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善无恶相关论文
“至善者,心之本体”与“无善无恶心之体”是阳明阐述心体的关键话语,但从表面上看,两者是矛盾的。其实两者并不矛盾,它们只是阳明......
要想深入了解王阳明哲学,其心体之“无善无恶”思想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节。“无善无恶”是在其“心即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功能在......
一、全面、完整地把握和理解人的本质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也是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
性善论是孟子道德哲学的基石,晚明大儒高攀龙一方面以孟子性善论批评王阳明的“无善无恶”;另一方面在东林书院讲学中详细诠释孟子......
管志道(1536-1608),字登之,号东溟,苏州太仓人,是晚明①时代提倡三教一致论的著名思想家.其人品高致,其思想亦是当时学界许多一流......
管志道为晚明阳明后学中著名学者。他倡导"无善无恶"说,并与东林学派学者顾宪成就此做过争论。管志道认为,"无善无恶"是指性之原。而性......
晚明心性学之论争主要围绕阳明四句教之“无善无恶”来展开。以往学界大多致力于该命题本身的逻辑辨析,而对这一学术言说之于儒学......
王阳明在阐述"四句教"时颇为犹豫的心态与其一向自信、果断的性格有着明显的差异,根源在于他意识到"无善无恶"与佛学的"不思善恶"之说极......
王船山批评阳明学可分三个层次:一是直接攻击阳明及其后学:阳明不堪小誉,阳明学附会圣说,阳儒阴释,是明亡祸根;二是批评阳明对经典的......
【正】《伟大的精神生活者王阳明》是反映郭沫若冲出苦闷的氛围,走出“歧路的仿惶”,向无产阶级思想转换途程中的一篇极为重要的文......
【摘要】王阳明的四句教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易产生疑惑的,当属首句“无善无恶心之体”,关于这句话的理解一直是阳明“四句教”中最为人......
四句教是阳明晚年提出的教旨,涉及本体与工夫两个层面。心体具有超越性、完满性,无滞无着,故“无善无恶”;其本然状态合乎天理,故......
摘要:阳明两大弟子钱德洪、王畿对四句教颇持歧解,后人因此持续对“无善无恶”进行若干辩论。黄宗羲较支持钱德洪,牟宗三则倾向于王畿......
儒家人性论如何超越唯心与唯物的两极诠释傅佩荣最近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傅佩荣先生在(台)《哲学与文化》第28卷第8期上发表论文......
本文的问题意识是,通过考察佛教特别是南宗禅启发王阳明建立心学的内容及其程度,来为鸦片战争以来背负着“灵根再植”命运的中华文......
<正>傅山(1607—1684)字青主,山西阳曲(今太原市)人,是明末清初我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之一.傅山具有比较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他认为......
心学发展到明代晚期已产生诸多流弊,致良知的实践工夫不能落实到实处。刘蕺山批评王阳明"四句教"与王畿"四无说",并提出自己的"四......
我是陈玉京,1990级思想所硕士研究生,是张岂之先生亲自带的最后一个硕士生弟子。今年是张先生九十大寿,看到先生精神矍铄,英姿不减当年......
明代公安派文论受李贽启发,这已为学界所熟知;但除李贽之外,在学术思想上对公安三袁影响最大的乃是属于浙中王门的王畿(龙溪)心学......
本文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1.否定学术界长期存在的关于阳明心学为"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定性,认为阳明心学的"心外无物"有其本身的独......
一自明中叶以降,如日中天的王阳明心学日渐式微.王学式微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王学自身内在的逻辑矛盾,应当是最为根本的原因.王......
现代学人对王阳明的"无善无恶"说及其"四句教"诠释依然有所不同。大致可将其分为三类:一类是一体说,以唐君毅先生为代表;一类是两层说,......
王阳明的"无善无恶是心之体"之说,常被批评为近禅佛、谈"虚"论"无"、凌空蹈虚等等。本文将表明,此说固然有其高远之境,但同时又有着生活......
王畿的"四无论"与钱德洪的"四有论"(实为"一无三有论")至少有一共同前提,即"无善无恶心之体"。王阳明无论在其早期,还是在其中晚期......
1.导言王龙溪(1498—1583),名畿,字汝中,别号龙溪,浙江山阴人,为王阳明心传弟子。一生专力于讲学内修,故内证所至较阳明尽有过之而......
王安石援道入儒思想体系,表现在体用合一、本末兼备的道论,无善无恶、性情合一的性论,万物废兴、自外在我的命论三个方面.王安石的......
钱绪山对阳明学“四句教”的诠释是考察阳明学“四句教”的重要内容。在“天泉证道”中,钱绪山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是在坚持“四句教......
<正>贵州教育出版社在2009年4月首次出版了《王阳明的五百年》,作者余怀彦力求在大视野、全球观下讨论王阳明的思想及其影响。2009......
顾宪成是晚明心学修正运动的领军人物,他对良知学说基本持有同情态度,认同良知“为善去恶”的面向,但对良知“无善无恶”的批驳不遗余......
王阳明是明代影响极大的儒学者,集立言、立功、立德于一身。他少时囿于辞章,立志成圣,但在三次格竹失败之后又出入佛老。后来,于贵......
浙中是阳明思想的发源地,同时也是阳明最初立下门户之地,浙中王门不管是在时间上,还是在人数上,在早期阳明学的传播中都是十分占优......
王阳明无善无恶功夫可划分为正、反、合三个层次。"正"的层次即以良知至善为基础的好善恶恶、为善去恶;"反"的层次即为避免误以私欲为......
<正> “无善无恶”是王阳明在《四句教》中对“心之体”所作的一个最重要且也最难把握的规定。一方面,它是《四句教》的逻辑起点;......
周汝登的本体论思想建基于有无之间互缘互构的关系。这种关系投射于其心学领域中,表现在层层递进的三个方面:在良知与见闻关系上,......
<正> 中国古代人性论从先秦的产生到宋代的成熟,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性无差别说中国古代人性论形成于战国。孟子道性善,......
王阳明“四句教法”及其后学之分化庞万里在王阳明的学说中本身包含着虚无与实有二个方面的矛盾,既有儒家实学成分又有禅学成分。王......
王阳明早年即以如何成圣为第一等事,晚年的四句教也没有脱离这一主题。本体作为根据仅仅为成圣提供了可能,这种可能的实现以后天的......
<正>实现文化落地,应从转变员工思想着手,使其能够去恶存善、心怀感恩,进而由内而外的提升综合素质,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使之成为能......
被誉为“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的东林学派于明神宗万历中期在江南崛起,它针对当时谈空说玄、虚渺迷茫学风笼罩,以“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