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刚相关论文
唐德刚一席话改变董鼎山 江苏文艺出版社新出《董鼎山口述历史》,捧读再三,诸多往事,清晰如初。 诚如董先生书中所说,二十世纪九......
1919年6月12日,陈独秀终因政治活动被捕入狱。陈氏是在发散他那自撰并出资自印的反政府传单之时被捕的。此事发生在北京城南一个叫......
本文这个题目,是一位饱受争议的历史学家给一生显赫的顾维钧写悼词时用的题目。历史学家的名字,就叫唐德刚。 2009年10月26日,唐德......
按照1949年以来的惯例,10月1日,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竖起了孙中山的巨幅画像,以纪念他领导革命党人“推翻帝制、创立民国、肇建共和”......
唐德刚先生在《胡适杂忆》书中说:“胡适之先生的了不起之处,便是他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山宗师,但是经过五十年之考验,他既未流于偏......
<正>一、新时间观的整合复习模型传统高考历史复习的第一种常见模型为数轴式的复习方法,主要是将古今中外历史上的大事件与重要事......
《博览群书》2012年11期刊登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翟翔先生的《寻觅胡适之》。文中指出:“浮出水面的种种迹象表明,胡适未能通过哥大的考......
也许唐德刚在史学上的贡献还不能让严肃的历史学界普遍认可其为大师,但他独特的历史书写方式,却使得历史走出专业化的天地,贴近大......
25年,正好是四分之一个世纪。按照历史学家唐德刚的理论,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成功的改革,必经历两百年的艰辛。那么,25年,也意味着是一次......
时间来到1949年,回国仅第三个年头,胡适见到的,又是山河破碎的一幕。 十几年前,因为抗战的缘故,从未涉足官场的胡适,被“逼着”领了政......
记者:“何以见得?” 唐:“我第一次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在1968年1月24日的日记中:‘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主席告......
前不久,我重翻了一下唐德刚先生的《晚清70年》。唐先生在这本书中说中国社会经历了两次转型,第一次是从商鞅变法开始,到汉武帝盐......
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却是一部文人史,而文人的历史倒不如说是文学的历史,文学是历史的印记、社会的再现,文人的无奈、酸楚、迷茫,就像一......
起义之时,孙中山在国外打工rn武昌起义发生后,孙中山先生在干什么呢?他当时正在美国哈佛的华人餐馆端盘子(这是历史大家唐德刚考证......
最近逛书店,看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印的《李宗仁回忆录》,虽然已买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早些年出版的此书,还是拿到手上翻了起来。......
近代以来,中国一直处于社会转型之中,旅美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十七年》一书中提出“历史三峡”的概念,并将2040年视为“扬帆之......
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曾有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大体上需要二百年左右才能完成。这个进程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
民国时期的公案纷纷扰扰,多不胜数。汪精卫为孙中山起草的《总理遗嘱》是否有有违中山先生本意之处,就是其中一件。美籍华人学者......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唐德刚到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做了哥伦比亚大学的讲师,教授汉学和历史。唐先生笔耕不辍,却不安于书斋,他......
张学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声威显赫、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在他多姿多彩的政治生涯中,最令世人津津乐道的就数“西安事变”了。......
眼下,美国人演中国戏,我说的是京剧,所谓的peking opera,已经相当有水平了。很多人正经八本在中国戏曲学校学过,科班出身,回到美国,已经可......
端木蕻良给陈迩冬的信函显示,两人曾就"曹雪芹佚诗"案交换意见。1975年,他还写了一首和诗,即《代曹雪芹赠敦诚》,从而构成了对假诗的......
1900年6月21日,农历五月廿五,当时中国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做了一件空前绝后的大事——向全世界宣战。这是一件令史学界匪夷所思的......
近读唐德刚先生的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唐先生谈到了读书方法。唐先生把“快读”形容为“跳高栏”,把“慢读”形容为“啃骨头”,进......
在教室后面的书格里,堆着学生的课辅用书,监考无聊,不免多看了几眼。混杂在《高中化学奥赛指导》《高考英语满分作文》《奥数教程......
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曾与大学者胡适有过多年交往,二人还曾合作写成了《胡适口述自传》一书。唐德刚自认是胡适的弟子,对胡适这位老师......
胡适的安徽小同乡、关门弟子、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唐德刚在《胡适杂忆》中说:“胡氏生前真可说是交游遍及海内外。上至总......
1981年,台湾《传记文学》开始连载唐德刚译注的《胡适口述自传》和唐德刚撰写的《胡适杂忆》。在《胡适口述自传》的开篇,写有《写在......
2009年10月29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播出了唐德刚先生病逝的消息,算是证实了上午的传闻。想到应该和唐太太吴昭文女士通个电话,便将越洋......
若干年前,史家唐德刚先生提出了著名的“历史三峡”比喻。“历史三峡”说实际表达了所谓“转型期”的意义,也有当代学者将此现象表......
胡适先生是个喜欢演讲也很能演讲的人。1948年10月7日的《胡适日记》曾记载:“此行在武汉住了三天,讲演了十次,虽然辛苦,我很高兴,......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室的建立,标志着现代口述史学的诞生。口述史学经过50年的发展,逐渐壮大.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我国唐......
本文结合《张学良口述历史》,并对口述史学的发展和特点进行简要分析。使读者对口述历史这种史学理论方法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历史在......
唐德刚(1920—2009),著名美籍华人历史学者,当代中国口述史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唐德刚先生学术研究甚广,成果丰富。在口述史......
唐德刚《胡适杂忆》里有这样一段话:“有一次我问李宗仁先生对胡先生的看法,李说,‘适之先生,爱惜羽毛。’吾人如不以人废言。则这四个......
<正> 讲起治学,胡适先生总喜欢说“哲学”是他的“职业”,“历史”是他的“训练”,而“文学”则是他的“娱乐”。对于适之先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