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独清相关论文
王独清受到后期创造社的话语突变影响,新诗创作摄入大量的革命元素,诗歌风格看似同早期个人主义的唯美、浪漫、象征决裂,实则主调......
王独清前期诗歌中的意象饱蘸着诗人悲哀的真感情,扎根于社会现实、具有中西合璧的特征,既含有法国象征派诗歌意象表现的技巧,又吸......
郁达夫是我国现代作家中与鲁迅相识较早、同时也是最热爱鲁迅先生,对先生评价最准确、最高的作家。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社(当时的......
王独清是创造社后期三诗人,也是其中诗歌成就颇大的一位。他的前期诗歌主要是浪漫主义与颓废色彩的结合,其中含有浓厚的自我意识。......
王独清后期确实加入托派.两位“中国托派老人”提出确证;加入托派后的王独清从文学界淡出,而从事史料和辞典编纂工作;后期的王独清变幻......
【正】 在现行的文字史和有关论著中,穆木天被称作“象征诗派的代表诗人”,他早期的《旅心》等作品被当作象征派或象征主义的诗作......
在学术圈中有严师之称的陆耀东先生近年耕耘甚勤,收获颇丰。继《冯至传》出版的两年后,将《中国新诗史》(第一卷)(长江文艺出版社2......
王独清的诗歌里弥漫着一种忧郁而颓废的情调,这和他本人的流浪经历有关,也归因于他所受到的西方象征派诸诗人的影响。他同时代的诗人......
王独清两部历史剧:《杨贵妃之死》和《貂蝉》,在主题定位上时代化,在人物塑造上理想化,在戏剧氛围上英雄化,在艺术表现上诗意化;与......
一 王独清(1898—1940年)原名王诚,号笃卿,曾用名张云,笔名秦佬、青候等。原籍陕西蒲城,一八九八年十月一日(农历八月十六日)出生......
【正】 中国新诗的发展嬗变固然有其社会、历史等外部原因,但归根结蒂是新诗自身内部矛盾运动和新诗不断追求自我审美超越的结果。......
郑伯奇和王独清是同属于创造社的两位陕西籍作家。他们因对于民主革命的向往和共同的文学理想而结为志同道合的朋友。王独清在关于......
王独清与艾青都曾在诗歌中描绘过罗马这一异域形象。前者一方面以罗马形象作为民族镜像,力求借此使中华文明取得西方价值评价体系......
【正】 周恩来同志在1941年11月16日所作的《我要说的话》(后改题为《论鲁迅与郭沫若》)的演说中,曾赞扬鲁迅与郭沫若两人“在北伐......
初期象征派诗歌体式论子张由于社会形态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十九世纪法国前期象征主义诗歌的理论和作品直到新文学运动发生以后才......
【正】 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中,创造社诸诗人形成了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人数不少,不仅有开一代诗风的郭沫若,有成仿吾、郑伯......
王独清的<我在欧洲的生活>是一部自传,同时也是一部文学作品,而且还有着极珍贵的史料价值.由于时代环境的不得已,该书中所涉及的主......
20世纪20年代,中国正处于混乱、动荡的时期,为了宣传救国救民的思想,王独清以诗人的气质观察历史、选择人物,写出了两部带有作者主观理......
本文旨在研究王独清(1898-1948)在法国(1922-1923)、意大利(1923、1925)特别是旅居威尼斯市期间的生平经历与创作情况。与《死前》一样,......
王独清的新诗很富特色,不仅将浪漫主义与未来主义相结合,而且熔诗、画、乐于一炉.本文即具体论述王独清的诗是如何力求推倒诗、画......
在流派林立的中国新诗史上,虽然没有出现一个非常明确的唯美主义诗歌流派,但唯美主义诗歌却表现出与其他流派诗歌迥异的一面,即它并未......
王独清作为创造社的成员之一,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他最初提倡浪漫主义,后来又推崇象征主义。《再谈诗》表现了他艺术......
<正>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剧坛,现实主义和新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奔腾汹涌,而浪漫主义早已是“明日黄花”悄然枯萎,然而在远东的......
<正>即使在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代,人们也无法漠视自己的"身体",无法不迷恋于那个唯一属于自己私密的风景,那个赤条条来又赤条条去的......
二十年代象征主义诗歌论龙泉明象征主义作为一个诗歌潮流,源自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波特莱尔为法国象征派的先驱,其后又有魏尔伦、兰波......
中国二三十年代的纯诗理论作为对诗歌诗性的终极探寻,对白话诗歌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面对初期白话诗歌缺乏诗意的状况,以穆木天......
穆木天、王独清的“纯粹诗歌”理论主要包括诗的“纯粹性”、“统一性”、“持续性”;“诗的思维术”;“诗的文章构成法”等内容。诗......
王独清作于域外的新诗,或因含叙事的成分而表现出情节和节奏的融合,或因诗体造型的有规律排列而促成韵律的形成,几乎每首都以韵脚......
<正> 李金发的《微雨》问世后,象征诗在中国流行起来了,并逐渐形成一个新诗流派。但这主要并非李金发的影响所致。因为二十年代后......
<正>《郑超麟回忆录》,郑超麟著,东方出版社2004年3月版。上世纪80年代,人民出版社的几位老出版人,以"现代史料编刊社"名义,编辑刊......
自晚清始,文人域外出访游学渐成风气。异邦行旅体验与本土诗学经验的结合,成为诗歌体式变革的重要中介,也拉开晚清诗歌以通俗化表......
<正> 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历史剧”作为一个重要的题材类别,可谓异彩纷呈、成就卓然。1946年,郭沫......
1926年,穆木天和王独清的两篇相互应和的文章《谭诗》和《再谭诗》以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理论为参照,较为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象征主义......
<正>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属于现代主义范畴的象征诗的创作,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二十年代是象征诗的初创期,以李金发为代表;......
象征主义是近百年来西方文学中一个具有深广影响的艺术流派,它结束了西方古典主义文学发展的历史,开启了现代文学发展的先河。“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