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顾城作品的伤感情意

来源 :华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ongruby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朦胧诗人顾城作品的伤感情意呈现出童话空灵的色彩,与现实相冲突的沉郁,对生命体味的超然以及时爱情绝望的病态心理等特点。循着顾城生命的足迹,可以发现作者这种伤感情意的形成与其生活的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顾城因为其作品的纯净空灵、迷离恍惚、沉郁压抑。有人说它洁净如处子,有人说它晦涩且难懂。然而事过境迁,重返其作品,本文就其文字背后所凝聚的伤感情意进行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顾城 伤感 情意
  
  翻开顾城的作品,牵动人们思维想象的文字是单纯,洁净的,有时也不乏诡异。然而,在这种单纯洁净又带有几分诡异的文字中,却又让人们感到了一种他创作心态中的伤感情意。无论是他的诗,还是他的小说《英儿》,都将这种伤感心态用他单纯、洁净甚至超常诡异的文字表露得淋漓尽致。读顾城的作品,无论是他单纯、洁净、灵秀的文字所创造的“空灵童话”或是他厌弃世俗的沉郁恍惚,还是他对爱情理想王国的憧憬,我们能窥探的乃是他试图摆脱苦境的另一种人生。我们可以把顾城作品的伤感情意称作“伤感三部曲”,即童话空灵的伤感、沉郁超然“读不懂”的伤感、绝望崩塌的伤感。
  
  一、童话空灵的伤感
  
  顾城从小就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兴趣和超常的感情。在顾城的眼中,星星和月亮是“树枝”“撕裂”“天空”后,所透出的“天外的光亮”,“烟囱”在他看来是一个“不断抽着烟卷”的“巨人”,然而,这个“巨人”思索的却是“一种谁也不知道的事情”。他把“雪花”“在春天夜晚的融化”看成是“雪的微笑”,他试将自己比作“无名的小花”,而这“无名的小花”“随着季节的风雨”却是“悄悄地开放在寂寞的人间”。在表面看来顾城是通过这些美丽而清新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对自然万物的感知和感悟,然而透过这些意象体会到的却是作者对现实不可名状的一种无奈。他通过这些意象所营造的纯净、空灵而远离俗世纤尘的“童话世界”却仍无法摆脱俗世的悲哀。
  然而,顾城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相反,他要在自己的梦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放飞自己的生命。他描述自己的梦“……它是高于世界的天国。它就是美,是纯净的美,当我打开安徒生的童话,浅浅的脑海里就充满了光辉。”于是,他开始为脱离这个世界而放逐自己的梦。虽然梦是虚幻的泡影,但是它却成了作者转移苦痛的一种方式,所以顾城不愿在自己的梦中醒来,他习惯于“合上双眼,世界与我无关”的消极。
  顾城对自己梦的不断追寻和憧憬,正是他对现实与非现实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在其内心所造成的苦痛以诗这一文学形式,通过一系列的意象来传达并形成他的情感外射。于是,他不断地找寻,“当天大亮,冷雾散尽”他找到的却是“一滩败草,一袖寒风……”。单纯、童真、洁净、空灵的“天籁之音”让我们看到的全然是一个“万物精灵”对人世不尽人意的“空灵”伤感,这个“精灵”的伤感仿佛是与身俱来的,它将永远属于那个不染纤尘、远离尘嚣的“童话天国”。它尽管不能摆脱尘世的哀叹,却让我们听到了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处子”的心声。
  
  二、沉郁超然“读不懂”的伤感
  
  顾城在读书的过程中接受了中国和西洋优秀诗歌的影响,并注重对意象派和超现实主义表现方法的学习。但这时,他仍没有放弃自己的“童话天国”。他在沉浸于自己摇篮般的“童话天国”的同时,也渗透着对社会的介入和干预。这就使诗人与社会的矛盾更加激烈,体现出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无力感与丧失感的一种哀叹。这一时期的诗歌,作者运用或是精巧、疏淡、或是恬静、深远的语言来体现作者对社会或是对人生的反思。在这时,我们看到的是诗人对历史、社会、人生的深刻理解,同样是以孩子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但诗人却有些沉郁而“超然物外”了。其所渗透的是迷离恍惚“读不懂”的苦闷情绪。
  当作者的主观精神对于客观世界呈现出无奈感和丧失感达到一定的限度时,他将选择逃避。顾城在不断递增的苦闷中达到了一个“疯癫”的状态,他听到了“天的声音”,在梦里听到了“整个下午都是风季……你是水池中越出的水滴,一滴”的“滴的里滴”的声音。“……灵魂体验了怜悯和恐惧的情感……而是进入一种平静安宁的状态”,顾城就在“一滴水”中安静了下来,他和世界的冲突也随之结束。于是他的诗歌又呈现出一种处于迷狂状态的恍惚迷离,如梦呓一般。
  顾城诗歌的伤感情意,无论体现在其营造的“童话世界”,还是体现在与社会历史的冲突,或是在逃离世界的迷狂中时,他的这种情意都如梦幻般时隐时现、飘忽不定。他的诗完全出于自己对自然的敏锐感觉,对现实的精微触摸以及对整个世界“迷狂”幻想与丧失,这些看似或是疏淡、恬静或是压抑可怖的意象让读者触摸到的往往是一个作者内心最为苦痛的“伤痕”。
  
