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议报》相关论文
戊戌政变后,梁启超从流亡日本之初,即以营救光绪皇帝、继续改革事业为职志。梁氏一方面希望说服日本政要营救光绪,一方面积极准备武......
美国历史学家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一本名叫《想象的社群——对于民族国家兴起的反思》的书中,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一个新的民族国家......
笔者在梳理胡适与钱玄同关系的过程中发现,1994年黄山书社出版的《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收入钱玄同致胡适书信、明信片58通,这当中......
文章分三大部分。首先扼要评述自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20年代西方国家有关“黄祸”论的内容及变化,分析其本质和险恶用心。继之根据......
作为中国近代最杰出的宣传家 ,梁启超不仅重视直接的思想启蒙与政治鼓动 ,也十分注重利用文学创作影响大众。他创办《清议报》时 ,......
编者按:眼见得社会上的专栏作家做专栏做得热火朝天,不禁细数对外传播业内刊物,虽上乘作品也有一二,但专栏作家仍是凤毛麟角。一边是眼......
《译书汇编》是清末时期由中国人在日本编辑发行的,专门翻译连载政法类日文书籍的定期刊物。由于这种专业性强的日书汉译是20世纪......
梁启超(1873~1929),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早年极力鼓吹变法维新,成为我国十......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1873年2月23日生于广东新会茶坑村。梁启超自幼聪明好学,天赋过人,6岁始读《四书》、《五经》、《诗经》、《史......
戊戌政变后,梁启超等人逃亡日本,为日后维新派的发展和壮大积蓄力量。梁启超等人在日本横滨发起并创办《清议报》,这是戊戌政变后海外......
一、《清议报》发生版权问题的历史背景《清议报》是梁启超逃亡日本两个月之后在横滨创刊的。从创办背景及条件来看,人手、资金及......
《清议报》是晚清最重要的维新派舆论阵地之一,曾发表了大量的诗词作品。目前针对《清议报》诗词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毋暇是在《清......
作为粱启超在戊戌政变亡命海外后创立的第一份报纸,不仅从时间上前承“时务”后继“新民”,更是粱启超思想和价值观裂变时表达自己......
摘要:戊戌变法失败后,大多数维新派人士逃亡海外。康梁二人也逃往日本,且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和旅日华侨在日本横滨又创办了政论性的报......
【正】1962年,德国学者哈贝马斯在其《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论述了公共领域的定义。即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
创刊于1915年的《新青年》,以鼓吹新思潮和发动文学革命而成为一代名刊,这个形象定格在人们的历史记忆中,多少妨碍了对这个刊物做历史......
汉语"民族主义"一词,学界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1901年10月22日梁启超发表在《清议报》第95册上的《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近来,金......
中国历史上 ,社会舆论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型。在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运动时期完成的近代舆论转型中 ,被誉为“舆论骄子”的梁启超起......
一麦孟华(1874—1915)字孺博,号蜕庵,笔名曼殊、先忧子、伤心人等。广东顺德人。1891年人广州万木草堂,拜康有为为师,为草堂十大弟子之一......
《清议报》是戊戌政变后梁启超等维新派在日本创办的重要报刊。许多维新派出于对清政府顽固势力镇压戊戌变法的痛恨,在《清议报》上......
国民性改造是一个沉重而又有深远意义的话题.<清议报>从批判奴隶根性、灌输国家思想等几方面进行了国民性改造宣传.它为中国国民从......
中国海外移民遍布世界各地,他们大都热爱着中华文化,世界各地兴办的各类形式的华文媒体,成为他们保持文化根源和文化消费的媒介.日......
梁启超是中国社会过渡时期的典型人物,以往对梁启超的研究,多从政治、思想、文化的角度入手,称其为思想家、政治家、历史哲学家。......
自时评在《清议报》“国闻短评”专栏诞生到二十一世纪初,它已走过了一百年的风雨历程,早已从当初影响不大的一种新型幼稚报刊言论形......
【正】梁启超曾参与编辑或撰稿的报刊有《万国公报》、《中外纪闻》、《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国风报》、《晨报......
《清议报》是晚清报刊中影响力较大的一种,更由于梁启超在《清议报》开辟"诗文辞随录"栏以实践其"诗界革命"主张,而在报刊诗词发展中具......
谭嗣同被捕就义之前,曾向梁启超表示彼此要像日本明治维新志士月照与西乡那样,分别承担死者与生者的责任。亡命日本以后,梁启超很快将......
以1900年2月梁启超揭橥诗界革命旗帜的《汗漫录》发表为界,前后期《清议报》诗歌发生了显著变化。前期以康有为、谭嗣同为压阵大将......
正如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端,以《文学改良刍议》于1917年1月在《新青年》发表,而非以胡适于1916年底在美国撰写该文的时间为界碑一样,......
史学界对清末立宪有不少研究,但主要集中于立宪派的阶级基础和政治活动方面,而对立宪派所进行的舆论宣传及思想主张研究不多。实际上......
【摘要】“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是晚清维新思想家,其《仁学》在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文献学方法为基础,尝试从书籍......
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清议报》作为流亡日本的维新党人的宣传阵地,翻译并刊载了一些关于妇女解放思想的文章,它将维新时期男女"......
<正> (一) 《清议报》是戊戌政变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喉舌。1898年12月23日创刊,1901年12月21日停版,共出100册。《清议报》馆......
梁启超在晚清主办主持了多种报刊,即便在流亡日本后,其主持的《清议报》《新民丛报》仍在当时知识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从《清议报》......
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在日本创办了两份对当时及后来社会影响很大的报刊——《清议报》与《新民丛报》,但前者主张"保皇",后者......
《清议报》(1898.12~1901.12)是戊戌政变失败后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旬刊,它上承《时务报》遗绪,下启《新民丛报》开......
最近发现的康有仪书信等史料显示,康有仪于1898年初赴日后,通过在山本宪私塾所学的日文汉译知识以及与山本的良好关系,不仅参与了......
本文通过追溯梁启超报刊活动的演变轨迹(1896-1907),意在探究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这一特殊的历史时空中,中国近代报刊在提升人......
清末是民族危机时代,中国陷入政治秩序和文化取向双重危机。变革社会政治、文化秩序的要求日渐兴起,近代政论报刊应运而生。政论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