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岗VS冯骥才

来源 :中华儿女·书画名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ff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云岗:冯先生您好!上次为大同编画册的事在您这里开过会,一年多过去了,画册印完了吧?我这次是借在京布置国家画院建院三十周年美术展的间隙到您这儿拜访一下您。
  冯骥才:好好!欢迎!大同画册已经印出来了,你没见到吗?印得非常精美!这样,可能在元月份大同要集中搞个首发式,在人民大会堂,肯定会给你一套的。今天你先拿与你有关的这部。(吩咐工作人员持精装大卷一套两部送来)。你看看,这是咱们合作的成果。在这五个分卷中,你写的序言写得好!
  陈云岗:哈哈……冯先生过奖了,过奖了! 冯骥才:真的真的。你分析得很入理,你是懂雕塑的嘛!怎么 样,展览开展啦?作品怎么样?晓阳这个人真是能干!
  陈云岗:作品可以说是五十年来的一次荟萃展,质量上乘!希望您能看看。
  冯骥才:争取去看。我这里正筹备一个国际会议一中国民间木版年画学术研讨会,马上开了,非常忙。你前天约我的时候,我想你肯定是有事啊。你说成都的朱成先生也来了?
  陈云岗:呵呵HEH,他正在往北京飞,到了后立即来。这是今天拜访您的其中一件事。共三件事:一是朱成,去年己向您说到过;二是我们西安美院在晓阳院长在的时候征了一千多亩地,同时也收藏了很多(数万件吧)民间石刻艺术品,现在院领导也正在为这块地作规划,其中就有一个区域要做成博物馆区,而民间这块,不仅是石刻,包括民间木版年画、剪纸、面塑、皮影等等,这个设想也需要冯先生实地去关注一下、呼吁一下,这样会在下一步的论证啊,争取政府资金投入啊等方面获得更有力的支持:第三件事是,在西安我与一位朋友六赴上海,在上海世博会上从非洲联合馆里陆续一共购买了大大小小三千多件的非洲木雕。
  冯骥才:呵!是吗?从世博会上?多大个的?那些展出的东西?
  陈云岗:对,那些展出的东西到后来大部分都卖了。木雕有大有小。大的近三米高,小的几十公分。不仅是木雕,还有一些器皿、草毡画、铜像等等,而且在其中还发现一种酷似中国毛笔一样的东西,真是奇怪! 冯骥才:云岗,你们买了这批东西放到一起之后,怎么区分各自身后的文化含义 呢?
  陈云岗:冯先生问得好!在最后一次去买的时候,那位黑人卖家指着一件铁器告诉我说,这是“钱”。当时令我诧异!我马上意识到,这批东西的背后足有许多文章的,于是我立即打电话给我的两位研究生连夜赶往上海,用了整整三天时间与黑人对这最后一批一千两百件东西逐一进行,登记与访谈,每件作品来自哪个国家,叫什么名称,干什么用的,结果收获巨大!它们来自十四个国家,内容包括非洲大陆西部地区众多国家中,人们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中的方方面面。
  冯骥才:呀!对啦,这就对啦,太好了!
  陈云岗:最后这一笔等于找到了解析很多非洲木雕的钥匙。
  冯骥才:你这个朋友是干什么的,怎么会有这种兴趣?
  陈云岗:一位做地产的朋友,多年来在搞文化地产。雕塑的发烧友。那么有了这批东西,这当然是来自非常纯正的非洲民间的艺术。我在想,长期以来各国都在研究各自的民间与本土艺术,很少有专家将不同区域的民间艺术放往一种国际视野下去审视,并进行比较性的研究。但事实上艺术的发生,人类是具有同步性的。
  冯骥才:对。艺术包括文明的进化都是具有共时性特征的。为什么各大陆、各地区都有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啊?它们的背后说明人类文明的基因是大体一致的。
  陈云岗:对对。所以我想,是不是有可能建立起一个研究项目一不同区域的民间艺术比较学的研究?尤其在陕西,民间艺术遗存很丰厚,现在又有了这样一大批的非洲木雕,您去看看,怎么样来支持鼓励一下这种文化建设的热情,并能够引起学界的重视。呵呵,说完了,三件事。
  冯骥才:嗯,三件事都很重要,值得一去。朱成还没到……
  陈云岗:如果今天他赶不上,您看以什么方式支持一下?要不您给题写几句鼓励的话?
