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专制相关论文
寻求富强和争取民主是近现代中国知识阶层政治思想的两个重要面相,但是为寻求快速富强所需要的集权专制与民主追求、必然的分权之......
蓝色多瑙河波光粼粼,音乐之都维也纳充满浪漫情怀,美丽的奥地利可谓人杰地灵。莫扎特、舒伯特、贝多芬和约翰施特劳斯父子蜚声乐坛,弗......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为复杂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经历了甲午风云、戊戌维新、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民国肇基、二次革命、洪宪帝......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避难到日本,开始了长达13年的流亡生涯。期间,梁启超积极的投入政治运动的洪流中,期望寻找到中国的救......
摘 要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的开明专制产生于欧洲封建制度陷入危机的大背景下,是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特有的封建统治形式。政治......
缔造贞观盛世的千古一帝——李世民曾经发过这样一番感慨:“朕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君臣义均一体,宜协力同心,事有不妥,可极言无隐。......
本文结合梁启超一生复杂的思想发展背景,力图揭示其国家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核,进而力求在此基础上对其思想价值做一分为二的客观评价......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在实现民主进程方面,有急进与缓进之别。梁启超根据中国过渡时代的情况,强调新旧政体转换过程中必须要有过......
改良派从中国情势和国民性出发,认为中国人只能通过实行开明专制才能真正实现君主立宪,从而实现自由,梁启超并且拿革命党人陈天华......
“政治对抗力”论与“开明专制”论是民初进步党的两种基本的政治思想主张。梁启超等人提出“政治对抗力”说作为立宪派系联合成进......
清末立宪保守派以民智未开、立宪条件不具备为由反对立宪,实则民智大开本非立宪的必备条件,况且清末民智渐开,人民已具备一定参政......
在中文学术界把西文绝对主义误译为专制主义的现象十分普遍,应该纠正。中西历史是不同文明孕育的结果,有各自独立的演变路径,不能被简......
《新民丛报》学人关于国民性及通过实行开明专制以实现自由的思想并不统一。梁启超认为中国人国民性较低,只能通过开明专制得以提高......
自由并不是不受限制,它与制、专制、开明专制都有一定的关系。《新民丛报》学人通过对自由与这些名词之间关系的分析,认为开明专制......
庚子事变前十几年间,中国知识阶层逐渐确立了以日俄德为榜样之改革路线。这些思想逐渐发展演变为系统的开明专制思想。经过梁启超等......
梁启超的学术成就令人眼花缭乱,政治生活艰难曲折,受到普遍关注。但是,由于梁启超坚持或反对的观点都非常明确突出,遭到一部分人的误解......
1907年《论今后民党之进行》与《国会与政党》是张君劢清末立宪主张的深化,充分展示了张氏的清末宪政想象。它具有开明专制的面相......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相对开明的时代,但是也摆脱不了封建专制的阴影。在唐代开明专制之下,有一个特殊的文人群体,即在参与朝政中受到贬谪......
沙皇叶卡特琳娜二世在俄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将其置于近代世界历史进程中予以评价则颇生争议。只有摈弃片面的或出于俄国民族......
对于自上而下的现代化运动而言,一个能够稳定政局、集中国力的政治体制至关重要。有鉴于此,为了中国的现代化,梁启超在本世纪初提出......
洋务运动时期,新派的改革要求多在经济、军事、教育方面学习西方,创办洋务新政,争取富强。邵作舟独树一帜,力主以政治改革为本。认......
商代的统治思想是神本主义 ,注重“神事”。到西周 ,神本主义思想发生动摇 ,一切以“人事”为重 ,主要表现在奉行敬德保民思想 ,实......
杨度、梁启超,两个名字均如雷贯耳、都是近代社会叱诧风云的政治人物。不仅仅是生活在同一时代,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曾怀着同......
我们今天讨论中国模式,有必要思考中国走过的每一步。只有经由历史的考察,才能理解中国模式是什么。若缺乏历史的分析,仅仅套用任......
“开明专制”是东欧一些国家走向近代化的开端。与通过暴力夺取政权的英法等国不同,这类国家没有革命政权的暴力可资凭借,只能凭借......
开明专制是欧洲绝对君主制的变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政制形式。文章以弗里德里希二世统治时期的普鲁士为例,通过剖析弗里德里希二世......
德国作家维兰德的小说《金镜》(第一版1772/第二版1794)所探讨的核心政治问题之一是作为18世纪下半叶欧洲范围内重要历史事件的“......
七年战争的前后,在欧洲专制政体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政治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开明专制”,普鲁士、奥地利和沙俄等......
18世纪欧洲开明专制是西欧文明在东欧各国投射的结果。奥地利、普鲁士、俄国等国的君主在其国家推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的内容大......
<正> 梁启超是晚清和民国时期杰出的启蒙宣传家和学者,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家。尽管他并没有建构庞大的理论体......
在20世纪初年的中国思想论坛上,政治民主化是革命派和立宪派共同探讨的课题,梁启超在探讨这一课题时,提出了“开明专制”思想。梁......
日俄战争之后,知识人对"立宪"抱持着价值肯定,甚至将政体改良绝对化,以为累世沉积的旧政治伦理因此而焕然一新。《新石头记》所营......
民本思想在中国政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起源于前文明时代朴素的天道观,是一种上古先人理解"天命靡常"和处理天人关系的政治经验......
【正】 叶卡捷琳娜二世(1729——1796年)是俄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沙皇之一。这位踏过几具尸体,拾级登上王位,用她丈夫彼得三世的血衣......
【正】 1913年至1915年间,在中国几家重要杂志上进行过一场关于如何在中国建立民主制度、实行民主政治的讨论。当时资产阶级的各个......
<正> 一些同志把“新权威主义”作为一种治国良策奉献给人们。但是,对于它的正确性、可行性,我却深表怀疑。兹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与......
建立立宪政体是近代中国先进分子追求的政治目标。1895—1906年间,梁启超对中国政治制度模式的设计历经了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再......
梁启超的"开明专制论"是希望由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政府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实现中国民主化,以避免暴力革命的发生。他的这种......
弗里德里希二世(1712——1786)是德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和有影响的普鲁士国王。他一生中主要做了两件事:一件是通过战争从奥地利夺......
我国对拿破仑的评价始于晚清。随着闭关自守大门的被打开,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当时对拿破仑的评价也有所不同:改良派贬低拿破......
作为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个被称为大帝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其执政的34年间,她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加......
<正>1900年索尔兹伯里伯爵在颂扬维多利亚女王时评价她“具有伊丽莎白精神”。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1533—1603年)是英国都铎王......
1913年11月4日袁世凯以非法命令取消国民党议员资格,致使国会不足法定人数而解散,这是斩断中华民国法统的重大事变。国民党被查禁......
18世纪,欧洲大陆出现了风行大半个欧洲达数十年之久的开明专制,这是西欧文明在东欧各国反映的结果。受到影响的俄国叶卡特琳娜二世......
"道义担当精神"这一共同特质使西方近代以来的知识分子和儒家士大夫可以联系起来考察。道尊于势,道统高于政统。士志于道,儒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