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国学相关论文
《中国觉醒》(The Awakening of China)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共产党创始人詹姆斯·多尔森(James H.Dolsen)的代表作。全书着眼于20世纪初......
美国中国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是中美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也是积极完善美国中国学学科建设的基础工作。近五年来,国内研究者关于美国中......
民初以来,中国学人研究美国中国学的进路不断嬗变:民国时期,出于学术角胜,中国学人在对美国中国学动态展开追踪之同时,就其新出论著进行......
施坚雅模式(Skinnerian Model)是美国著名中国学家施坚雅在20世纪60-80年代提出的一套研究中国明、清社会历史的理论模式.在理论与......
海外对于中国的研究和注视,其由来已久。发展至今日,若单论专门之学,也已经形成了欧洲汉学、美国中国学、日本汉学等几大不同的传统。......
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咆哮的二十年代",美国经济呈现一片繁荣景象,美国急需扩大中国的市场,从而促进了美国中国学在这一时期实......
我们如何用分析的方法逐个梳理美国中国学的研究成果,同时在美国中国学的学术谱系下进行研究,是一个既具有学术意义又具有现实意义......
耶鲁大学赖德烈教授是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基督教史史学家、东方学家。在费正清领导的哈佛学派崛起之前,赖德烈是三四十年代美国中......
卫三畏作为美国早期来华的一位著名传教士,自19世纪30年代来中国后,以传教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在中美《望厦条约)和《天津条约》中积极......
文章透过一场当代美国中国学界的争论,考察近年来美国中国研究的新趋向及由此产生的四个问题,引中出美国中国学内部和中关学界间不同......
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中国历史进程,对于西方国家乃至全世界同样是“石破天惊的历史巨变”。中国的巨大成就及其深刻社会变化,使得当......
对中国城市的研究历来是美国中国学研究的一块重要领域。在其发展过程中,美国的中国城市研究经历了西方中心论下的"冲击——回应"、"......
美国中国学研究自二战后至今,经历了几次重要的研究范式的变迁,主要包括,从"冲击—回应"到"中国中心观"、"后现代史学"转向和"全球......
《西行漫记》是一部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历史性的新闻著作,同时也是美国中国学发展新阶段的里程碑。它推进了美国现代中国学的形成和......
二战曾使美国中国学一度与社会科学初步结合,但战后因麦卡锡主义的迫害、中美关系的对抗等因素很快让中国学研究遭遇寒冬,停滞不前......
美国现代中国学对中共党史研究的方法论启示主要体现在:培养反思精神、形成反思自觉,为研究注入内在动力;建构多样的、中间的、开放的......
兴起于美国中国学界的柯文式"中国中心观",近三十多年来学术影响始终不衰。对此种取向在研究实践中的基本理路及其累积起来的认知效......
美国"中国学"学界认为,中国近现代国货广告是国货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者导源于近人郑观应的"商战"思想,并与现代商品人类学高度......
彭慕兰史学思想体系的形成,与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形势迅速腾飞密不可分。中国现代社会的剧烈变化,吸引、刺激并塑造了彭慕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传统汉学研究逐步转向具有区域研究特征的中国学研究领域。美国学者注重中国研究的社会科学化取向,这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美国社会整体的发展变化及美国学术研究领域的扩展,作为美国学术研究重要组成部分的美国中国学研究日益向......
作为美国中国学研究领域重要代表人物的周锡瑞教授,在1974年编辑出版了《在中国 失去的机会--美国前驻华外交官约翰· S·......
就整个美国的中国研究来讲,西方中心是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范式。从美国的中国民族主义研究中可以看出,西方中心范式的内涵包括:西......
美国关于中国妇女运动的研究是美国多学科理论方法培育出的跨学科研究。美国社会科学中的各种研究方法理论的潜通暗合形塑并推动了......
2015年7月,笔者借在芝加哥大学参加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的机会,对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教授进行了采访。彭慕......
美国学者柯文提出的"中国中心观"在中国史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以往的相关探讨多将目光局限于"中国中心观"本身及附带的理......
耶鲁大学赖德烈教授是二十世纪30、40年代美国中国学研究的领导者,被誉为"盲人国中的独眼人"。本文对赖德烈中国学的源起、动力和......
赖德烈(Kenneth Scott Latourette,1884-1968),美国中国学严格意义上的开创人之一。早年师从耶鲁大学远东史专家卫斐列教授,曾两次......
刘子健(James Tze-chien Liu)是美国华裔中国学家、宋史研究的先驱,其有关宋代政治史、思想文化史的论文和专著在宋史领域具有开风......
费维恺(Albert Feuerwerker,1927-2013)是美国二战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中国学家。他1945年进入哈佛大学求学,师从费正清进行中国历......
美国学界对中国传统社会女性财产问题的研究无疑反映出妇女史研究的演进脉络。在女性继承权方面,从囿于法律文本的“继承权”之理......
费正清是美国人审视中国的一扇窗口。基于基督教、马克斯·韦伯、汤因比、年鉴学派等思潮的共同影响,费正清在其研究中从文化的视......
美国是海外中国学研究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迄今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历程。美国中国学研究的领军人物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头号中......
刘广京(Kwang-Ching Liu,1921-2006),美籍华人,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刘广京终生致力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他的研究兴趣遍及近代中国的......
20世纪美国中国学经历了一个大发展的过程,恒慕义是这一过程的参与者与见证人。论文以恒慕义为研究个案,将其置于二十世纪美国中国......
艾伦·休斯·惠廷(Allen Suess Whiting,1926—),是美国国内知名的早期中国学家之一,一生经历丰富,既是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又曾服务于美......
美国的中国学研究最早始于19世纪来华传教士的汉学研究,其主要研究领域长期以来集中于中国的历史与传统文化。费正清的出现将汉学研......
美国宋代思想史研究在美国中国研究领域属于后起之秀,它从支流向主流的演进过程,折射出美国传统汉学与现当代中国学研究从思想、模......
<正> 陈君静,1963年9月出生,浙江奉化人。1986年从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来宁波工作,先后担任过原宁波师范学院政史系副主任、......
<正>长期以来中国仅仅依靠历史辉煌吸引世界目光的传统正在变化。如今伴随着中国经济 实力的增强和在国际事务中影响力的增大,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