  冯骥才:我也在想,我们能发挥点什么作用?怎么帮他?是不是等大同的画册首发式完成之后……
  陈云岗:可以可以。大同这次通过对雕塑之都的打造,已具有很大影响力了。加上国际雕塑双年展、曾竹韶奖学金展的落户大同十年的计划实施,这都是冯先生您的助推与支持的结果!
  冯骥才:关于大同,当初首先令我想到的是敦煌,敦煌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云冈的价值实际上一点也不小于敦煌。艺术的高度,绝对不小十敦煌,最起码也是并驾齐驱的,但是敦煌在国际上有那么大的影响……
  陈云岗:是,形成了敦煌学。
  冯骥才:对,敦煌学。但是云冈到现在,没有几个研究云冈的专家,整个云冈实际上也没有理论,也没有研究和学术来支撑它。雕塑在中国人的心里面没有很高的位置,所以我当时非常希望把大同作为“中国雕塑之都”,因为它上起自北魏时期的云冈,然后到辽代,上F华严寺。
  陈云岗:对,辽金。
  冯骥才:下面到善化寺,这样一些明代很……
  陈云岗:很经典的。
  冯骥才:对,很经典的。这样的一些彩塑,它既有雕又有塑,两块都有了,而且都是经典的,所以把它作为“雕塑之都”,作为一个城市符号,这正是城市想做的,我也想把它做起来,但是我觉得没有更多的雕塑家进去……
  陈云岗:是一个缺憾。
  冯骥才:缺憾。现在一般的官员他是这样子的,官员他希望他做的事昵,你最后帮助他,最后能转化成政绩,他就有兴趣。如果转化不成政绩,他就没有兴趣了。
  陈云岗:对。不过耿彦波(大同市长)的这个点还是踩对了,六中全会把文化建设作为一个发展战略,至少是未来发展的一个主轴了。他这个当然会有一个很好的反映,包括修复古城啊,包括搞雕塑啊,因为踩到这个点……
  冯骥才:彦波,我对他对云冈的保护,我还是不满意,他现在把山堂水寨那一块花了很多钱,花了十几个亿,来修那一块,我觉得为什么不把更多的钱放在云冈的保护上。云冈外面的石雕基本已成尼罗河边帝王谷的埃及石雕了,基本是一抓一把沙子,掉得特别严重。
  陈云岗:风化的太严重了,这是个世界性难题。
  冯骥才:后来,我约了韩美林去了一趟,我当时一抓,韩美林眼泪都下来了。
  陈云岗:这个样子?
  冯骥才:对,韩美林眼泪都下来了。
  陈云岗:那是酥了。
  冯骥才:酥了,完全酥了,所以我觉得中国雕塑界真应该有人振臂一呼,中国雕塑界缺乏真正领军式的人物……
  陈云岗:可惜中国雕塑家能重视到保护和研究的这个层面的人太少,太少了,凤毛麟角。这个我很清楚。
  冯骥才:中国有两个东西在夺这个知识界的人,一个是官场仕途,一个就是商业市场。
  陈云岗:对,现在市场利益占主导。像朱成这样倾囊而出、倾家荡产来搞这个东西……他也搞研究,他把很多浮雕用这个纸模拓下来,用纸模轻轻地把它拓下来,复制成一种纸的,他也建立了不少可供分类研究的艺术档案。
  冯骥才:他的范畴在哪些?
  陈云岗:他,可以说以石雕为主,兼及其他各类文物,他都收。他有这种档案意识,有文献意识。我刚才说了他几百张桌子、三百多张红木桌子,他都收,而且盘子、瓷器都是他的小项目,还有各种纸面的东西,他也收了很多,光这 么大的铁花瓷缸收了几百个。
  冯骥才:他有多大岁数了?
