来说,死亡是一个问题,而对于今天的我们,死亡只是一个事实。舍勒在《死亡永生上帝》一书中说:“现代人不再生动直观地看到......
废名是我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开拓者之一。对于废名后期的小说,学者较多研究其现实性及禅意的变化,较少涉及小说的情感特征。文章结合废......
废名的小说是在现代性的语境中,从人生的苦难出发,以禅悦之心建构的审美乌托邦文本.他以一种反现代性的姿态,坚持某种非中心式写作......
废名的创作风格,冲淡中隐含沉郁,小说里的疾病书写给桃源迷梦增添了沉郁的意味,成为废名关注、针砭现实世态人情的独特路径。病人......
从废名小说中的中心意象、言说策略两个角度。揭示废名对现实人生的诗性关照是借助“彼岸意识”实现的;在此基础上探究废名对现实人......
在二十世纪20年代小说家中,废名(冯文炳)的创作别具一格。《火神庙的和尚》带着淡淡的感伤和哀愁来抒写乡村的景,乡村的人,写他们的......
如果说,现代抒情小说是一种特定的语言(艺术)存在,那么当语言在道说文学时,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只能由文学母语来表现和传载。情......
【正】 现代作家中,与宗教有过或多或少联系的,并不止废名一人,比如苏曼殊、许地山、萧乾、冰心等。但就与宗教关系之密切与真诚持......
废名前期小说中的乡土主人公基本上都具有"知识分子化"的倾向。究其原因:首先在于废名的小说是针对和自己一样质素的读者——中国知识......
废名一生的创作和思想,常常变动不拘。其创作的整个过程是随着社会现实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是一个由画梦到纪实的过程,整个过程其......
<正>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废名曾以执着的精神,孤独地摸索着他自已创作的路。他是有才能的,他那具有浓郁诗意的小说以别具的个性出......
文学小说中语言的返璞归真作为一种贯穿于中国文学始终的表现形式,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研究文学小说中返璞归......
<正> 被卞之琳称为“僻才”的废名(冯文炳),在种种现代文学史中都是一个受忽视的作家。他经历简单寻常,生活淡泊,文有奇气却身前身......
沈从文和废名是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他们的文化选择代表着京派作家的整体选择。试图从这两位作家对传统文化、乡村文化、以及民间......
文明冲突的抉择──“五四”时期鲁迅、废名小说创作价值取向之比较朱晓江一、引论:互有优劣的中西文明西方文明的大量涌入中国社会......
京派是三十年代在周作人、沈从文的影响下活动于北平的一个文学流派。京派小说具有独特的风貌:赞颂纯朴、原始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作......
<正> 废名,中国新文学史上一座神秘莫测的艺术迷宫.半个多世纪以来,对废名小说的研究一直处于空白或准空白状态。间或有一些界说、......
<正>再次阅读废名的小说《桃园》,让我有一种出其不意的沉默,改变了过去的阅读记忆和已知的文学史结论。我有些无话可说,心里被堵......
故事与手法人生的意义本来不在它的故事 ,在于渲染这故事的手法。———废名《桥·故事》对于人生我动心的不过是它的表现。———......
<正>早在20世纪30年代,朱光潜在论及废名的诗时,曾说过:"废名先生富敏感好苦思,有禅家与道人风味。他的诗有一种深玄的背景,难懂的......
1932年12月,开明书店出版了废名的别开生面的长篇小说《莫须有先生传》,在该书末页的广告中,为同样由开明书店出版的废名短篇小说集《......
一三十年代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刘西渭曾慨叹道:“废名先生的作品,一种具体化的抽象的意境,仅仅限于少数的读者。他永久是孤独的,简直......
以往的评论者大都以晦涩难懂来批评废名的作品,尤其是他的长篇小说<桥>.周作人便称"据友人在河北某女校询问学生的结果,废名君的文......
1932年,废名的小说《桥》与《莫须有先生传》相继出版。与“十年造《桥》”不同,《莫须有先生传》乃是一个短时期的产物。①相对于各......
废名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它是田园小说的代表。其小说具有诗意美和艺术美,通过具体意境的渲染及人物的对话,带给人......
本期推出的两篇论文所涉及的问题,严肃且富学术意义。《青春之歌》是一部红色经典。在重读经典成为一种重要学术研究取向的当下,如何......
2014年11月24日至11月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文学遗产》编辑部和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的......
二三十年代的乡土小说中,“乡土”表现出三种形态:过去的美的故乡,现实的黑暗故乡,想像中的未来故乡。在由此三种不同形态的“乡土”所......
倘若要描述中国二十世纪文学的历史,就须梳理探析中国二十世纪文学思潮的流变、文学运动的发展,尤其要细致研究现当代作家创作的关......
<正> 有一座孤单桃园,相邻寂静杀场。傍晚落日红遍西山,园中秋月照彻天心。秋风一阵一阵吃紧,桃花一幕一幕谢地。小说家废名以画家......
废名诗歌的思想内涵,既有其“玄”之思的特征,也有其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的特征,前一个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前一特征的论述,而忽......
<正>沈从文的学生汪曾祺深受沈先生的教诲,继承了田园风格小说创作,并在其基础上有了突破性的创新,形成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