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诗坛相关论文
王士禛是清初诗坛的领袖人物,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其所标举的“神韵说”虽未从理论上作系统阐述,但仍对清代诗坛影响至为深......
清初、中期思潮众多、诗论驳杂,沈善宝作为清嘉庆、道光年间女性文坛上的佼佼者,其诗歌受到清初、中期文坛尤其是诗坛的影响,本文......
“神韵”说在中国古代诗论中是颇为重要的一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渊源。王士禛在吸收借鉴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对“神韵”说进行了拓展......
"梅村体"歌行在清代广有影响。其创体成功常被归因于经典模拟,细察却可见对传统诗体的重新选择及改造。吴梅村兼为诗人和剧作家,"......
在清初诗坛,娄东诗派是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域诗派。而“娄东十子”中的王摅即是娄东诗人群中比较突出的一位。王摅乃太仓望族太......
屈大均(1630~1696),字翁山,广东番禺人。他是清初具有崇高民族气节的著名诗人、学者,其诗与同时代的陈恭尹、梁佩兰齐名,被誉为清......
在明代七子派“诗必盛唐”的口号和创作实践之下,明中叶而后的诗坛完全为“盛唐之音”夸张地主导着,唐诗审美艺术对有明一代诗歌的影......
施闰章是清初著名诗人、学者,对清代文学尤其是清诗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全祖望《鲒埼亭集》卷三十二有《愚山施先生年谱序》,是研......
期刊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
方文是明末清初桐城著名诗人,明遗民诗人的杰出代表,在诗坛享有极高的声誉。其诗自成一家,被称作“嵞山体”,创作内容丰富,突出表现在抒......
清初诗坛具有异于往代的鲜明特点:一是诗歌创作上出现了众多地域文学集团、地域诗群和流派的强大实力,一改传统的以思潮和时尚为主导......
清初诗坛异彩纷披,而中州诗人群体为其中重要一翼.本文对薛所蕴、王铎及孟津诗派、彭而述、张文光、赵宾等一系列诗坛名家进行考证......
在康熙诗坛,宋荦尝一度与王渔洋并称诗坛盟主,声誉颇著.然其诗史地位却难以从创作认知,而是主要体现于他对'江左十五子'诗......
【正】 王士禛(1634—1711)是清初在诗坛享有盛誉的大家。他不仅在诗歌创作方面成就突出,以“神韵说”为标志的诗歌美学理论颇成系......
【正】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自南宋以来,一直延续着唐诗与宋诗孰优孰劣,应该学唐诗还是学宋诗的论争;到明清时,愈演愈......
王士禛诗歌在神韵说指导下,追求言外之意,含蓄深婉,深得诗之本旨和艺术创造真谛,纠正了明七子貌袭而'神'遗之失,弥补反复......
【正】 清初,王士祯巳被誉诗坛“一代之宗”。然而对于王士祯的诗学,自他在世之际始,就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本文试图将王士祯诗学......
<正> 屈大均(1630—1696),字翁山,清初著名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为“岭南三大家”。洪亮吉论三家诗说:“尚得古贤雄直气,岭南......
清初诗坛,主要有遗民诗人、贰臣诗人、清初入仕新朝的文臣三大创作群体。清初诗学逐渐从拟"高格逸调"与"独抒性灵"中走向重诗歌的......
在清代诗歌发展史中,清初诗歌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为整个清代的诗歌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作为清初诗歌创作主体——遗民诗人与......
龚鼎孳作为清初江左三大家之一,领袖辇下坛坫十余年,以其文学创作和活动不仅在清初诗歌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且对康熙前期诗......
有清一代涌现出大批诗人,他们丰富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独具特色,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为了研究工作的便利,如果分清代为......
梁佩兰是岭南三大家之一,是在明末清初特定时代下一类典型士人的代表,其诗歌创作特色跟当时的时代环境密切相关。从其诗学观点和诗......
本文围绕王士旗“神韵”说的特征、审美趣味及其在中国诗论史上的意义民开论述,试图尽可能清晰地阐明渔洋“神韵”说的理论内涵,在论......
周渔璜(1665—1714年),名起渭,字渔璜,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在清初诗坛有很高的地位。22岁乡试第一,29岁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检讨、编......
【正】 中国文学史上的流派,常以地域命名,虞山诗派即是如此。虞山位于常熟城北,因周太王次子虞仲葬于此山而得名,以虞山名派,似乎......
【正】 一 明代七子派,是指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和嘉靖、隆庆年间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以及追随......
清初关中诗坛诗人辈出,王弘撰、李柏、李因笃、孙枝蔚、王又旦等最为著名。王又旦一生经历比较复杂,诗风也多变化。他曾作为新朝进......
施闰章(1618~1683),清初诗人。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晚又号蠖斋。与宋琬、严沆、丁澎、张谯明、赵锦帆、周茂元等人以诗唱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