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大豆相关论文
盐害是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植物可以通过减少Na+的积累和产生渗透调节物质促使其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以适应环境......
为了解接种慢生型根瘤菌是否具有缓解大豆的盐害的效应,本试验以栽培大豆(耐盐品种Lee68和盐敏感品种Jackson)和野生大豆(耐盐品系BB5......
栽培大豆是世界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其生长过程受到多种病原的威胁,其中由病毒引起的大豆花叶病分布非常广泛,常严重危害大豆品质与......
气孔(stomata)由两个保卫细胞环卫而成,它们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以及蒸腾作用推动矿物质运输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保卫细胞能......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是栽培大豆(Glycine max (L.) Merr.)的野生祖先种,在长期自然选择中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变异......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不同纬度的野生大豆(G. soja)和栽培大豆(G. max)各22份进行了多样性分析,通过对所合成的40对引物的筛......
以科尔沁地区的野大豆和栽培大豆(大白眉)为父、母本的杂交后代为研究对象,2011年5月上旬至-11月下旬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
本文以山东栽培大豆(Glycine max (L.) Merr.早熟1号)、东北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 ZYD 00019)和东营野生大豆(Glyci......
我国拥有极其丰富的大豆资源,明确我国大豆资源的遗传变异分布规律对大豆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具有重要价值。传统的方法是根据农艺性状......
为了探索栽培大豆(Glycine max (L.) Merr.)颉颃盐碱逆境的结构特征,对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提供的经多年筛选出来的抗盐碱大豆......
本文从实验室前期研究的大豆材料中,按照地理位置、生态型尽可能丰富的原则,选取野生大豆、栽培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研究这三个不......
为探索大豆属(Glycine)植物系统演化规律,本文以吉林省大豆属 3 种植物为实验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和光学显微技术,对野生大豆、半......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是生物基因组中分布最丰富的一种遗传变异类型。系统研究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及栽培大豆的SNPs频率、单倍型......
以野生大豆种群BB52(耐盐性较强)和N23232(耐盐性较弱),栽培大豆Lee68(耐盐性较强)和Jackson、N23674(耐盐性较弱)以及BB52与Jackso......
本文选择有代表性的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为材料,以大豆功能基因片段为研究对象,在DNA序列水平上研究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群体遗传结......
以野生大豆种群BB52(耐盐性较强)和N23227(耐盐性较弱),栽培大豆品种Lee68(耐盐性较强)为材料,选用Zn2+和NA(niflumic acid,尼氟灭酸)两种......
以栽培大豆Jackson品种(耐盐性较弱)和滩涂野生大豆BB52种群(耐盐性较强)及其经逐代耐盐性筛选的杂交后代JB185(F_5)幼苗为材料,用......
本文以栽培大豆和滩涂野大豆杂交组合(N23674×BB52)亲本及其经逐代耐盐性筛选而获得的杂交后代4076(F5)幼苗为材料,首先用大豆的......
本研究以分布在全国的113个大豆栽培品种和20个野生品种为材料,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其亲缘关系与遗传多样性,用凯氏定氮法测定......
盐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阐明植物的抗盐机制对于选育抗盐品种和改良作物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以抗盐性较强......
以栽培大豆品种Lee68、南农1138-2、南农8831为母本,以逐代人工耐盐性筛选的栽培和野生大豆杂交组合后代(F5)4076、4111、3060、18......
土壤盐渍化已成为影响生态系统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本文以国际上公认的耐盐栽培大豆品种Lee68和野生大豆种群N23......
[目的]建立一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大豆籽粒中异黄酮含量的方法,并对大豆异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样......
大豆属于蝶形花科,大豆属.别名黄豆.我国许多古书上曾称大豆为菽,中就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的记载;西晋杜预对菽字注释:“菽,......
以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的基因组DNA为材料,利用PCR技术扩增并克隆了豆类胰岛素基因,分析了两者的DNA序列.结果表明,测定的DNA序列分......
线粒体ATP酶 (mtATPase)复合体在高等植物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从栽培大豆(Glycine max (L.) Merr.)中分离鉴定了一个新的mtATPa......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 ,对我国不同纬度的 2 0份野生大豆 (G .soja)和栽培大豆 (G .max)进行了多样性分析 ,结果表明 :( 1)我国野......
野生大豆由于丰富的遗传背景在大豆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选取来自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地区的野生大豆与栽培在中国北京......
采用沙培试验对NaCl胁迫条件下野生及栽培大豆叶片中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地上部及根部Na+、K+含量进行了测定......
采用梯度试验法对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进行不同时间(0、10、20 d)的干旱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的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过......
以逐代人工耐盐性筛选的栽培和野生大豆杂交组合(Lee68×N23227)F5代株系3060为父本,以耐盐栽培大豆Lee68品种为母本或轮回亲本,配......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不同纬度的野生大豆(G.soja)和栽培大豆(G.max)各22份进行了多样性分析,通过对所合成的40对引物的筛选,......
从野生大豆Glycine soja与栽培大豆Glycine max(L.)Merrill根系的区别、根系生长与产量关系、不同特性大豆根系性状的比较、根系生......
以野生、栽培大豆共14份材料的下胚轴作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在含不同浓度NaCl的培养基上鉴定愈伤组织的耐盐性,NaCl浓度(w/v)分......
通过对盐胁迫下栽培大豆黑农40的根、茎、叶等不同器官中主要的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与分析,探讨了大豆耐盐性的机理.结果表明,黑农4......
对黄河三角洲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贮藏蛋白进行比较分析,用不同溶剂系统高速离心提取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鲁豆1号、鲁豆10、河豆12和......
种质资源的扩增、改良和创新是解决大豆遗传基础狭窄的主要途径。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俄罗斯和黑龙江省的82份野生大豆和东......
利用模式植物拟南芥的18S rRNA基因序列设计的引物,对3个野生大豆和3个栽培大豆的18S rRNA基因进行扩增,利用其序列特征研究大豆的......
选用栽培大豆南农1138-2(耐盐)、南农88-31(较耐盐)和Jackson(盐敏感)配制的南农1138-2×南农88-31和南农88-31×Jackson......
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9和SC15是浙江省的流行株系。为了调查大豆对这两个流行株系的抗性并筛选抗源,该试验利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55份......
本文简要综述了大豆的起源,分别从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以形态结构的角度,将栽培大豆较野生大豆进化的形态结构学依据进行了综述.旨......
野大豆(Glycine soja)是唯一能与栽培大豆(Glycine max)杂交而后代能育的野生近缘种,具有极强的耐盐碱性,利用野大豆与栽培大豆有性杂......
利用光学显微技术,针对大豆属中的两种不同进化型大豆花的结构进行了比较解剖研究.结果发现,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花的花瓣存在的......
摘要[目的]探究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之间遗传多态性的差异,以期为大豆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用20对ISSR引物对野......
以东北(黑、吉、辽)三省的主要栽培大豆(70个)品种的分离蛋白为试材,分析测定了氮溶解指数(NSI)、粘度、吸水性、发泡能力、泡稳定......
利用MseI和EcoR I酶切,筛选了适宜大豆AFLP指纹分析的引物组合,并利用17对引物组合,建立了我国92份代表性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A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