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液联质谱技术发现个体化肿瘤疫苗的有效新抗原肽的研究

来源 :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最近发现非编码区基因突变,翻译后蛋白异常剪接、修饰是肿瘤新生抗原的主要来源,这导致基于全外显子测序的肿瘤新抗原预测的准确性极低,限制了新抗原的临床应用。本研究通过免疫磁珠沉淀、液相色谱联合质谱技术,结合全外显子测序,直接检测人肿瘤细胞及其来源的正常细胞,获取癌细胞独有的,而正常细胞没有的八至十一肽,剔除其中的污染肽。进一步地,通过生物信息分析软件,确定筛选出的各肽与其来源患者的HLA-Ⅰ分子等位基因的结合亲和力、结合稳定性;根据各肽的结合亲和力、结合稳定性,发现其中部分能够通过HLA-Ⅰ类分子递呈的新抗原肽。随机抽取上述筛查前后的肽,通过体外免疫学实验确定筛查前后的免疫活性的变化,并通过T细胞受体(TCR)免疫组库技术检测新抗原肽活化的TCR的变化,鉴定所发现的有免疫活性的新抗原肽,从而证实我们研发的新抗原筛选管线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方法:1.肿瘤细胞独有八至十一个氨基酸残基新抗原肽信息获取:收集癌症患者肿瘤细胞及其来源癌旁组织正常细胞,免疫磁珠沉淀获pMHC复合物,结合液相色谱联合质谱技术进行检测,获取癌细胞独有新抗原肽,保留长度为八至十一个氨基酸残基新抗原肽,剔除污染肽(包括残基数不到8或超过11的肽,锚定点或残基序列明显不符新抗原肽特性的肽,以及肽突变残基不与CDR3结合的肽),初筛获得肽段长度为八至十一个氨基酸残基的4种肿瘤新抗原肽。2.全外显子测序获取患者HLA-Ⅰ分子等位基因及新抗原肽预测:对质谱检测的肿瘤细胞进行全外显子测序,生物学信息分析获取来源患者的HLA-Ⅰ分子的等位基因分型及全外显子测序预测的新抗原肽。3.HLA-Ⅰ分子有效呈递的肿瘤新抗原肽的预测:由NetMHC-4.0、NetMHCstabpan-1.0软件分别查获质谱检测所得肿瘤新抗原肽与各肽来源的HLA-Ⅰ分子等位基因的IC50值、pMHC复合体的预计半衰期值。IC50值<500nm为肿瘤新抗原肽与HLA-Ⅰ分子结合亲和力较高,pMHC复合体的预计半衰期>1小时为肿瘤新抗原肽与HLA-Ⅰ分子结合较稳定。参照同类研究,将IC50值<500nm,且pMHC复合体的预计半衰期>1小时设定为能被HLA-Ⅰ分子有效呈递的肿瘤新抗原肽。对经上述筛选前、后的新抗原肽进行体外免疫活性实验验证。4.ELISPOT实验体外免疫原性检测:获取标本来源患者外周血,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PBMC体外培养,用等质量的新抗原肽诱导分化为成熟DC细胞,与新鲜PBMC共培养,酶联免疫学斑点计数检测体外免疫学效应。5.TCR免疫组库测序:随机选取部分预测能或不能被HLA-Ⅰ分子有效呈递的肿瘤新抗原肽,用等质量肿瘤新抗原肽将PBMC诱导分化为成熟DC细胞,与新鲜PBMC共培养,T细胞免疫组库测序技术检测两组新抗原肽刺激前后TCR-β链变化。6.统计学分析:ELISPOT检测所获得的T’及T细胞免疫组库测序所获得克隆总数、Clonality值等用SPSS 26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设定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第一部分:成功获取正常组织没有而肿瘤细胞独有的八至十一肽的新抗原肽:通过免疫磁珠沉淀法结合液相色谱联合质谱技术检测四例不同肿瘤患者的肿瘤细胞及其来源癌旁组织正常细胞,共检测到5338条肽段,癌细胞独有的新抗原肽共650条,其中污染肽共165条,占比25.38%,剔除后获得长度为八至十一个氨基酸残基的4种肿瘤新抗原肽共485条,其中九肽最多,共57.32%。第二部分:1.根据四例患者的全外显子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成功获取每位患者的HLA-Ⅰ分子等位基因型,具体结果见表3。2.由NetMHC-4.0软件查获质谱检测的肿瘤新抗原肽与各肽来源患者的HLA-Ⅰ分子等位基因的IC50值。据此确定了 485条新抗原肽与HLA-Ⅰ分子的亲和力大小。3.由NetMHCstabpan-1.0软件查获质谱检测的肿瘤新抗原肽与各肽来源患者的HLA-Ⅰ分子等位基因的pMHC复合体的预计半衰期。据此确定了 485条肿瘤新抗原肽与HLA-Ⅰ分子结合稳定性数据。4.将IC50值<500nm,且pMHC复合体的预计半衰期>1小时设定为能被HLA-Ⅰ分子有效呈递的肿瘤新抗原肽。从485条肿瘤新抗原肽中共筛选出被有效递呈的肽共135条。5.根据目前常用的全外显子测序预测获得275条新抗原肽,其中仅2条出现在上述485条肿瘤新抗原肽里,仅1条出现在上述135条肽里。第三部分:1.利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成功制备混合DC疫苗。