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史相关论文
<正>"不确定性"第一次读戴锦华的文章,应该是在1979,或1980年。那时候,她还在北大中文系78级读书。她和吴德安合写了有三万多字的......
法国数学家、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一根苇草拥有的土地微不足......
<正>无论从怎样的角度看,我都算不上一个网虫:网龄不算长、网瘾也不大。然而,在我个人的阅读史上,网络所具有的无可替代的价值,却......
<正>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我的阅读史》是洪子诚先生"一个人的阅读史",是他对自己多年来阅读经历的回想、叙述与反思。在这......
<正>起初的时候,我只喜欢中国古典文学,这种单纯的喜欢持续了好几年,从初二开始读《诗经》,到大一对先秦诸子和魏晋风度的倾心。那......
<正>在我识字到可以阅读的时代,可读的书相当少,而且越来越少,许多东西是不准阅读或者不提倡阅读的。记得1966年的秋天,我进入小学......
书籍承载的是世界文明和与之相应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即可以获得各种知识,又能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
<正>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小时候家里穷,没有什么书籍可读,爸爸只要一给我们零用钱,我和妹妹就攒下来,商量着一起去买书。那时候......
<正>哈罗德·布鲁姆说他转向阅读,是作为一种孤独的习惯,而不是作为一种教育事业。我太喜欢这句话了,因为这说的好像就是我。多年......
<正>重读将损失些什么20世纪60年代初的几年里,我曾经沉迷于契诃夫的小说和剧本:那是大学毕业前夕,和毕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那个......
2012年10月25日,著名文学史家、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洪子诚先生应嘉应学院文学院的邀请,给文学院的学生开设了一个有关阅读与阅读史......
<正>《鼠疫》与"文革"叙述记不清是1981或1982年,我第一次读到加缪的《局外人》和《鼠疫》。比较起来,我对《鼠疫》印象更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