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相关论文
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种植柳树据考证源于旧石器时代,数千年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柳文化.而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柳俗活动是如何......
摘 要:诗歌的情感表述与其意象的使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的意象造就了不同的诗歌意境和情感倾向。“杨柳”作为文学意象,从古至......
欧阳修《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词中的“柳”有多重意蕴,首先在继承传统送别意象的基础上又对其进行改造,其次借以表达了对......
期刊
广西火电建筑公司于1989年安装有线电视系统,到1996年转播中央及部分省、市电视节目达16套,期间系统设备运行正常,收视效果良好,用......
早期乳腺癌联合实验组(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CollaborativeGroup,EBCTCG)在柳叶刀杂志(Lancet2008;371:29-40)上发表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目前是有着12个民族、5300万人口的一个沿海、沿边、沿江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此次第九届中国标准化论坛在柳州拉开帷......
10月26至27日,由桂林分行承办,柳州、河池分行协办的广西农村金融学会跨地区第一课题组在桂林兴安召开了实现“两个明显好转”课题......
钱小鄂,男,1946年出生,江苏省常熟人,1970年北京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广西水文地质队,即投身于广西的水文地质勘......
原型意象是一些特定的暗示固定内涵或主题的模式化“联想群”,而这种相对固定内涵即表现为抒情母题的生成,二考关系密切.中国古诗......
在波德莱尔和兰波为代表的象征主义诗人的诗歌中,象征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在法籍华裔新生代作家山飒笔下,尤其她的长篇小说《柳的四......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柳的意象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和情感积淀,由借景抒情到专喻女性,主要原因是因为其本身具有的柔顺卑弱的特征与人们......
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作者思想感情与具体物象的融合。了解中朝古典诗歌中植物意象的文化内涵是赏......
柳作为一种原型意象,蕴涵的丰富非其它意象可比.综合起来看,至少有三种:一是象征离别,蕴含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别后的绵绵相思之苦......
以扦插易生根的柳、杨(山海关杨)和不易生根的苹果、李、山楂等树种为试材,研究了扦插生根期间各树种枝条内POD、IAAO活性及酚含量的......
本文对何鸣《诗浅花浓》的读解,拟设为女性的情韵抒发,是走向中年的女性回首、忆往之韵,配以"藕"喻之,似乎诗人和她的诗都如"藕"般,深......
《牡丹亭》中多次出现梅、柳、牡丹、亭台、假山等花园意象,它们已成为一种独特的叙事空间,为我们呈现出一个意境独特、多彩缤纷的......
别离主题在宋词中表现得尤为执着与深刻,这不仅因为词境适合表现别离主题、词体中的长调慢词比诗体有更大的伸展空间,更因为词人能......
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创造了以牡丹亭为主体的意象系列,其中一个就是柳生手持之“柳枝”。柳枝这一意象在全剧中意义非凡,除了为......
陶渊明的作品在中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行的各个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都选入了他的作品,其中以人教版选入的篇数最多,而这些作......
2013年8月15日—19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北京中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本刊联合举办的第......
列举了柳在汉英文化中各自独特的国俗语义现象,阐释文化对语言巨大的影响力,从而显示了词语远非只承载其概念意义,在进行语言交流......
国俗语义是指在词汇的概念意义上添加历史文化、民情风俗、地理环境等文化色彩的语义。汉语的“柳”一词具有丰富的国俗语义 :可以......
以汉魏六朝咏春诗歌为对象,以其主题、意象与艺术特色为重点,提出在汉魏六朝咏春诗主题中,与喜春主题相比,伤春主题占更大部分,尤......
杨树和柳树随处可见,并同时被文学家和科学家重视。由此将文学境界中的“杨柳”与生态意义上的“杨柳”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并描述它们......
被视为“上承《西厢》,下启《红楼》”里程碑之作的《牡丹亭》,历来因精巧的构思,华美的辞藻为人称颂。除此之外,汤翁大用象征手法......
词语的文化联想义是语言使用者受其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审美联想,同一词语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具有不同的文化联想义。"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