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热相关论文
在沉寂了多年之后,“张爱玲”这个名字又一次走进我们的视野中,风生水起、一发而不可收,似乎充溢了整个世界。对于她在文坛上重新活跃......
一、“张爱玲热”引发的思考 今年2月,张爱玲(1920-1995)早在1976年就已完稿的长篇小说遗作《小团圆》,终于出版(台北:皇冠......
20世纪80年代后,大众传媒全面介入文学传播,全新“传播关系场”的形成致使文学形态发生重大变化。大众传媒弱化了早先文学的“精英性......
走红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女作家张爱玲及其作品,近二十年来在中国大陆又掀起一波又一波此起彼伏的"张爱玲热",至今没完全消退.在文......
200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正当全国普遍举行纪念活动之际,竟有人在北京举行所谓《张爱玲与本土文化——张爱......
在几次升腾且愈演愈烈的"张爱玲热"中,张爱玲作为文化偶像和性别偶像逐渐被确立起来,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经由传媒引导和文化市场......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优秀女性作家,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华语大地上曾掀动起三次“张爱玲热”。本文拟对这三次热潮的形成......
“民间社会叙事”的失败与张爱玲小说的意识形态性韩毓海北京大学中文系作为迟发展国家,中国的现代化首先依赖于“体制的优先合理比......
<正>20世纪80年代以来,张爱玲小说就像"出土文物"一样呈现于大众面前,并在海内外引发了一场"张爱玲热"。自此以后,研究张爱玲的著......
1鲁迅研究四题1)了解:(1)鲁迅与胡适、周作人等文化先驱对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以及《狂人日记》的具体表现.......
<正> 曾经一部名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书席卷了处于“思想释放”状态的中国人,生命中的“轻”和“重”令众多的男人女人涕泪......
期刊
王德威,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现任美国哈佛大学东......
从《色戒》的上映到长篇自传体小说《小团圆》的出版,张爱玲热此起彼伏,甚至由张爱玲热演变成文化汉奸胡兰成热。热到发昏时,就不......
<正>一、娜拉出走:一个"五四"启蒙现代性的寓言在百年中国传统与嬗变、守旧和革新中,"启蒙"是最为重要的词汇之一。启蒙不仅是传统......
2010年是张爱玲诞辰九十周年、逝世十五周年,各地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媒体、学术界、读者大众默契互动的狂欢景象,上演了一个现代版的......
文学史重新书写了张爱玲,却未全面认识她。张氏小说虽不能简单归于通俗文学之列,但其通俗品格在通俗文学思潮中必然引起广泛兴趣。......
从上世纪80年代被重新"发现"以来,张爱玲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女子,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在这种兴趣与关注之下,以大众文化......
<正>张爱玲是一位天才作家,无论是她那充满魅力的文学作品,还是她那扑朔迷离的传奇人生,都像谜一样吸引着读者不断地对之言说,却又......
文学与传播媒介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当代文学时空关系场。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文化的错位、读者的选择,促成了"张爱玲热"这一......
<正>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领域中出现了很多新事物、新现象和新观念,大量的新词新义随之产生。类词缀在创造新词的过程中......
<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张爱玲作品在大陆再次风靡一时,她的很多作品也被成功改编为影视剧,张爱玲任创作中对现代影视艺术的借......
<正> 一、民间在都市文化建构中的表现形态“民间”不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在任何国家形态的社会环境里都存在着以国家权力为中心来分......
13年前的9月8日,张爱玲在美国洛杉矶罗切斯特街道一所公寓的206号房间中离开了人世。她的遗体十分安详地躺在空旷大厅中一张相当精......
如果从文本的思想内涵、整体艺术或接受关学等视角考察,我们很容易认同“张爱玲热”是文坛的奇迹或是张爱玲生逢其时的幸运。但当我......
20世纪40年代大上海名噪一时的才女张爱玲,其作品自新中国成立后便从大陆消失。20世纪80年代初,沉寂了近三十年的张爱玲及其作品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