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场相关论文
《水孩子》是19世纪英国作家查尔斯·金斯利所创作的一部儿童童话小说,包含了对儿童成长的道德关怀。它虽然是一部童话小说,却包含......
空间是茅盾《子夜》结构故事的主要形式。不同物理空间的聚集形成不同的利益群体,进而形成阶级斗争的基础。空间的政治属性决定了私......
罗纳德·苏雷什·罗伯茨所著的《厨房未冷》是迄今唯一的纳丁·戈迪默传记。本文从布尔迪厄的文学场理论入手,分析该传记出版风波中......
在新诗史上,“《星期评论》之群”是一个较少被关注的群体,在五四时期国民党人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的整体背景下,这批南方“党人”......
作为一本重要的文学选刊,《小说选刊》一直积极参与着当代文学的发展进程。本文以《小说选刊》(1980-2010)为研究对象,借鉴布迪厄......
赵树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是一位影响甚广的作家,尤其是代表作《小二黑结婚》《李家庄的变迁》《李有才板话》《三里湾》等早已成......
台湾地区重要作家、上世纪70年代“海外钓运”风云人物郭松棻的中篇小说《月印》,凸显了20世纪中叶华人社会“断裂”现象背后的意......
摘要 多丽丝·莱辛对商业价值的疏离,以及创作手法的不断创新,赋予小说新的形式和活力,使之与主流意识形态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本文对......
近年来,网络文学被大量改编成热播影视剧,而随即曝出的网络文学抄袭事件引发轩然大波.处在消费时代,文学生产深受商业逻辑的侵蚀,......
本文以18世纪的法国作家克洛德·维拉雷为例,简要分析18世纪的法国对“文学”和“文人”的定义,探讨当时的文人从事怎样的写作,有......
1950年代,初涉文坛的联邦德国青年作家君特·格拉斯,凭借小说《铁皮鼓》一夜成名,并将德国文学提高到了世界水平.本文试图引入皮埃......
除了附录外,该报告共分六个部分.导论部分,我们介绍了布迪厄在国际学术界的重要地位,指出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基于现代主义美学经验......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是中国政治经济体制大变革的时期,文学变革是大势所趋。在此大背景下诞生的新写实小说历史性地站在了一......
观察四十年代中国文学,由于日本的侵略,中国广大的版图被分割为“沦陷区”、“国统区”、“解放区”三个部分,这种分割以及战时政治文......
茅盾文学奖作为新时期文学语境下出现的一种文学制度,从开始的众望所归到后来的非议不绝,显示了较为复杂的发展历程和评奖倾向。它的......
1.IntroductionrnThe literary field theory of Pierre Bourdieu, adopting the sociological angle of view, reckons that "the......
自上世纪末以来,中国网络文学已经走过了十多年历程.时至今日,网络文学的巨大社会影响力引起了传统文学体制的注目,双方从自身利益......
文学主体性的建构与救赎是一个事关文学总体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在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在社会诸领域的分化以及彼此关系的......
中国在1980年之前推出的两大政策影响了此后三十年整个社会的大格局,其一是改革开放政策,其二是独生子女政策。两大政策推出20年之......
今天许多的文学会议上都要谈到文学的消亡—文学阅读、文学创作能不能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能不能终结。我听说很多的提问——像......
近百年中国近代新小说研究大致包括:资料收集和传统的外部研究,侧重于叙事、修辞与文体的内部研究,新理论拓展的接受研究、文化现......
文学的边缘性是文学在现代语境下的根本特征之一。边缘性不是边缘化,文艺学的边缘性使文学与主流意识形态和符号权力场保持了合理的......
进入1957年,新中国的文学力量和文学版图都随着政治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施蛰存在“双百方针”的大背景下,积极为上海《文汇报》撰......
商业炒作在给“80后”带来成功际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浮躁和虚华,带来了对文学独立性追求的遮蔽。这正是“80后”作为写作者继续进行创......
布尔迪厄的文学场理论,采用一种关系主义视角,认为对文学现象的解读必须语境化、历史化,要结合文学行动者的性情系统、社会轨迹以......
柯勒律治是欧洲浪漫主义时期重要诗人,中国现代对其译介和研究主要集中在1900—1930年代。在这一时期中国文学场域中,中国学界对柯......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撰随着文学史观的变化而变化,循环论、进化论、唯物论、实证主义等都曾经影响过文学史的写作.文学场维度的确立......
一个优秀的批评家,需要在作家和读者之间扮演信使的角色,他传递、阐释的文学信息包括作家作品的特色以及读者的反应;同时为了文学......
本文运用布尔迪厄的文化社会学,分析了富有的精神贵族歌德独立而自信的习性,这种习性驱使他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德国文学场中......
20世纪以来的文学发展史已让人们清楚地看到,文学与媒介之间存在着一种极为复杂的多重互动关系。对于作家来说,媒介绝不只是丈学创作......
《中国文学场》一书在经历反复的曲折之后终于与读者见面了。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被宏大权力刻意阻挠的文本往往更容易获得大......
关于清词中兴问题,学界前辈时贤多认为其与明清易代的政局相关,特别是与当时勃兴的文字狱关系密切。然而,考察清代文字狱研究史料可知......
本研究以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为视角分析了抗战时期文学场(文学翻译场)的自治情况、译者茅盾的翻译习性、政治诉求及其在译文《复仇的......
文学场的功能效应是指文学场作用于自身和作家、读者与文化所引起的效果和反应。理想状态下,文学场的功能效应必须从两方面来考察:一......
帕斯卡尔·卡萨诺瓦在借鉴布尔迪厄“文学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世界文学空间”的设想。她主要将“场域”“资本”等理论由......
2006年以来,《小说选刊》对底层文学的大力推举,实际上是利用“经济场”与“政治场”的审美趣味在“底层文学”上的重合,来实现市......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已经成型并日益深化。而社会阶层的变化对文学场产生了巨......
以期刊奖和纯文学奖为例,探讨文学场的结构与文学价值生产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文学价值的生产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文学价值的生产策略......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活动不仅是审美自觉的结果与体现,也是整个社会关系变化与重建的结果,并成为重建社会权力结构的重要资源。在整个......
《重构文学场:当代文化情境中的传媒与文学》(谭旭东著)于2010年12月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运用传播学、社会学、文化学与文艺学......
文学生产场的概念是法国人类学、社会学家布迪厄突破形式文学观念,将结构和历史视野辨证统一起来的文学观,这一文学观将文学重新置入......
人物形塑一直是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所关注的焦点。从社会场域理论的视角出发,可以看出人物在文学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随着场域的展......
现代文学在20世纪40至50年代从文学观念到审美价值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一转变与文学体制化密不可分。文学体制化的核心是国家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