  三、绝望崩塌的伤感
  
  当人的感情游离于理性之后而呈现出的无所傍依的精神状态,在绝望之极,心理崩溃一发而不可收拾。顾城的遗作一《英儿》记叙了他与英儿爱恋的沉醉,突现了作者特异心灵深处所隐藏的“另一种人生”。“小英子飞走了”導致了他人生梦的破灭,他绝望了。如果说《英儿》是一部对情爱的忏悔录,那么这是相对于其妻子雷米而说的。那种对于纯性灵的爱情的绝望却终将属于那个带走了顾城的心的小英子。尽管这部情爱自白书有些畸形和变态,但就是因为这种对爱情的病态与畸形才让这部小说有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它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爱情绝望后的一种苦闷极端而致崩溃的心理经验。这种极端的伤感作者最终用了一个最为极至的表达,那就是死亡。
  小说中,顾城是以一种切齿怨恨的笔调来直抒自己失去爱人的苦闷与绝望,这时,他的内心是慌乱的,情意也极为模糊,是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他不知所措。在绝望之极,诗人错乱了。他埋怨人的不公平。在这些怨恨中,他又无可奈何。诗人的情绪逐渐平复,其思维条理和记忆的片段也使每个情节都清晰了起来。顾城对此毫不隐晦,他用诗一般的如痴如醉的语言来描绘他和英儿之间的欲望以及他敏感地对英儿的细致观察,语言显得清晰而流畅。在诗人如痴如醉近乎变态地和英儿一次又一次地相爱时,他感到了自己视如生命的妻子的宽容。英儿初来岛上时,作者早已发现她不再是北京那个不染纤尘的清纯女孩,当诗人把自己的人生梦用恬静的语言描绘得越美好越令人痴迷时,现实的残局却越能让我们看见诗人内心的苦痛与绝望。于是,诗人选择了死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绝对爱情”幻灭的绝望悲哀。《英儿》这部伤心欲绝的爱情悲歌就将作者对爱情绝望的苦痛表现得赤裸无遗,在这里,我们体味到了什么叫惨烈的自省与绝望的悲痛。
  综上分析,顾城作品的伤感情意呈现出一个不断向上递增的状态。从隐逸到表现再到赤裸地突现,从中我们可以大致看到他伤感情意的特点。它带有单纯空灵的童话色彩,有对社会相隔离的沉郁和逃离世界后的恍惚,也有对“绝对爱情”的敏感而纤细的灵魂的病态。顾城对自然万物的感知是颇具天赋的,思想上也有老庄的隐逸与消极。然而,纵观他一生的作品,我们仍能感到“那个错误的年代”在他身上所留下的阴影。众多诗人都会用诗来转移自己的苦痛,顾城也做到了,然而这种纯文学的形式却无法解除他对爱情的绝望。他用一部情爱忏悔录作为遗书,最终接受了死亡。
  时至今日,斯人已逝。顾城的作品也许只是一个时代的附属品,但我们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观察,无论是其“童话诗”的空灵伤感还是其对历史社会的沉郁“不懂”以及其小说《英儿》的凄美与绝望,这些都包含着无限的魅力。这些都是作者主观情感的一种自然呈现,他将笔深入内心情意,诗的情意甚至潜情意,他的作品中所外射的空灵、沉郁、绝望与苦闷是他非现实愿望与现实之间矛盾不断激化的结果。他凭着自己对自然、世界以及爱情的敏锐感知,毫不遮掩地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见解呈现在我们面前,这种自然的“灵”的崇尚在达到了极至之时,我们窥见的是作者纯洁的灵魂,孩童一样稚嫩而天真的灵魂。
  这也是艺术美的最高表达形式。
  