  陈云岗:有六十三、四吧。
  冯骥才:他还有时间干动。我倒认为如果他现在六十三、四的话,还是非常能干事的时候。
  陈云岗:非常能干事。
  冯骥才:但是到这个岁数,他现在应该把这精力节约使用了。我认为他应该……如果雕塑特别好的话,我得看一看。
  陈云岗:对,您得看一看。
  冯骥才:我觉得能做成一个怎么样的博物馆,在哪一个方面,就是说,在他的整个收藏里面哪一部分最有价值?
  陈云岗:那就是石刻,石刻最多,而且这个石刻以墓葬石刻为主,兼及宗教雕刻。最早的有唐、五代、宋,这些是圆雕。菜葬雕刻里面是以汉为主,两汉为主,很难得。而且西南地区我发现,巴蜀文化、西南文化、长江上游文化跟中原文化还真不是一回事。
  冯骥才:因为我们讲的中古时代真正的石雕主要在三个方面:一个是宗教的造像,一个就是墓葬,还有一个是建筑雕刻。
  建筑雕刻呢,因为它要用石头。建筑雕刻最容易保留,后来战争毁坏了之后,它就保留不了,它没有什么(地方)用处,全部就毁坏了。少量的保留了一些狮子呀这个…大部分其他都毁掉了。容易保留的一个是地下的墓葬。再有一个就是不太容易毁坏的就是佛像雕塑,除去灭佛运动之外。一般说,到了唐武宗之后,一般很少再毁坏。伊斯兰东渐的时候……
  陈云岗:对,东渐的时候,新疆地区毁了一些东西。
  冯骥才:所以我想,基本上就是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我得看一看。
  陈云岗:对,那肯定要看。
  冯骥才:对它的价值……然后呢,咱们再……我觉得提一句话太容易了,关键是怎么能够真正地使点儿什么劲。
  陈云岗:哎,使点儿什么劲,促成他的博物馆早日落成,他也了了一件心愿。
  冯骥才:他现在有地吗?
  陈云岗:他现在,这个我还不清楚。他现在租了六亩地,这个六亩地是十五年前租的,一直租到现在。我最早一次去的时候,全国很多雕塑家都去了,_人家爱莫能助,看了都说,“好!”“哎呀!不容易!”“真令人震撼!”但是,大家都给他帮不上忙啊。一个是去的这些雕塑家仅仅是雕塑家而已,在全国也不具备多大的号召力,在学术上或者是在引起官员们的重视程度上都没有多大的重量。在雕塑行里,都是著名的雕塑家,钱绍武先生、叶毓山先生他们都去了,都感觉……
  冯骥才:他跟王勇超(陕西民间博物馆创办人)关系怎么样?
  陈云岗:他跟王勇超不认识。他在成都嘛,他是成都的。
  冯骥才:他跟王勇超认识吗?
  陈云岗:他不认识王勇超。他跟王勇超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呢,王勇超他是把很多地方的老建筑都恢复了,或者都搬移到那个地方,挪到一个集中的地方出重新盖起来。然后收藏了一些东西,从收藏的量来讲……
  冯骥才:我的脑子里忽然有这样一个灵机·动的想法,有没有可能,明年,我们中国民协和你们西安美院,或者我们再拉着一个四川的什么人,或者再找找我们四川民协,或者一个什么组织,联合(包括你说的你们学院,非洲术雕朋友)对他这个地方搞一个学术的研讨会。或者搞一个论坛,这个论坛专门谈民间雕塑的价值,价值研讨。存研讨会上,我们淆一些学者或者雕塑家过去,看看这个东两,然后发表声明。
  陈云岗:最好有一个宣言之类的,或者有·个呼吁书呀。
  冯骥才:你比如,我们马上过两天开这个会,就是木版年画这个。木版年画这个普查全部做完了,完了之后呢,我们请了世界各国搞中国木版年画的专家就开·个会,会上就做一个事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也过来,我们开·个会就是把木版年画推向世界文化遗产。
  陈云岗:哦,木版年画。
  冯骥才:哎,因为非遗这一块专家委员会我负责,我是专家委员会主任,我们把非遗司的人叫过来,我们在这开一个会,然后有一个宣言,因为中国剪纸已经进入世界非遗了。
  陈云岗:已经进入了?
  冯骥才:你都不知道?
