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映真相关论文
理想的释义之一是“对未来事物的合理的设想或希望”。在陈映真和张承志那里,理想则具体表现为追求公平与正义、与社会主义或共产......
世纪之交,“台独”分裂活动日益猖獗,台湾文坛统“独”意识激烈交锋,统“独”双方围绕“皇民文学”展开论战.部分“台独”文人与 ......
【主持人语】今年7月,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的同人论坛“亚洲文化论坛”邀请台湾东海大学社会学系的赵刚教授演讲,本次专辑的《重读陈......
陈映真先生在台湾有“海峡两岸第一人”之誉。他以充满人间大爱和悲悯情怀的创作,成为台湾乡土文学的一面旗帜;他对理想信仰的执著......
陈映真先生在台湾有“海峡两岸第一人”之誉。他以充满人间大爱和悲悯情怀的创作,成为台湾乡土文学的一面旗帜;他对理想信仰的执著......
本文通过描述两岸近三十年来文学对话与论争的概况,以期从这一角度回顾和反省内地对台湾文学的研究历程,希望对学术脉络的追溯能够......
陈映真先生在台湾有“海峡两岸第一人”之誉。他以充满人间大爱和悲悯情怀的创作,成为台湾乡土文学的一面旗帜;他对理想信仰的执著......
近些年来,台湾的分裂主义势力不遗余力地在岛内、海外大搞“台独”。不仅猖獗于政坛,也把黑手伸向文学领域,试图搞乱人们的思想,以......
从文学的发生发展看,台湾最具有血缘和历史文化关系的不是日本,而是中国;从地缘政治来说,台湾永远都无法剥离的仍是中国。我们强调......
台北武昌街一段七号明星咖啡馆,是一个隐形的台湾地标,见证了台湾的变迁,它的历史与台湾人,尤其台湾文人的集体回忆紧密相连。 ......
8月11日上午,台湾著名作家陈映真先生和台湾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吕正惠先生,在杜章智同志陪同下,到我院访问本刊顾问陆梅林......
3月6日,我在北京接到方守仁打来的电话,说是黄顺兴在北京过世了,我立刻打电话给台联副会长郑东宁,东宁兄在电话中证实了这一个消息,黄顺兴......
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社会环境日渐宽松开放的形势下,台湾文学的空间与场域也呈现出相对扩大的局面,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
正月十五,朔风朗月,万家灯火。在亿万百姓合家团圆的佳节之夜,我最亲爱的父亲臧克家老人,带着祥和的微笑,平静地走了。99岁的人生......
小说《夜行货车》是台湾作家陈映真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叙事文本中蕴含着大量隐喻性语言及意象.基于批评隐喻分析视角解读小说中的概......
2010年10月17—20日,“第十六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北武汉和宜昌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中南财经......
在美苏冷战、白色恐怖以及亲美反共的时代背景下,陈映真作为知识分子,对现实和未来感到迷茫失落,他于1967年发表于《文学季刊》杂......
可以肯定地说,从国民党迁台到现在,陈映真是台湾知识界最独特的一位,一个无法绕过的巨大的身影,四代知识分子将其视为偶像。1960年......
2001年1月2日和2月6日,《文艺报》发表了我们俩的第三篇和第四篇署名“童伊”的文章——《从台湾〈人间〉派对“‘皇民文学’合理......
作为极具民族色彩和中国情怀的台湾作家,陈映真的文学批评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存在,其在台湾与大陆分裂时期的文学思考透射出深邃的主......
若说《面摊》是陈映真大学生阶段的第一篇创作,那《苹果树》这一篇则是此阶段的关门之作。故事说的是一个深具颓废与幻想气质的大......
陈映真过世后,除了冷漠、调侃抑或“反纪念”书写(赵刚语)外,大部分评论家的说法还是那套其生前早已遭遇过的“分裂”说,而且更加......
陈映真的文学没有把“左翼”的思想与政治内容作为一种素材或主题来对待,而是通过一种媒介化的形式重组了内容,因此要进入到其美学......
一、陈映真印象本文将简要呈现台湾陈映真研究的近年趋向,供读者更全面感受;再以我几年来阅读陈映真的思索与发现,扰动主流的陈映......
人的道路既然遮隐、神又把他四面围困、为何有光赐给他呢——约伯记3:23《加略人犹大的故事》(以下简称《加略人》)属于陈映真“《......
香港人自进入"回归过渡期"以来便陷入了身份认同的危机。反映到小说领域,不少作家试图表达香港人的焦虑、恐慌和无助感,并在"九七"......
台湾地区重要作家、上世纪70年代“海外钓运”风云人物郭松棻的中篇小说《月印》,凸显了20世纪中叶华人社会“断裂”现象背后的意......
社会转型时代需要怎样的文学,这是近年来大陆文学发展的热点话题。20世纪70年代台湾“乡土文学”的代表作《金水婶》和新世纪大陆......
1957年5月,台北爆发民众抗议美军驻台顾问团上士雷诺无故枪杀民众刘自然反美示威活动。当时就读台北成功高中的学生陈映真和陈中统......
回顾乡土文学论战陈映真1970年代“台湾乡土文学”的提起,是针对1950年以降支配台湾文学二十年之久的、模仿的、舶来的“现代主义”文艺思潮......
黎湘萍《台湾的忧郁》一书书名即有新意。诚如作者所说,台湾文学“不是想象中的‘水深火热’的景况”,“也并非一片莺歌曼舞的人间天......
被抛入历史的人们——重读陈映真、黄春明、王祯和的小说黎湘萍*台湾的“乡土文学”创作作为一种现实主义的“历史”,应该说自赖和的......
台湾文学中的环境意识──以马以工、韩韩、心岱和宋泽莱为中心[台湾]陈映真所谓“环境文学”,应该有比较严谨的定义。我无意,也怕没有......
海峡两岸文艺交流座谈会在京召开亚子1998年元月20日,在北京的部分文艺界和理论界人士与一批来自台湾的作家、评论家和学者在中国作家协会......
春节即将来临之际,一场瑞雪将北京变成了银白的世界。正是此时,来自海峡两岸的对名学者(其中台湾学者15人),相聚在北京民族饭店,举行了“......
展望一个新的局面陈映真自1981年出版的《施善继诗选》之后,施善继自选了一些诗和杂文的作品,结集成这一本《返乡》出版。做为长年的朋友......
战后一代的迷惘、困思与觉醒——施善继访谈钟乔陈映真先生在《试论施善继的诗》一文,有如下的评语:从七十年代开始,现代主义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