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7-0145-01
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美好的生活如诗如画,从生活中取材去表现生活,歌颂生活,是学生创作的主要途径。我在指导学生创作的过程中,着力强调同学们要从生活中寻找题材,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儿童自身的特点出发,使儿童了解美在生活中的不同功能,学会根据生活需要选择美,才能使美术手工课与生活紧密融合,使美术教育充满活力。
美术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传统手工课的教学过于注重传授知识技能,教材内容综合性不足,教师可以从教材本身出发,引进新的观点新的看法,充实制作课堂;并且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搞好美术课堂的延伸。手工制作是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折纸、剪纸、布贴、泥塑、面具等内容。手工课可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上好手工课呢?
一、要重视课前的准备,也就是收集材料。
1、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活动或是能提高他们注意力的情境创设,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2、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把重点放到形成学生基本素养和学习能力上。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努力创设出一个个让孩子们感兴趣的手工课堂。教材中的学习资源是有限的,而教师以此创造出的学习资源却可以是无限的。教师要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教材的奴隶。传统的手工课都只有单一的材料,如《漂亮的花瓶》,是单纯以纸质材料为主的制作课。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不同质地不同形态的材料,它们本身就是美的元素。在教学传统手工课的时候,如果将生活中各种不同的材质和课程要求的单纯材料统一运用起来,如各种瓶子(金属的或塑料的)、瓶盖、布、稻草、树叶等生活中物品与橡皮泥、纸等结合,或许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这些物品呈现于学生面前时,学生就可以调动各种感观来体验美的存在,通过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等多种渠道去体会、感受物体的肌理、材质的不同特点,产生多种体验,制作出综合性的作品。这样,作品的形式自然也多种多样。教师在这一项准备工作上注重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利用各感覺器官来感觉事物,懂得什么是变废为宝,合理利用废旧物,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人文素养、激发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大胆创新。
二、要上好手工课,范作是最好的教学手段。
1、教师示范学生跟做已是传统手工制作课的一般模式了,教师常常扶着学生向前走,教给学生走好每一步,这种方式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注重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不再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教是为了不教”。这就告诉我们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一切让学生来支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手工制作课以动手为主,这可以给学生很大的探究空间。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活动机会,让学生自主讨论,探究各种制作的方法,融折、剪、画、讲、玩为一体。
2、要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达到课程整合。新课程标准淡化了各科门类的界限,加强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能力。
3、把手工制作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传统的美术教学内容多样性不足,受时空限制作业无法在课堂内完成,难以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我们可以利用课堂的延伸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范作是学生获得手工课制作的最直接的动力,那我们如何收集范作呢?方法有很多,以下是我收集范作的几个方法:(1)、要根据所要教的内容自己动手制作范作。(2)、在日常生活中收集范作。(3)、在教学中注意收集优秀的作品,作为日后的教学范作。
三、充分利用电教设备
深入分析教材,挖掘教材因素,适时运用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典型的创新思维材料是创新的基础;恰当运用电教媒体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创新环境是创新的关键;灵活运用电教媒体设疑问难,创设创新的思维空间是创新的保证;巧用电教媒体,设计好巩固新知的基础练习,形成能力的综合练习,培养创新意识的活动性实践练习及开放性练习是创新的根本。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有的知识点在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动态的过程静态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这样,让学生观察事动动态的变化过程,掌握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从而使学生苦学变乐学,轻轻松松地接受知识。比如北师版(美术)六年级上册《多彩多姿大靠垫》这一节手工制作课,这一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掌握靠垫设计原理。对称,中心对称这时候就可以借助电教设备,通过制作相关的课件,让学生通过课件去了解对称的设计原理,这样学生能理解,也利于教师的教学。
四、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
从小就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在生活中去寻找美、去发现美、去欣赏美、去感受美。因为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工艺制作品的欣赏,能使他们在这些作品中感受到万物之美,触发学生的情感。因为任何人都爱美,学生受到作品的熏陶爱上了“它们”——工艺品。由于欣赏的到美,喜欢上这种美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想通过自己的双手也创造出同样美的东西。
我在课堂上还是重点让学生了解工艺的制作材料,让学生能了解生活中许多许多的材料都是可以用来制作的,材料不同制作的作品也同样是美丽的,只要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比如我在北师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4课《小钟表》这一课中,我让学生在课前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可以做时钟的材料,上课的时候学生把材料带来,有的带易拉罐、有的带木板还有的塑料瓶等等。这节课结束后学生的作品都非常的漂亮,几乎没有什么作品是材料相同、样式相同的。
这样也丰富的教师的教学,学生对这节课积极性也很高。
对美的追求,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是人类的天性。老师上课时不用讲太多,亲自和他们一起动手,共同发现问题,共同解决,就是最好的教学方式。
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美好的生活如诗如画,从生活中取材去表现生活,歌颂生活,是学生创作的主要途径。我在指导学生创作的过程中,着力强调同学们要从生活中寻找题材,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儿童自身的特点出发,使儿童了解美在生活中的不同功能,学会根据生活需要选择美,才能使美术手工课与生活紧密融合,使美术教育充满活力。
美术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传统手工课的教学过于注重传授知识技能,教材内容综合性不足,教师可以从教材本身出发,引进新的观点新的看法,充实制作课堂;并且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搞好美术课堂的延伸。手工制作是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折纸、剪纸、布贴、泥塑、面具等内容。手工课可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上好手工课呢?