  陈云岗:我都不知道。
  冯骥才:剪纸进入世界非遗了,这次木版年画无论如何也要进去。
  陈云岗:这个东西把握性和力度怎么样?
  冯骥才:挺下力度的,看看楼下北洋美术馆开着没有,我让你看看你就知道了。
  陈云岗:好。
  冯骥才:你跟那个朱……
  陈云岗:朱成。
  冯骥才:你跟朱成说,这次不见也没关系。然后我呢,我们跟你研究一下就可以了。
  陈云岗:冯先生,这是那几张非洲木雕的照片,给您打几张,就刚才看的那些,给您留到这儿。
  冯骥才:好好好,太好了!
  陈云岗:看,这几张是铜器。
  冯骥才:你们这批非洲的东西如果不做起来,我告诉你,云岗,你不把它盘活了,这个东西可就完了。
  陈云岗:那可是!那可真是这样的。
  冯骥才:因为我太了解这个了,有很多人搜集了很多东西,最后这些东西……
  陈云岗:给搁死了。
  冯骥才:你一开始,慢慢对它的激情就消失了。
  陈云岗:对。那您说的这个意思是,您估计,如果搞这个活动,或者您能走动走动?
  冯骥才:王勇超是我们负责西北地区的副主席,我跟中国民协讲一下,我们明年专门做一个民间雕塑的研讨,大一点的一个论坛。你看有没有意思?
  陈云岗:当然有意思啦。这个原来计划在西安搞吗?
  冯骥才:没计划在西安。就是完全为了你说的那个意思嘛,设计一下在四川搞。
  陈云岗:哦,在四川搞。好!
  冯骥才:在四川的时候就在他的现场搞,那里就有意思了。
  陈云岗:那当然有意思了。
  (谈话环境已移至“北洋美术馆”中,其中文图俱全。)
  冯骥才:云岗,你看我们木版年画,这个……
  陈云岗:壮观!那应该有陕西凤翔的哟,陕西凤翔的木版年画。
  冯骥才:你看,我们把中国所有木版的年画产地的所有的木版年画的调查全部做完了。我告诉你,你看怎么做的。
  陈云岗:噢,凤翔卷。
  冯骥才:你看,所有的木版年画,历史上我认为没有这样做的。我们整整做了十年,就这一项啊。我们项目做得非常多,我们做这个年画是这么做的,所有的木版年画都要做个它的历史调查:它的作品、它的风俗、它的物产、它的分类和张贴(方式)、它的制作习俗和工艺、它的工具材料、它的材料的制作方法、画店和画店的分布、艺人和艺人的传承、它的销售,和年画有关的民间文学,每个地方都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调查。所有的工序、画店、画店的分布、传承谱系……全部都是从民间口头调查来的。就像这个,从明代以来山东杨家埠的整个传承,全部都是这样做的。就是把中国所有的产地一个不落,全部调查完。
  陈云岗:这是全部不一样的?一地一地不一样?
  冯骥才:对,这是杨柳青,这是朱仙镇。
  陈云岗:而且全部都出来了?
  冯骥才:做了十年嘛,我告诉你怎么做的啊。2001年的时候,当时我们起草了一个报告,有启功、季羡林,我们当时开了一个会,就是要对整个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进行一个抢救,全面的调查,盘清家底。做了一个呼吁书!我们成立了一个专家小组,包括各个美术学院、艺术学院的各个 文化学者,在山西做了个采样调查。
  陈云岗:以山西的为解剖。
  冯骥才:以山西做了个样子,然后做了一个普查的手册,做了一个调查的规范,全国性的调查规范。都做完了以后,我代表中国民协在两会上做了个提案,中宣部,当时中央宣传部找我谈了话后,就定为了国家的工程,就叫“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这是十年以前。
  陈云岗:十年以前!
  冯骥才:前面的这些,你比如说民间口头文学,我们现在积累的口头文学是十亿字。
  陈云岗:十亿字!这里还有收集的老木雕版?
  冯骥才:就是我们讲当年的……你看我们这个展览嘛。抢救天三室水版年画,当时的情况。比如说这个是文革期间被百姓刨掉了,当时被破坏的情况。然后进行了十年的抢救,这是抢救的整个过程,所有的会议,各地方全线地展开。
  陈云岗:哎呀!了不起的浩大工程!
