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汉学相关论文
美国"新清史"学者欧立德等人认为,欧洲称中国为"中华帝国",是17世纪中叶以后才有的事情,其中,清朝入关并通过征服建立大清国,可谓......
如今的对外汉语教育中,存在着语体教学的问题。在口语上,外国留学生大量存在着“洋腔洋调”的现象;在书面语上,外国留学生还存在着......
本文以19世纪初欧洲杰出的东方学者,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重要奠基人弗·施莱格尔的中国观为研究对象,梳理其1802-1828年间关于中......
20世纪前期的世界史学正处于传统史学向新史学过渡的前夜.以兰克为代表的传统史学危机四起,针锋相对的批评质疑之声遍布欧美各国,......
北京大学民主楼前,站立着一位含着烟斗的学者,他似乎不是在一口一口地抽烟,而是在一口一口地品味着北京西郊这片皇家园林的清冽空气与......
早期北美明代小说的翻译和研究受到欧洲汉学的影响.自1933年赛珍珠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水浒 传》英译开始,北美对明代“四大小说”......
18世纪上半叶,法国神甫杜赫德出版了巨著《中华帝国全志》,把王安石及其变法介绍给欧洲学界。《全志》对王安石的讨论是在宗教辩论......
20世纪前期的世界史学正处于传统史学向新史学过渡的前夜。以兰克为代表的传统史学危机四起,针锋相对的批评质疑之声遍布欧美各国,......
本文通过对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一书中明确出注引用的有关中国文献的较系统考察,主要说明部分学者因韦伯不通中文遂轻视其......
在海外汉学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郭沫若无疑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研究对象。日本是海外郭沫若研究的重镇,他们研究郭沫若的学者比较......
汉语国际传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和近现代时期,主要是西方人主动来华学习,为欧洲和美国的汉学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现今,随着中国国......
郁白(Nicolas Chapuis)《杜甫诗全集》(Du Fu:?uvre poètique)法文全译本第二辑的推出,标志着杜诗在法语语系的传播和研究达到了......
本文指出,十七世纪前后是中国和西欧进行大规模交往的时期,对中西历史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意大利人卫匡国是继马可·波罗和利......
在《马氏文通》发表之前,17—19世纪欧洲已经出版了很多部有关汉语研究的文献。目前,随着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实施,有关西方汉学的......
第十七届欧洲汉学大会于2008年8月6-10日在瑞典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东亚与东南亚研究中心(Centre for East and South-East ......
<正>1815年1月16日,雷慕沙(Jean-Pierre Abel-Rémusat,1788—1832)在巴黎法兰西学院发表就职演讲,学术汉学由此诞生。然而,我......
谈到 17、18世纪在华传教士对萌芽期欧洲汉学的贡献 ,通常从这几个指标衡量 :传教士本人的中文造诣和有关中国之研究成果的价值 ,......
18-19世纪是中外跨文化交际发展的蓬勃时期。跨文化交际中,语言问题最首要,也最直接。这一时期是欧洲汉学发展的成熟期,涌现了一批......
《易经》作为中国最古老的经书,引起了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的关注,相应的译介著作相继出现。其中以法国传教士为主的索隐派以对《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