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自然相关论文
陶渊明崇尚"自然"是一种动态的生命流贯与精神进阶历程。其中,"自然"的内涵涉及生活、审美与义理三个维度,从摆脱官场对"田园......
一、导言:分析框架与现代儒家政治哲学的问题指向(一)分析框架儒学在进入21世纪以后更趋活跃,它既是一支重要的思想势力,〔1〕同时......
两汉时期 ,中国传统史学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而这又是与道家学说的演变和发展密切关联、相伴而行的。司马迁、刘向、班固、荀悦......
万物皆可分阴阳,而阴阳的由来本于太阳和月亮。所以日也就是自然界中最大的,也是最本质的阳。我们说天道自然,养生就是要紧随自然......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的兴盛促进了人们对天人关系的重新理解,由此形成了天道自然观下的进步灾害思想.并进而导致了积极兴利除弊的......
“自然”这一概念源自先秦道家,首先由老子提出了“天道自然”的学说.《道德经》说,“故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①道、......
人文:“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平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在这里,人文与天文相对,天文是指天道自然,人......
“天人关系”是中国先秦时期一个十分重要的观念,它内容丰富、思想精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对孔孟的“天人合一”......
战国末年,荀子继承了先秦诸子的思想,形成了独特而系统的社会安定观:天道自然的哲学本体依据;隆礼重法的政治手段;富国裕民的经济......
人文二字语出《易经》。《易经》贲卦的象辞上讲:“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意是......
【摘要】老子的《道德经》以天道自然为本,蕴含着丰富的官德思想。这种源于天道的官德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以百姓的利益福祉为自己的......
作为中国哲学不可回避的基本问题,'天人关系'学说受到了历朝历代思想家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以先秦时期的集大成者——荀子......
本文依据古籍中的记载,对中国古代每一历史时期中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潮和当时自然科学主要成就的关系,进行了综合考察和论证,认为......
天人关系在东汉时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与“天人相应”完全不同的性质。从董仲舒对“天”的性质的论述入手,可以说明西汉与东汉......
"道"在老子、庄子哲学中都是绝对的本体和本原,是化生万物、决定万物的不可捉摸的抽象实在。老子、庄子强调"道"的至上性,主张具体对象......
【正】 一、天文学与天道概念的产生和演变天道概念起于何时?不易详考。《古文尚书》有“天道福善祸淫”(《汤诰》),“天有显道”(......
“天则”语出《诗经》“天生承民,有物有则”,取意为“合乎天道自然之制度规则”,其中的“制度”既包括企业、市场等经济制度,也包括政......
在天人感应学说占据正统地位的东汉时期,儒学异端王充提出天道自然观,将天还原为自然,指出天道自然无为,抨击了灾异应政学说及福瑞......
中国古代写作理论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写作的社会功能;二是受道、释思想影响,重视感性体悟与高度抽象相结合;......
"天"是中国最为古老而久远的哲学范畴之一,历代政治家、医家都对"天"有着不同的阐释。董仲舒提出的"天人相应"思想始于西汉,盛行于东汉,......
金岳霖先生的逻辑学思想是自洽而一脉相承的。文章通过梳理金岳霖对"自然"的有关论述,从文本分析的角度提出金岳霖逻辑学思想中的"......
康雍乾百余年是清代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但这个时期也正是整个清代灾害发生最多的时期,终其三朝共发生大小灾害17970次,年......
北宋时期是"内圣外王"概念由道家用语向儒家术语演变的重要时期,其中,北宋新儒学天道性命与礼乐刑政并重的整体规划及其概念表达是......
符瑞、灾异之说,其思想之根本在于由天命思想演变而来的天人感应说。王充以主张天道自然说驳之,否定了符瑞之说的理论依据。王充针......
中医药文化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敬畏自然、遵循规律的原则,又从"医"之独特视角将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相结合,嬗变出具有中医药特征......
<正> 潘知常的《生命美学》是国内近年来诸多美学论著中极有特色的一本。洋洋25万言,处处洋溢着作者执着的忠诚和奔实的热情,抽象......
本文从"天"、"命"、"天命"、"鬼神"四个方面对孔子的天道观作了具体的分析。孔子的非宗教神学化的天道观在当时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
<正>中华民族从天地人宇宙生命的大一统秩序中,萃取人文精华,自强不息,以高超的文明智慧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大一统文明绵延......
<正>当今,整个世界范围内都面临着思维方式更新的任务。但是,未来是历史的延续,创新势必受到传统的制约,惯性巨大的传统思维方式已......
道家学派的创造人老子是中国早期史官的代表人物。本于中国史官文化传统,老子致力于探究天人关系,扒天道以明人事。这种整体思维方式......
本文一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针对二程兄弟的不同性格特征对他们的行文风格做出辨别和分殊。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程颢程颐......
<正> 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长期争论的问题之一。两者所争论的焦点,主要是辩论“天”是有人格、有意志的神呢......
<正>《原道》是《文心雕龙》一书首篇,它跟下面的《征圣》、《正纬》和《辩骚》四篇,构成刘勰自己所说的作为总纲的“文之枢纽”。......
本论文以《中庸》文本为纲,具体考证了其思想渊源和作者、成书,提升出“天命-人道”这一理论框架,来囊括《中庸》中涉及的主要哲学......
异常天象在中国古代受到高度重视,是历代天文观测的一项重要内容。象人类对所有事物的认识一样,中国古代对异常天象的认识也是以最初......
汉代自然审美意识反映了汉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取向,即从汉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出发,以人的存在与天道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