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认识相关论文
郭沫若是我国20世纪著名的诗人和戏剧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和政治家。他于1914年到1923年、1928年到1937年先后两次,客居日本,总......
戊戌政变后,梁启超等人逃亡日本,为日后维新派的发展和壮大积蓄力量。梁启超等人在日本横滨发起并创办《清议报》,这是戊戌政变后海外......
中国注重外交关系的发展,对中日关系尤为重视。谈到中日关系,它之所以不断出现问题,最主要的原因不仅是两国间围绕利益而发生的冲......
康有为以日本为样板倡导中国的维新变法,他的革新思想理论通过明治日本思想界吸收了西方近代精神,同时必然受明治思想界对于西方思......
抗日战争时期,日共领导人野坂参三从共产国际来到延安领导反战运动,中共具体认识了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而与中国人民共同战斗的"日......
近代中日认识史在过去往往被纳入政治史的框架,重在突出中国人对日本侵略认识的不断提高,强调的常是提高的过程与结果;而对于提高......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自古以来两国就交往频繁,日本古代曾多次派遣使者向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制度等,唯中国马首是瞻。然......
《日本研究》月刊是由上海新纪元月刊社于1930年1月至1931年12月发行的中国最早的定期研究日本的杂志,开定期研究日本杂志的先河。......
民国时期的日本研究,学界多焦距于戴季陶、周作人等人。我们对他们的事迹耳熟能详,而对王桐龄等知之甚少,甚至对基本事实都存在误......
本文以伪满洲国(1931年-1945年)时期东北知识分子为对象,就这一群体对日本、日本人和日本文化的认识做了概要性考察。伪满统治时期......
江户时代的体制,经家康、秀忠至第三代将军家光才完成。幕藩体制的成立有两大支柱,即军事权为“拜谒轮换制”,外交权为“锁国体制......
东北近代知识分子是在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深的形势下形成并发展的。自甲午战争至"九.一八"事变,日本一步步成为侵占......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互为比邻。近代中国人的日本认识这一课题,近年来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研究成果丰硕。就其研究现状而言则呈......
又逢甲午,多数国人内心依然隐隐作痛。120年前的那场战争,天朝上国竟然被昔日顶礼膜拜自己的“学生”日本打的一败涂地,大国在小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