  冯骥才:你看每个地方都做了详细的调查。
  陈云岗:这个杨家埠是口头调查来的?
  冯骥才:都口头调查来的。
  陈云岗:他是怎么追溯到那么远的呢?
  冯骥才:那是挨门挨户调查呀。你看这些地方,这是四川绵竹、重庆梁平,这是你们陕西凤翔的。
  陈云岗:唔,这是陕西的。
  冯骥才:对,陕西凤翔,陕西这次是邰立平来。
  陈云岗:那么他们这些民间的,当时汇集到一起的时候……
  冯骥才:你看,比如说凤翔年画的分类,它贴在什么位置上,它一般的尺寸,它的功能是什么,在风翔它是属于哪类……
  陈云岗:对,要归类分析。
  冯骥才:要张贴,张贴的方法、张贴的图示、张贴的位置,它制作的习俗,还有它所有的工艺,它有一个请师傅的工艺,还有工具材料,工具材料的制作方法,他的画具与画店,艺人,艺人的传承,全都有。
  陈云岗:啧啧,全都是根据这个模版做的,统一模板?
  冯骥才:每一项包括剪纸呀、皮影呀、唐卡。这里展出的光是年画一项。
  陈云岗:噢,光是年画?
  冯骥才:一项,这光是木版年画一项。
  陈云岗:总共昵?
  冯骥才:我们做的项目多了,还没做彩塑呐。
  陈云岗:这次会议开的就是术版年画?
  冯骥才:就是木版年画,看这里是前期摆放的二十多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在世界各国获得的奖项。
  陈云岗:啧啧……过两天开的就是这个会?
  冯骥才:对。这是我们做的一个范例,就是这个年画到底是怎么做的。你比如说在这过程中,在滑县,赵紫阳的老家,这个产地是过去没有被发现的。我们把它和朱仙镇做了一个比较,因为它和朱仙镇距离太近,比较完,认为它是独立的。
  陈云岗:噢,它是独立的?
  冯骥才:你比如说朱仙镇的人物的眉毛是这样式的……
  陈云岗:它是线……
  冯骥才:它是弧形的,所有年画双眼皮双在上而,它的双眼皮全在下面。它这都不同的,最后我们确定它是独立的产地,然后就进行调查。
  陈云岗:它有一个独特的样式。
  冯骥才:第一次调查,我记得赶上大雨,淋得呀!这是一个记者当时跑来给我照了一张。然后我们研究的人做了各种各样的调查,口述调查的记录。
  陈云岗:这是原始的资料喽?
  冯骥才:这是原始资料,这是当时找到的一些历史的依据,他的工具、材料……
  陈云岗:嗯,民国37年。
  冯骥才:最后成果出来,这是专门为滑县调查做的口述式访谈,传人的口述史。第一次我去的时候回来我写了这本书《口述历史》。里面都是一些实例,一些武强年画的抢救,杨柳青的抢救,杨柳青拆了,拆之前我们做了一个村庄的,兜底的抢救。
  陈云岗:哎呀,这个村庄已经不复存在了!
  冯骥才:嗯,现在是没有了。
  陈云岗:留下了些影像,我在南方周末报纸上看到您的那次活动,报道的就是这个村子?
  冯骥才:对对,那些房子没人管,还是我给他送的钱去了。
  陈云岗:这简直是。这个村子就是做这个?
  冯骥才:不是,他们是很有名的画店,最近刚刚拆光了,你看他们这些版,多好。
  陈云岗:真是真是,那您是把这些收过来了?
  冯骥才:我没收,就在艺人家里,我们让他自己保留
  陈云岗:那您未来下一步,这个东西保存方式怎样延续?
