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步不换形相关论文
百多年前,投身戏曲改革的梅兰芳清醒地意识到以当时的条件和认识,时装戏与戏曲的传统表现模式之间存在难以弥合的沟壑,题材与技艺......
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人们社会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不仅在中国发展传播,在世界各地也正在快速传播,本文以1930年梅兰芳先生访美演......
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提出的"移步不换形"不仅概括了戏曲艺术的发展规律,也是对中国传统音乐发展规律的最好诠释。本文从"移步不换形"的......
20世纪40年代梅兰芳先生提出了“移步不换形”的理论,作为一种思考的角度和实践的方式,这一理论具有深刻的意义。本文拟从“移步不......
<正>2018年立夏后的第一晚,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9号的梅兰芳纪念馆举办了第2期"兰芳雅集"活动。活动内容主要包括《琴芳梅兰》......
1949年11月3日,天津《进步日报》刊载了一篇题为《“移步”而不“换形”——梅兰芳谈旧剧改革》的文章。梅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
初看题目,那些喜欢或者了解戏曲的人们或许会奇怪,梅兰芳和《梨园春》有什么关系呢?……...
在当下传统戏曲音乐创作方式发生转型变化的时期,大多数民间地方剧种都出现了“危机”,观众骤减。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是戏曲音乐创作......
期刊
五十年代初,在天津一次戏曲座谈会上,梅兰芳提出戏曲改革应该“移步不换形”的主张.由此,便引起了文艺界内部的一场争论,这种争论......
“移步不换形”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初年针对京剧改革而提出的观点主张。站在中国历史发展和传统文化经典的定位......
“移步不换形”是梅兰芳的戏曲艺术主张。本文从介绍此语的提出入手,谈及梅兰芳在艺术生涯中,为实现自己的艺术主张,做出了不懈努力;由......
<正>梅兰芳大师诞辰两甲子了,他的音容笑貌却从未离开过这个世界。他为我们的时代、历史、未来留下的太多太多,只因他太美太美他一......
如今,我们看到、想到穆桂英,就如同看到、想到梅兰芳,他就是巾帼;看到、想到杨玉环,就如同看到、想到梅兰芳,他就是美人。这一切离......
1940年代末梅兰芳先生“移步不换形”的戏剧改革理论一提出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弹,原本是一个纯粹的艺术上的问题,由于和意识形态牵扯......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正>京剧《穆桂英挂帅》和"移步不换形"说,是梅兰芳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艺术财富。"移步不换形"说提出的时间是1949年11月初,10年后......
<正> 当代戏曲舞台,呈现着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同时并举的生存态势。不过,各剧种在国内外经常上演的剧目仍以传统戏为主兼......
<正>每年高考结束,各位专家和广大一线同仁就对高考试题进行分析、思考、研究。而每年文综试卷中历史学科的第41题更是被大家重点......
本文从解析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梅兰芳》和《赵氏孤儿》三部作品入手,分析探究陈凯歌电影中戏曲元素运用的成功和不足,并试图总......
报纸期刊作为现代传媒手段,具有及时性、新颖性等特点。自从与戏曲结合以来,报纸期刊陆续刊发了大量戏曲评论文章,或评价当红演员,或议......
<正> 1987年岁末,在《中国文化报》读徐城北同志《有感于“梅氏体系”受冲击》一文,得知近年来,京剧界引为自豪的“梅兰芳体系”曾......
"移步不换形"的观点,蕴涵着梅兰芳先生历经30多年戏曲改革探索之后所获得的宝贵经验。这个观点的核心就是"形"字的内容蕴涵;这个"......
<正>苏州昆剧院新版《玉簪记》是继青春版《牡丹亭》之后的又一部昆曲力作。经过几年来的舞台实践,得到了到广大观众的认可。在热......
<正>邹元江先生的"梅兰芳体系是伪命题"之说,去年经《文汇报》等媒体报导,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议。他批评阿甲的文章《从阿甲对......
<正>青春版《牡丹亭》自问世以来,历经多个寒暑,走遍世界各地,其精致的艺术性、大胆的现代感与纯粹的昆曲味已得到世人认可。而看......
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和潘天寿是20世纪对中国画创作产生深远影响的传统“四大家”,他们在美术上有着共同的信念和理想,坚持着传统......
<正>第六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在京举办,前三场戏均为京剧剧目,分别为《思·凡》(杨硕改编,白爱莲、胡翰驰导演),《草芥》(章楚......
【正】 《中国音乐学》1987年第4期刊载了黄翔鹏的文章《论中国传统音乐的保存和发展》。黄文认为“移步不换形”是传统音乐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