2.ELISPOT体外免疫活性检测结果:1)对所预测与HLA-Ⅰ分子结合亲和力较高组和较低组的肿瘤新抗原肽的T’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P<0.001,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与HLA-Ⅰ分子结合亲和力高的新抗原肽免疫活性较强;2)对所预测与HLA-Ⅰ分子结合较稳定组和结合较不稳定性组肿瘤新抗原肽的T’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01,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与HLA-Ⅰ分子结合较稳定的肿瘤新抗原肽免疫活性较强;3)对所预测的能或不能被HLA-Ⅰ分子有效呈递组的肿瘤新抗原肽的T’值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01,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能被HLA-Ⅰ分子有效呈递的肿瘤新抗原肽的免疫活性较强。3.TCR β链免疫组库测序结果:1)对所预测能或不能被HLA-Ⅰ分子有效呈递组的新抗原肽刺激后检测T细胞受体β链后所得的克隆总数变化百分比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18,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对两组抗原肽刺激前后Clonality变化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07,差值据有统计学意义。与不能被HLA-Ⅰ分子有效呈递的肿瘤新抗原肽相比,能被HLA-Ⅰ分子有效呈递的肿瘤新抗原肽更能刺激TCR发生克隆性增殖,证实利用HLA-Ⅰ分子结合亲和力、结合稳定性筛选出来的由HLA-Ⅰ分子有效呈递的肿瘤新抗原肽为免疫有效的新抗原肽。2)获得了所预测能或不能被HLA-Ⅰ分子有效性递呈的肿瘤新抗原肽刺激后TCR-β链的V-J基因重排结果。3)获得了肿瘤新抗原肽刺激后TCR β链的CDR3长度分布,发现肿瘤新抗原肽刺激后TCRβ链的CDR3长度范围在40-50bp所占的比例最高。4)获得了所预测的能或不能被HLA-Ⅰ分子有效呈递的肿瘤新抗原肽刺激后TCR-β链克隆性蜗牛图,能被HLA-Ⅰ有效呈递的肿瘤新抗原肽刺激后所得TCR β链测序数据中可被测得3次以上的TCR克隆序列、前20%TCR克隆序列较空白对照组增加,预测不能被HLA-Ⅰ有效呈递肿瘤新抗原肽刺激后所测的3次以上的TCR克隆序列、前20%TCR克隆频率较其对应的空白对照组降低。结果表明所预测能被HLA-Ⅰ有效呈递的肿瘤新抗原肽为免疫有效的新抗原肽。结论:第一,免疫磁珠沉淀法结合液相色谱联合质谱技术可以初步筛选肿瘤细胞独有的HLA-Ⅰ分子结合的新抗原肽,但污染肽占比较高;加大质谱检测深度可以减少新抗原肽的遗漏,但可能增加污染肽占比。第二,新抗原肽与HLA-Ⅰ类分子的结合亲和力、结合稳定性,可用于简捷、有效地筛选出免疫活性较强的新抗原肽。第三,TCR免疫组库测序可用于评估新抗原肽刺激前后TCR免疫组库的动态变化,证实新抗原肽的免疫学效应和免疫特异性,有助于预测个体化肿瘤疫苗治疗效果。第四,仅据全外显子测序预测肿瘤新抗原肽,准确性极低,临床应用价值有限。第五,免疫磁珠沉淀法、液相色谱联合质谱技术、全外显子测序,ELISPOT技术和TCR免疫组库测序相互结合,可以形成一条针对真实存在的免疫有效新抗原肽的准确的筛选管线。
其他文献
目的 分别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探讨脂蛋白(a)[Lp(a)]在不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下预测冠心病(CAD)患者支架植入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和复发性心血管事件风险的价值。第一部分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冠脉支架植入治疗并于术后1年复查造影的CAD患者782例,收集其人口统计学信息、一般临床资料、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冠脉造影信息。根
学位
目的在未限制治疗方案情况下,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人口学特征及基线精神病理学特点、应激源情况作为住院治疗结果的可能预测因素;进一步探讨应激生理反应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69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根据住院前后HAMD-17量表的减分率是否达到50%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完成相关资料收集和量表评估(SAS、SDS、SSMSS、HAMD-17);记录住院期间治疗情况,同时连续每天监测经客观测量
学位
目的 评价SpyGlass直视下活检与SpyGlass视觉定位后刷检对恶性胆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探索内镜下胆管病理取材新方法。方法 收集分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1~2020.10因胆管狭窄行常规ERCP指导下胆管刷检、Spyglass直视下胆管活检与视觉定位后胆管刷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种方式所得标本病理诊断恶性胆管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
学位