  冯骥才:我们主张是在原产地保留,不把它收起来,收起来他当地就没有了。
  陈云岗:对对,那是。
  冯骥才:当时在世界上有一个中国年画研究的一个潮流,在这里面目本和俄国做得比较好,我们请日本学者把日本各个博物馆所珍藏的中国木版年画做了一个调查,俄罗斯把俄罗斯的这些博物馆全部做了一个调查,口本也全部调查了。俄罗斯对所它收藏的中国最好的年画做了这么一本书《俄罗斯收藏的中国木版年画》。这里面有一个将近十万字,总结了苏联研究中国年画的一个历史。
  陈云岗:中国年画界根本不知道,木版年画界,尤其在美术院校里面。
  冯骥才:咱们美术院校太糟糕了。
  陈云岗:是啊。
  冯骥才:咱这还叫大学吗?哪里有学术啊?
  陈云岗:中央美院原来还有一个“年连系”,后来也撤了。
  冯骥才:这是我们学院做的传承人调查,每一个重要产地的主要传承人做一个口述史。
  陈云岗:这就是以人物口述为主。
  冯骥才:人物口述为主。
  陈云岗:全部是如实记录?
  冯骥才:如实记录,主要是按口述这个方法走,人类学角度。
  陈云岗:噢,那确实是。总共多少人呢?
  冯骥才:做了十四卷,十四本,十九个产地,五十个传承人。
  陈云岗:五十个。那有没有通过这种法式对他们颁发一个什么证?
  冯骥才:对,都有。因为他们大部分已经进入了国家非遗了,定为国家非遗的传承人了,但是我们做的这些…
  陈云岗:风格不一样,那么您觉得木版年画跟剪纸也有一样的问题?
  冯骥才:当然有相同的问题。
  陈云岗:这次会议就在天津大学召开?
  冯骥才:就在这里召开。
  陈云岗:什么时间?美术院校有没有被邀请?
  冯骥才:有有,中央美院就有。
  陈云岗:中央美院有,其他的院校?
  冯骥才:艺术研究院。
  陈云岗:艺术研究院?没有美术学院?
  冯骥才:我不太清楚有没有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的这些……
  陈云岗:他有美术史系的呀?有美术史系的人都可以被邀请。
  冯骥才:有兴趣吗?
  陈云岗:有,有兴趣,绝对有兴趣。
  冯骥才:那您来呀,那我邀请。
  陈云岗:不一定我来,但我可以找另外的人来。
  冯骥才:那我给你打电话。
  陈云岗:那有没有请柬呀?
  冯骥才:有,有,有,有请柬。
  陈云岗:那干脆就给我拿上两份呗,拿上两份,让我们的人也来听听。
  冯骥才:对,必须要请柬。
  陈云岗:再一个您看合适吗,让朱成先生也来听听会。
  冯骥才:好!
  陈云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冯骥才:好,那很好嘛!
  陈云岗:正好嘛,哪一天?
  冯骥才:我们是十一月五号
  陈云岗:十一月五号?可以呀。
  冯骥才:就这两天了。
  陈云岗:可以可以那太好了,让他来。这样的话就都接触上了,那这样的话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接触,他这个过程中 还给您专门打印了一份他藏品的东西。整个会议就在这开吗?那人很多呀。
  冯骥才:主要就是这个展览,这是其中的一个地方,还有一个大会议室,还有一个图书馆,有几个分会场,还有一个大会场。
  陈云岗:总共有多少人开会?
  冯骥才:总共有三百五十人吧,有七个国家。
  陈云岗:有七个国家,好好,我觉得太好了。
  冯骥才:我们会有一个宣言,另外还有一个木版年画的,我们所有做完了以后,我们楼上有一个数据库。
  陈云岗:上一回,我跟耿市长他们来开会就在你们这里边。
  冯骥才:我们这里边有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心,我们所有的分析要进入一个数据库,我们有一个很大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能装四个北大图书馆。
  陈云岗:啊!好家伙!
  冯骥才:所以我们把中国非遗的数字化的事情已经定下来了,是国家数字化基金重大项目,是木版年画的的数字化的国家社科基金刚刚批下来,就是我们在这个会上要启动这个。
  陈云岗:噢,那太好了!
