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燮相关论文
郑板桥,名郑燮,字克柔(1693—1765),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在山东为官两任。郑板桥先后重破鸡鸭两大无头命案,一举闻名天下。 17......
“丑八怪”来源于“扬州八怪”。“扬州八怪”指的是清代中期活跃于扬州地区趣味相投、画风相似的一群书画家,他们是:李鱓(音shàn)、汪士......
郑燮《竹石图》,纸本,水墨。纵102、横59厘米。无年款,钤有“爽鸠氏之官”印,为郑板桥五十岁以后作品,现藏河北省博物馆。该画在......
清代中期的竹枝词创作有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以竹枝词来兼记地志;再是以竹枝词记述市井生活和文化,包括记述民俗以及普通人的日常......
小链接 同学们,看了这个漫画小故事,你们有何感想?觉得郑板桥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有些关于郑板桥的小知识,也要考考你们哟。 郑板桥......
余家有茅屋三间,南面种竹。 夏日新篁初放,绿阳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是清代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扬州八怪的中坚。他的故居在江苏兴化城东南古城墙外郑家巷九号。一九八三年十一......
郑燮(1693—1765),清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郑板桥),江苏兴化人。早年家贫,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
从一年级至今,我积累了好多古诗,但“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句诗给我的启迪最大。 这句诗出自清朝诗人郑燮的《竹石》......
扬州八怪主要代表人物郑板桥,名扬天下。可郑板桥在山西襄汾赵康师庄做尉家私塾老师一事,却鲜为人知。 郑板桥是江苏兴化人,康熙年......
【“溯”材展示】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
出香山卧佛寺西行数十步,有一座傍山而建的凌云阁,四角飞翘,古色古香。从前,在这凌云阁旁边,有一块j尺来高的石碑,上面刻着一幅翠竹,竹旁......
择文为业,不免为生计窘。文、商不分的浪潮中,看旁人游戏其间,总觉自己少一分自如,多一丝无奈。然而谁又道“最是文人不自由”,比......
以“正宗”派为代表的“四王”统治画坛近两个世纪 ,使得整个画坛毫无生气 ,日趋死板、庸俗。“扬州八怪”为摆脱保守 ,大胆创新 ,......
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在扬州地面涌现出一大批画家,形成了一个画派。这个画派里人很多,但后代人只举出八个人做为这个画派的代表,称为“......
文章从明清的几则『润例』谈起,对书画家自撰『润例』、文人书画家入世心态进行了思考,将传统文人价值观的改变放在商业化进程大环......
书法作品是一种劳动产品,书家有理由向求书者收取酬劳,即“润笔”。润笔有一定的标准,所以又称润例、润格;润笔可以用物品支付,也......
墨竹在中国画中久盛不衰。南北朝时代的敦煌壁画中已出现竹画。唐代王维所画之竹曾摹刻上石,犹能从现存之旧拓本中窥其大略。五代......
摘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壁毯作为室内陈设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正在逐渐占据人们越来越多的视线。作为陈设艺......
郑燮生活在落后的中国封建末朝,威廉·布莱克生活在雄踞世界的大英帝国。在这两个东西方截然不同的文明土壤上,人们的生存状态却惊......
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前半期常居南通,后半期常住南京。不住扬州且几乎不来扬州,却列于"八怪"之一。后人对此解说不一。文......
郑燮一生视竹如命,以竹为伴,与竹结缘。他的“竹”不仅是他生命旅途的写照,才华横溢的载体,而且是他人生理念的折射,人格魅力的象征。在......
郑燮作为一代才人,他的文学主张表现在:力求反映社会,关心民生疾苦,创新而不泥古,以自然为师,写出事物的真精神;郑燮的山水诗因其......
【正】 今年11月22日是郑燮诞生三百周年。郑燮(1693-1766),扬州兴化人,曾在山东作地方官,以其别号“板桥”行世。他兼擅诗、词、......
“华封三祝”的典故来自《庄子·天地》。华封人祝愿圣人尧“使圣人富”“使圣人寿”“使圣人多男子”,但都被尧婉言谢绝。后......
本文指出对神韵说的批判是郑燮诗学思想的最主要内容之一.风格上以"沉著痛快"矫神韵说言外意外之弊,内容上以人伦日用反对神韵说之......
郑燮的文学主张与他的书画一样标新立异,他心系国计民生,倡导文必切于日用,主张写经世文章。他认为文章最高境界是“沉着痛快”,写文章......
一文人画,又称“士夫画”,是文人士大夫们参与绘画后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文人画,起于中唐,经宋、元、明三代发展,至清康、乾达到......
说明郑燮,字克柔,一字理庵,号板桥,清扬州府兴化县人。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生,乾隆三十年(1765年)卒。康熙时中秀才,雍正时中......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史,一枝一叶总关情。"清代郑燮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作的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心忧百姓、体......
郑燮(1693年--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
宁夏大学图书馆藏有清潘荣陛辑《芦屋图诗文》一卷,《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丛书综录》及各高校图书馆均未见收录。该书收录有清......
冬日清寒,农家的菜园里,一颗颗白菜比肩而立,整饬而鲜明。白菜个大腰圆,如田间劳作的健硕农妇。它白生生的水嫩,洁净素雅,丰腴肥硕,呈半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