目的为了解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的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并探索在心血管疾病传统风险因素、HIV相关因素、炎症等指标中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风险因素。同时,分析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患者的中医证型特点,为中西医结合诊治本病的临床工作开展提供依据。方法1.采用横断面调查,采集2021年1月~2021年12月杭州市西溪医院门诊患者中符合诊断的300例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HIV相关资料
学位
目的 研究肺癌(LC)患者以及正常健康人(HC)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同时探究配对病例血清代谢组学组成特征,从代谢角度探讨肠道菌群影响肺癌发生发展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取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41名LC患者和40名HC健康人,收集研究对象的粪便样本、血清样本及相关临床资料.运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方法对粪便样本进行测序,分析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差异微生物种类。同时选取对应L
学位
目的 微血管减压术(MVD)由于疗效好、安全性高,并能完全保留神经、血管功能等特性,现已成为治疗三叉神经痛(TN)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探究CT三维重建在三叉神经痛MVD手术开颅中的应用,为精准手术提供良好的准备。方法 前瞻性纳入我院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行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手术的患者83例,术前使用3DSlicer软件进行颅骨CT三维重建,在颅骨内横窦沟与乙状窦沟交界处的下缘模拟
学位
目的 分析特殊部位肝癌经皮热消融治疗中引入水隔离技术的作用,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至2021年8月我院接受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且术前影像提示病灶位于特殊部位,如病灶邻近胆囊、大血管、胃肠道、膈肌等位置的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98例(共125个病灶),按手术方式分为水隔离组(47例患者,60个病灶)和常规消融组(51例患者,65个病灶)。其中水隔离组患者在消融前行超声引导
学位
目的 比较两枪法和传统法在单孔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术应用中,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置管时间、淋巴结清扫组数及10组和11组清扫个数、术后并发症及手术费用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收集自2019年到2020年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同一施术者单孔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术的患者资料。将肺动脉行丝线结扎并钛夹加固,肺静脉和支气管使用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的单孔胸腔镜下肺上叶切除术组称为两枪法组;将直线切割吻合器处理
学位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家系全外显子测序(TriosWES)技术在儿童疑似孟德尔遗传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TriosWES技术的检出率和诊断阳性率,及其在不同系统、表型疾病中的诊断效能。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及门诊的疑似孟德尔遗传疾病患儿及其家系199例,使用人类表型本体论(HPO)术语对患儿的临床表型、诊断和遗传诊断结
学位
目的过氧化物酶2(peroxisome 2,Prx2)是一种炎症因子。本研究通过测定急性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患者及对照组血清过氧化物酶2水平,揭示Prx2在sICH后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血清Prx2水平与sICH患者严重程度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本前瞻性观察研究共纳入109例sICH患者和109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