一、要重视课前的准备,也就是收集材料。
1、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活动或是能提高他们注意力的情境创设,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2、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把重点放到形成学生基本素养和学习能力上。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努力创设出一个个让孩子们感兴趣的手工课堂。教材中的学习资源是有限的,而教师以此创造出的学习资源却可以是无限的。教师要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教材的奴隶。传统的手工课都只有单一的材料,如《漂亮的花瓶》,是单纯以纸质材料为主的制作课。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不同质地不同形态的材料,它们本身就是美的元素。在教学传统手工课的时候,如果将生活中各种不同的材质和课程要求的单纯材料统一运用起来,如各种瓶子(金属的或塑料的)、瓶盖、布、稻草、树叶等生活中物品与橡皮泥、纸等结合,或许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这些物品呈现于学生面前时,学生就可以调动各种感观来体验美的存在,通过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等多种渠道去体会、感受物体的肌理、材质的不同特点,产生多种体验,制作出综合性的作品。这样,作品的形式自然也多种多样。教师在这一项准备工作上注重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利用各感覺器官来感觉事物,懂得什么是变废为宝,合理利用废旧物,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人文素养、激发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大胆创新。
二、要上好手工课,范作是最好的教学手段。
1、教师示范学生跟做已是传统手工制作课的一般模式了,教师常常扶着学生向前走,教给学生走好每一步,这种方式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注重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不再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教是为了不教”。这就告诉我们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一切让学生来支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手工制作课以动手为主,这可以给学生很大的探究空间。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活动机会,让学生自主讨论,探究各种制作的方法,融折、剪、画、讲、玩为一体。
2、要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达到课程整合。新课程标准淡化了各科门类的界限,加强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能力。
3、把手工制作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传统的美术教学内容多样性不足,受时空限制作业无法在课堂内完成,难以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我们可以利用课堂的延伸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范作是学生获得手工课制作的最直接的动力,那我们如何收集范作呢?方法有很多,以下是我收集范作的几个方法:(1)、要根据所要教的内容自己动手制作范作。(2)、在日常生活中收集范作。(3)、在教学中注意收集优秀的作品,作为日后的教学范作。
三、充分利用电教设备
深入分析教材,挖掘教材因素,适时运用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典型的创新思维材料是创新的基础;恰当运用电教媒体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创新环境是创新的关键;灵活运用电教媒体设疑问难,创设创新的思维空间是创新的保证;巧用电教媒体,设计好巩固新知的基础练习,形成能力的综合练习,培养创新意识的活动性实践练习及开放性练习是创新的根本。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有的知识点在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动态的过程静态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这样,让学生观察事动动态的变化过程,掌握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从而使学生苦学变乐学,轻轻松松地接受知识。比如北师版(美术)六年级上册《多彩多姿大靠垫》这一节手工制作课,这一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掌握靠垫设计原理。对称,中心对称这时候就可以借助电教设备,通过制作相关的课件,让学生通过课件去了解对称的设计原理,这样学生能理解,也利于教师的教学。
四、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
从小就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在生活中去寻找美、去发现美、去欣赏美、去感受美。因为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工艺制作品的欣赏,能使他们在这些作品中感受到万物之美,触发学生的情感。因为任何人都爱美,学生受到作品的熏陶爱上了“它们”——工艺品。由于欣赏的到美,喜欢上这种美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想通过自己的双手也创造出同样美的东西。
我在课堂上还是重点让学生了解工艺的制作材料,让学生能了解生活中许多许多的材料都是可以用来制作的,材料不同制作的作品也同样是美丽的,只要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比如我在北师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4课《小钟表》这一课中,我让学生在课前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可以做时钟的材料,上课的时候学生把材料带来,有的带易拉罐、有的带木板还有的塑料瓶等等。这节课结束后学生的作品都非常的漂亮,几乎没有什么作品是材料相同、样式相同的。
这样也丰富的教师的教学,学生对这节课积极性也很高。
对美的追求,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是人类的天性。老师上课时不用讲太多,亲自和他们一起动手,共同发现问题,共同解决,就是最好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