  参考文献:
  [1]顾城,顾城散文选集[M],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4)
  [2]顾城,顾城的诗[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3)
  [3]刘鹗,老残游记[M],春风文艺出版社,1997(3)
  [4]吴思敬,走向哲学的诗[M],学苑出版社,2002(11)
其他文献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这一重大命题和要求,高等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发展这个第一要义、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个基本要求、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贯穿到高校反腐倡廉建设中,努力构建高校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为高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保证,是高校党建工作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期刊
[摘要]:发展动漫,发展周边产品,发展动漫产业链,形成一个循环发展的系统。动漫本身促进动漫周边衍生产品的销售,动漫周边钎生产品的销售反过来促进提高动漫本身的影响力,两者合起来促进动漫产业发展。我国动漫产业才不会成一潭死水,才终会迎来光明蓬勃发展之路。  [关键词]:动漫产业 周边衍生产品 运营模式    近几年,我国一直在强调大力发展动漫产业。动漫产业不再仅仅是动画、漫画本身,而是包括其周边衍生产
期刊
[摘要]:英语学习不成功者的特点及成因是近年来众多专家、学者所关心的英语教育问题之一。本文就“中学生英语学困生成因”这一核心,展开相关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中学英语学困生的转化,提出了可操作性的英语教学建议。  [关键词]中学英语 学困生 成因 教育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外交流的紧迫需要,外语学习热已持续了近30年,可是在中学英语学习阶段,
期刊
[摘要]:历史与逻辑的科学方法论统一的思维规律,是以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统一为基础的,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核心。从李泽厚《美的历程》中处处体现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在今天它仍体现着旺盛的生命力。站在新时代的视点上,面对种种方法的冲击,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是我们进行学术研究应该坚持的指导方法。  [关键词]:美的历程 历史与逻辑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作为美学学习
期刊
[摘要]:本文认为消费者保护始终是我们加强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核心问题,必须贯穿整个监管过程的始终。按照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消费者保护可以分为事前保护、事中保护和事后保护。事前保护是基础,事中保护是关键,事后保护是保证。  [关键词]:消费者权益保护 事前保护 事中保护 事后保护    一、消费者权益的事前保护措施:完善相关正式制度    制度分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
期刊
[摘要]:本篇论文选取福州三坊七巷的郎官巷“天后宫”遗迹,为此次妈祖信仰的研究对象,力求从实证调查出发,结合社区神、村庙、功能论等社会学理论,以期对福州旧城区唯一天后宫的兴衰史、天后信仰(仪式、属臣、传说等)以及是否形成一套管理体制(经费来源、活动、堆修等)作系统论述,同时架构“社区万能神”用以探讨现天后宫存在的功能演化。  [关键词l:福州旧城区唯一的妈祖信仰 兴衰史 仪式 社区万能神    一
期刊
[摘要]:首先明确什么是核心员工。然后结合实际工作。阐述有效管理核心员工的重点是激励措施、制约措施和动态管理措施,管理好核心员工是企业发展战略之一。  [关键词]:核心员工 激励 制约 动态管理    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是由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源所决定,而根据二八原则,企业百分之八十的效益又是由最关键的百分之二十的员工所创造。核心员工的去留对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有效管理核心员工,是适应日益
期刊
[摘要]:众所皆知,随着宗教世俗化的剧烈演变,在中国广大农村社会中,农民的民间宗教信仰越来越多,而且不同民间宗教随着时间的变化在农村中的影响也在不断变化中。本文将对江西新余市A村村民从信仰基督教转为信仰观音这一现象进行阐述,并进一步分析和研究这转变背后的原因,这对加强民间宗教研究,积极引导民间宗教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美键词]:宗教信仰 基督教 观音信仰    我国社会转型不仅带来了社
期刊
[摘要]:本文就高考理宗阅卷业务组工作的亲身体会,浅析了考生在高考中“不明不白丢分”的种种情形和主要原因,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考估分 误差 失分    每年高考一结束,大多数考生对照标准答案就能正确判断自己的答卷哪对哪错、甚至能较准确地估出自己的得分上下限。可是,高考分数一公布,却总有一部分考生感觉自己的分数不对头,比照着“标准答案”,“挖地三尺”也找不出自己丢分丢在哪里。
期刊
[摘要]:《方舟》是作者张洁发表在1982年《收获》第二期的中篇小说,是张洁一生中颇具个性风格的作品,是中国女性文学和中国妇女解放的捍卫和突破。张洁笔下的三位女性为了争取平等的生存权力,独立自强地追寻梦想,带给她们的却是无尽的风雨。本文试从三位女性生存困境的角度对《方舟》进行解读,确立她们各自的生存支点,即在面对狂暴巅疯的风雨中表现出的勇气,指引当代女性迷茫的未来。  [关键词]:方舟 女性生存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