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秋原相关论文
《台湾当代文学事典》,古远清著,将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朋友们希望我写一部《台湾文学史》,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犹记得......
本来是有利于普及教育,提高民众素养的好事,却一推再推,迟迟未能落实,甚至成了统“独”之争的工具。 海峡两岸各界在简体字和繁......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台湾地区,还未解除戒严,仍在查禁之列的以鲁迅为代表的1930年代文艺作品,属于特种文艺。为防堵左翼思想再度抬......
左联在1932年(下)《现实》1932年春,瞿秋白根据苏联公谟学院(共产主义学院)《文学遗产》杂志第1期和第2期
Left Joint in 1932 (b......
一九二九年五月三日,鲁迅日记里首次出现叶永蓁的名字:“寄还陈瑛及叶永蓁稿并复信。”此稿即是小说《小小十年》。此后短短两月,......
台湾从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从古史记载到近代国际文件,都证实了这一无可辩驳的事实。国共内战,以国民党的失败而告终。此后,海峡两......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三十年代胡秋原的文艺思想。三十年代初,胡秋原根据对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普列汉诺夫的研究,完成了《唯物史观艺术论......
2010年7月30日是一个黑色的日子。一位遍撒大爱的忠厚长者钱伟长先生走了!不,他没有走!他那张慈祥而微笑的面容,在我们的脑海里扎......
胡秋原有关知识分子的定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色及其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关系之论,秦汉政制比较、汉代政治制度的文明化过程与儒......
(一)如果1988年有互联网,当年9、10月热搜排行榜的前十,一定少不了“两岸破冰第一人”胡秋原,他会是名副其实的“网红”。1988年9......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鲁迅全集》各文的题注,一般仅注最初发表的时间、刊物而不涉及内容的提示评论.偶有例外,如《醉眼中的朦......
【正】“乡土文学论战”是当代台湾文学发展中一个意义深远的重大事件.它的影响超出了文学的范畴而被及台湾思想文化领域乃至整个......
胡秋原及其创办的《中华杂志》,提倡人格、民族、学问三大尊严,力主超越传统派、西化派、俄化派而前进,主张由学术来探讨中国的前途问......
"文艺自由论辩"是20世纪30年代最具理论色彩的文艺论争,不同于同时期其他论争的是,引发者胡秋原和左翼理论家的资源都来自马克思主义......
1934年11月至1936年5月,以“自由人”著称的胡秋原赴莫斯科对苏俄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考察。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实地考察和体验,胡秋......
在1930年代的"文艺自由论辩"中,鲁迅对"第三种人"是持续关注和批判的,而对"自由人"胡秋原则保持沉默,并且在事后显出友善态度,究其原因,......
8月15日,香港保钓人士成功登上钓鱼岛后,“保钓运动”再次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闹话题。可是,时下人们叙介保钓历史,往往忽视了这一细节:最......
学界一般笼统地对30年代文艺自由论辩中的所谓"第三种人"持否定态度,而实际上胡秋原无论是对民族文艺理论的批评还是对钱杏邨理论的......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的文艺自由论辨中,胡秋原曾被扣上“托派”的帽子,一时间众说纷芸。这个说法的真正来源不清,有评论者认为来源于......
期刊
儒学在20世纪中国思想世界的开展,因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也呈现出理学与心学两大路向。心学路向的开展,不仅比理学路向占有优势,成为20世......
待到伟大的人物成为化石,人们都称他伟人时,他已经变了傀儡了。(《无花的蔷薇》)。“能操马克斯主义批评的枪法的人”没有出现1930年......
众所周知,《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你可曾知道,早在84年前的1933年11月中旬,福建福州有一份同名的《人民日报......
2014年2月11日下午.南京春寒料峭.但紫金山庄紫金厅里却是暖意融融。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与来......
我和中国作家协会赴台访问团的另两位成员一起,于 2004年2月12日晚,抵达台湾。受内地众多学术界前辈和同行的嘱托,次日,我们专程前往台......
<正> 三十年代初期,左翼文艺阵营取得了批判新月派的胜利,击败了“民族主义文学运动”,以后,文坛上出现了以胡秋原、苏汶为代表的......
胡秋原根据历史事实指出,中国文化曾经长期领先于西方文化,这种格局在17世纪才发生逆转。通过广泛深入研究西方文化,他认为西方文......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爆发。于是,在多方斡旋下,被国民党当局关押的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中共主要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于1937......
本文考察了"第三种人"如何应对革命和左联的文艺政策,以此为基础,再剖析左翼应对"第三种人"时表现出来的诸多面相。同一场论战对于......
他学贯中西,笔墨官司打了七、八十年;在重要历史关头,他挺身而出,反日寇、捍卫外蒙、首访大陆……他因此被革职、下狱、流放…… ......
1988年4月,面对海峡两岸日益涌动的统一浪潮,为进一步推动祖国两岸的和平统一,胡秋原审时度势,在台湾发起成立了“中国统一联盟”,......
蒋介石一生憾事颇多,其中最典型的是未能实现简化汉字的计划。1922年,国民党“国语统一筹备会”第四次大会召开,著名语言学家钱玄......
胡秋原因参与1930年代的“文艺自由论辩”、主张“文艺自由”而被写进现代文学史。“文艺自由”贯穿在胡秋原全部的文艺活动当中,......
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的30年代,革命成为时代的主潮。一部分“左”倾知识分子更是快速更换自己的身份,由“五四” 时期的......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因为工作关系,我跟周扬同志有些接触。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他的办公室,在中南海的会议室,在一些学术会......
<正>三十年代,左联与“第三种人”的论争,是一场极为复杂的矛盾斗争。它牵涉到一些文艺理论问题和文艺战线中统一战线的原则问题。......
胡秋原先生是大陆赴台知识分子中具有影响力者之一,这种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与他矢志于民族主义密切相关。他的民族主义内涵十分丰......
胡秋原登上文坛是1931年,那时他才21岁,便参加了一场现代文学史上闻名的文艺自由论辩。......
1.1987年6月28日(星期日)晚上7点,由“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主办的演讲会在台北金华中学大礼堂召开(图一、图二、图三、图四);演......
在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胡秋原是一位具有相当影响和极具研究价值的人物。他少年时期受新文化运动自由、民主和科学价值观的影......
学位
通过分析胡秋原与左翼在论争中各自的批评观点,追溯双方观点的理论资源,本文认为,胡秋原与左翼的论争性质不是资产阶级自由主义与......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革命文学作为一个包容多重意义的概念,其内涵显得含混而复杂,一方面,它属于文学理论上的范畴,具体表现为一种文学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