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NF183诱导IκBα泛素化修饰研究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_fla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E3连接酶RNF183诱导IκBα泛素化修饰调节NF-κB信号通路角度,研究艾灸调控NLRP3蛋白表达及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为阐明艾灸治疗UC的作用机制提供科学研究资料。方法:1.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条灸组和西药组。采用自由饮用3.5%(w/v)DSS制备大鼠UC模型。艾条灸组取天枢穴(双侧),给予温和灸治疗;西药组给予美沙拉嗪溶液灌胃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不进行任何治疗,只做与艾条灸组相同的抓取和固定。治疗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DAI、CMDI;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并评分;运用IHC检测结肠IL-1β、NLRP3蛋白表达;采用正检测结肠Ub蛋白表达。2.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条灸组和对照组。艾条灸组取天枢穴(双侧),给予温和灸治疗;对照组给予泛素化抑制剂MG132腹腔注射干预。治疗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的DAI、CMDI及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并评分;运用IHC检测结肠IL-1β、NLRP3蛋白表达;采用WB分别检测结肠RNF183、IκBα和NF-κB p65蛋白表达;采用IF分别观察结肠IκBα/Ub以及IκBα/RNF183蛋白的共表达;采用Co-IP技术,观察IκBα与RNF183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1.艾灸对UC大鼠结肠炎症及NLRP3、Ub蛋白表达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AI、CMDI及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均显著升高(均P<0.01),HE染色显示结肠组织损伤明显,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肿、炎症及溃疡等,结肠组织NLRP3、IL-1β及Ub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增强(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条灸组和西药组大鼠DAI、CMDI及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P<0.05),NLRP3、IL-1β及 Ub 蛋白的表达均减少(P<0.01,P<0.05)。与艾条灸组比较,西药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P<0.01),DAI、CMDI评分及NLRP3、IL-1β与Ub蛋白的表达差异均不显著(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结肠组织Ub蛋白的表达与NLRP3蛋白的表达之间及与结肠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之间存在中度或强度正相关性(r=0.536,P<0.01;r=0.677,P<0.01),NLRP3蛋白的表达与病理学评分之间存在中度正相关性(r=0.470,P<0.01)。2.基于RNF183诱导IκBα泛素化修饰研究艾灸调节UC大鼠结肠NLRP3的作用机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AI、CMDI及结肠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均升高,并且结肠损伤严重(均P<0.01),以连续性溃疡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为主要表现;结肠组织Ub和RNF183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均P<0.01),IκBα蛋白表达减少(P<0.01),NF-κB p65、NLRP3 和 IL-1β蛋白表达均增加(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条灸组和对照组大鼠结肠损伤有所修复,炎症反应减轻,DAI、CMDI及结肠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1),结肠Ub和RNF183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均P<0.01),IκBα蛋白表达增加(P<0.01),NF-κB p65、NLRP3和IL-1β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P<0.05)。与艾条灸组比较,对照组大鼠DAI、结肠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CMDI评分显著升高(P<0.05);RNF183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Ub、IκBα、NF-κB p65、NLRP3和IL-1β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F共定位结果显示,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均存在IκBα和RNF183、IκBα和Ub的结合区域,提示IκBα与RNF183、Ub可能存在结合作用;Co-IP结果则进一步说明,RNF183与IκBα蛋白有结合作用。结论:1.艾灸能下调UC大鼠结肠组织NLRP3和IL-1β蛋白表达,该作用可能是其修复结肠炎性损伤、发挥抗炎作用的机制之一。2.艾灸能下调UC大鼠结肠Ub蛋白的表达,或是其调控NLRP3蛋白表达的途径之一。3.艾灸能下调UC大鼠结肠组织RNF183蛋白表达,抑制RNF183蛋白与IκBα的结合,减少IκBα蛋白泛素化及降解,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化,进而下调NLRP3及其下游炎症因子IL-1β蛋白表达,可能是其发挥抗炎作用的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生地低聚糖的蒽酮-硫酸显色总糖测定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果糖、蔗糖、棉子糖、水苏糖4种糖的含量测定方法;在前期生地低聚糖与麦冬多糖制备工艺的基础上,对生地低聚糖提取时的加水量和膜分离洗脱工艺进行优化;确定生地低聚糖与麦冬多糖活性糖颗粒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为治疗糖尿病提供有效、质量可控的药物。方法:(1)以葡萄糖为对照品,以蒽酮-硫酸溶液为显
