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初梨相关论文
中国30年代文学,受苏联的影响,除了由瞿秋白及“太阳社”的蒋光慈等人直接传来以外,还有最为重要的一个传播路向,即通过后期创造社......
<正>新中国成立后,重庆作为中央直辖市及西南大区党、政、军机关的所在地,在重庆设立博物院以推动西南大区文物保护和文博事业发展......
<正> 1983年4月,原中共中央联络部副部长,五届全国政协常委李初梨同志把他搜藏的书画、陶瓷、砚台、青铜器、碑刻拓本等537件珍贵......
1927年——1928年中国的"革命文学"论争,与二十年代初期的苏俄文艺论战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苏俄文艺论战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入......
<正>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历程中,李初梨是一个不能不被重视的理论家。如果将1924年李初梨在日本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视作......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革命文学作为一个包容多重意义的概念,其内涵显得含混而复杂,一方面,它属于文学理论上的范畴,具体表现为一种文学活......
左翼文学运动是党领导文艺的一次有益尝试,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的文艺建设(如延安文学、十七年文学等)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
<正> 北京有老舍笔下的茶馆,江南有鲁迅笔下的酒楼,土生土长的茶馆酒楼是中国古老文明的风景线,它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以前的......
<正> 中国早期无产阶级文学理论批评,概指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到1930年左联成立之前这段时间的无产阶级文学理论批评。它直接地与......
<正>一、革命文学的酝酿、萌芽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转型是革命文学酝酿、深化、定型的过程,1923年是革命文学酝酿、萌芽的时期。郭......
大革命失败后,创造社的新老成员郭沫若、李初梨等人围绕革命青年当还是不当“留声机”的问题爆发了一场“论争”。其根本指向在两......
<正>后期创造社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的一个具有鲜明革命政治倾向的文化团体(关于创造社的分期,学界历来有两种说法,且均始于郭沫若1......
一、“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在中国形成的“革命文学”理论,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21年到19......
新时期以降,革命文艺研究已取得累累硕果。作为后期创造社的代表人物之一李初梨,对他的革命文艺研究却依然是个盲点。李初梨1928年......
《一只手》和《伟人的创造主》比较谈──闲读偶记之一陈永志郭沫若的小说《一只手》的故事情节是人们所熟悉的。日本作家林房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