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霸之辨相关论文
“平治天下”是中国传统政治的一个重要理念,以孟子的言说最为典型且影响深远。孟子“平治天下”思想,以内政邦交一体化视角,由仁心而......
江户儒者在诠释“王霸之辨”时特别关注王与霸在性质上到底是指“位”而言还是指“道”而言这一问题。伊藤仁斋解读王霸时没有明确......
本文论析上博简(二) 中《容成氏》关于“启攻益”、 “汤攻桀” 以及上古帝王世系的记载与经、史相异,并且探讨了 《容成氏》、......
早期儒家通过王霸之辨分别对圣王与霸主、德与力、义与利、礼与法、德与刑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比较,并由此建构起以圣王之治为蓝......
在西方文明陷入普遍危机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中国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以其积极务实的态度来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为今人提供......
早期儒家的王道政治是价值理性的体现,霸道政治则具有鲜明的工具理性的特征。早期儒家在对天道、历史和人性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王霸......
孟子思想的宋代复兴也伴随着批评的声音。李觏是宋代非孟思潮的先驱,他从历史观念、孔孟关系以及人性论等方面批评孟子,对宋代孟子......
王霸之辨中的“霸”通常被理解为崇尚武力、完全不讲道德信义、赤裸裸的强力政治,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儒家在讨论“王霸”问题时,......
宋代是《春秋》学的转型时期,也是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时期。处于两宋之际的胡安国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将《春秋》学与理学相结合,用理......
孟子的教导只能造就霸者,不能造就王者,这是孟子王道学说的悖论之所在。王霸之辨在于君主心术之辨,"王道之成"以君主的"王者之心"......
朱熹以天理论王道,认为王霸之别就是天理人欲之异,为王道政治寻找到理本论的依据,强调仁义原则的优先性,体现出强烈的现实批判立场......
《逸周书》内容庞杂,各篇著作时代不一,其中有可信为西周时代的篇章,也有成于春秋战国时代的。黄怀信认为除其中可信为西周时代的......
一、孟子直接论及王、霸的材料既然本文要考察孟子的王霸观,不妨先把《孟子》一书中孟子直接论及王、霸的材料排列如下:1.孟子曰:......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船山在诠释《孟子·梁惠王上》第七章时,以孟子提及的"仁术"一词为线索,对于宋明儒学中关于王霸之辨的争论及心......
《盐铁论》是西汉宣帝时庐江太守丞桓宽依据盐铁会议纪录“议文”编撰而成的一部政论文集。该书表明,盐铁会议虽有儒法斗争的形式,......
在《春秋》学史上,宋代是一个大放异彩的时代。要进一步寻绎中国经学对宋代社会的浸润和影响,以宋代《春秋》学为切入点无疑可以达......
南宋张栻师从衡山胡宏,是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卓然自成一家。《孟子说》是张栻生平后期完成的代表作品,在义利之辨、王霸之辨、心......
陈亮的“义利双行”是基于他对“王霸”的认识展开的。他辨析王霸之道的用意在于完善其事功理论,并在“至公”的前提下混同王霸,进......
商周时期的方伯与方伯制,是中国早期国家的地方势力和地方管理制度。方伯是区域邦族之长,方伯制是王权对方伯的管理制度。从方伯与......
在"天崩地坼"的明清易代之际,吕留良既是一个不仕二姓的前朝遗民,又是一个严格主义的朱子学者。他通过评选时文宣传其激进的政治思......
《管子》《荀子》“王霸之辨”理论不同于《孟子》,管、荀学派肯定了“由霸入王”的可能。“修礼”既是对“霸”的完善,也是实现由......
王道政治是儒家关于理想的人类社会生活的理论建构,它渊源于孔子对上古、三代圣王之道的追溯与弘扬,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奠定了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