学位
目的:1通过观察健脾补肾解毒方干预MDS外周血象、T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探讨健脾补肾解毒方治疗MDS的临床疗效及调整免疫的作用机制。2通过观察健脾补肾解毒方作用后MDS-MSC生物学特性及MSC对HSC、T细胞亚群功能影响的变化,探讨MDS的免疫发病机制,阐明健脾补肾解毒方调节MDS-MSC免疫异常的作用机制。方法:1 健脾补肾解毒方的疗效观察研究设MDS对照组、MDS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对照组2
学位
目的:通过建立ITP小鼠模型,观察基于“脾肾气火相关”病机的健脾滋肾泻火方及其拆方对ITP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探讨健脾滋肾泻火方及其拆方对ITP小鼠Breg与BLNK/CD40通路的相关作用环节,阐明健脾滋肾泻火方治疗ITP的作用机理。方法:1.ITP模型建立:采用Balb/c小鼠腹腔注射血小板表面糖蛋白抗体抗CD41(MWReg30)建立ITP模型,根据小鼠体重使用PBS将抗体配制为体积200μ
学位
目的:养阴温阳方是本课题组筛选出的具有抗肺癌效果的中药复方。其具有益气养阴扶正祛邪的功效,本课题将从免疫角度出发,进行养阴温阳方抗肺癌机制的研究。方法:1.采用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Hoechst染色和Annexin-V/PI流式细胞术来检测不同浓度的养阴温阳方对H460和Lewis细胞的活性和细胞凋亡的影响。2.建立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采用养阴温阳方体内干预Lewis荷瘤小鼠,处死后剥离瘤体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SIRT1在银屑病血瘀证及合并糖代谢紊乱中的作用,探讨桃丹方干预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内在规律,揭示其科学内涵。方法:第一部分:以咪喹莫特(Imiquimod,IMQ)外涂和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腹腔注射为诱导方法,建立小鼠银屑病合并糖代谢紊乱模型。造模后观察银屑病及糖代谢紊乱相关指标;HE染色观察皮损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观察STAT3蛋白表达和分布;
学位
目的基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学习需求,构建健康教育方案,经方案试行进行完善。通过方案的应用实施,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药物治疗依从性。方法第一阶段,使用《中文版患者学习需求量表》对患者的学习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及相关影响因素,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拟定方案内容框架,经专家咨询法进一步完善、优化后,确定该框架。第二阶段,通过2轮方案试行,观察方案试行效果,反思及改进存在问题。观察过程采用问卷调查法
学位
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祛瘀生新方对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Th17/Treg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初步探讨祛瘀生新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1)建立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干预,实验组给予祛瘀生新方灌胃干预,阳性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干预。干预14天后,观察各组模型小鼠的体重变化、便血情况。(2)H.E.染色检测各组模型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
学位
目的:本研究拟以Cyr61为核心靶标探讨三草油提取物处理对银屑病小鼠模型与细胞炎症模型的影响,通过研究促炎因子Cyr61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银屑病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药物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Cyr61在银屑病皮损与正常皮肤中的表达差异,了解Cyr61在银屑病炎症模式下的生物背景差异。利用咪喹莫特模拟构建银屑病样动物模型,从PASI评分、HE染色,皮肤病理角度分析三草
学位
目的: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着手,进行生肌化瘀方氯仿萃取物组分雌激素靶点筛选,研究其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增殖的影响,从对雌激素信号通路的活化作用探讨生肌化瘀方氯仿萃取物促进皮肤溃疡愈合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离生肌化瘀方氯仿萃取物单体组
学位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建立并评价DNFB诱导的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观察雷公藤多苷片对DNFB诱导的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Th2炎症反应的效应,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建立DNFB诱导的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并对实验模型进行评价;(2)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经干预后,观察各组AD模型小鼠皮损严重程度、耳廓肿胀程度、小鼠搔抓频次及炎症变化情况,并评估治疗效果;(3)H.E.染色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