  冯骥才:另外我还牵头做了一个口述式范画论研究,就是人类学的口述史,在非遗这个口述非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魅力上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在口述上。
  陈云岗:对对对,之所以非遗非遗就在于此。
  冯骥才:非遗口述史昵是过去没被重视的,可是我会去重视,但像过去文化大革命一二十年,我都会写口述,口述史。我对口述史的研宄,我曾带了一个小组是专门研究口述史的。做一个口述研究史,我觉得做这些东西离不开学术。
  陈云岗:是啊。
  冯骥才:他必须要有一个很强的学术支撑,所以我说朱成那个事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我写了一篇文章,我对这个科普,有一个策展人,现代派的很多画展科普方面都很,我上回去奥地利的时候就看到巴斯特勒。
  陈云岗:我看到您拍的那个湖区古堡的照片,包括您写的那篇文章,我都看到了。那个湖区古堡我也去过,我也在那拍过照。
  冯骥才:我写的这么一个策展人,有一次我在慕尼黑看过一个画展,他就讲一个画家,这个画家跟蒙德里安他们同时期的这么一个展览。这个展览很有意思,这个策展人很有意思,他策展的时候就把蒙德里安他们的画搁在一个时期,然后前一个时期、蒙德里安没有出现之前的这批画家,当时的画坛是什么样的,第二个展览馆是蒙德里安出现之后的,这一批画家是什么样的?第三个是蒙德里安之后的画坛是怎么样的,这批画家他们的意义。画坛没有他们的出现,画坛会怎样?
  陈云岗:将会是另外一个走向。
  冯骥才:其实作品还是那些作品。他策展人用他的思想来带领的展览。这是西方的美术展览特别重视的一个方向。有一次我在法国跟高行健我们俩聊天,我们就聊到策展,他讲了一些西方策展的观点,我就认为展览最重要的还是策展。
  陈云岗:是啊,策划思路。
  冯骥才:包括你朱成将来搞博物馆,我说什么样的思想,就是说我把我的东西我怎样来界定它,我怎样认为我的东西有价值和必不可少的、对于未来中国会发生这么大作用的?你把这不给社会研究、给说透了,人家会支持吗?
  陈云岗:他还提出了一个城市田园都市,刚才文字里边,他照着这个思路。
  冯骥才:他不能没有必要性,只有展示性。
  陈云岗:一定要让他意识到。
  冯骥才:不可只有展示性,只有联想性,但是要有必要性。
  陈云岗:要把他思想性说出来。
  冯骥才:还得要思想。所以我觉得他还缺一点东两。
  陈云岗:因为我也对他的这些东西和他最近的思路……我跟他熟悉主要是他搞雕塑我也是搞雕塑的,这点上比较沟通得多,对他的想法可能阐述得也不是太清楚,但不要紧,他如果能来开会的话,会跟你有一个很好的沟通,会跟你有一个很好的汇报,我觉得明年的三月份能去不?
  冯骥才:争取吧,咱俩联系吧。这一系列问题……主办呀,要有主办单位,还有主办单位是哪个单位,做一个展览活动谁牵头,政府起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它主要是起一个支撑作用,经费来源,他用什么方式,咱就能使上劲。
  陈云岗:谢谢冯先,丰!希望共同努力促成此会召开。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当事人审订。)
其他文献
我  总觉得,画画是谛听心灵的回声。心灵像一个飘浮的钟,在时间的维度,在穿越着历史和现实的空间,有时被一阵风吹响,声音在旷荡深幽中飘出,清脆而沉逸,引来似有若无的回响。屏心息气,谛听这种回响,在画面的墨韵笔意、结构形态中感觉这回响,传达这回响。  不知是我有意去选择和标示“天地悠然”这一表现题材,还是老屋、云水、回栏、斜柱,撞击着我飘浮的心灵,由是我一而再、再而三地画着,企求画出曾经有过的一阵阵回
期刊
艺术,自其产生之日起,就从没和我们的生活分离过,一直在社会或者个人生活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跟文学作品一样,艺术作品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外在表达,总是会承载着这样或者那样的意义,从远古的占卜祭祀到中世纪的传播神学,发展到今天,艺术越来越成为反应社会变革、传达个人心声的媒介。也许各个时代的艺术家都渴望能够创造出与时代脉搏共振的艺术,希望自己的作品体现对人生、对社会、乃至对政治的关注和思考,渴望创造出
期刊
主持语:    你印象中的雕塑是什么样子?大理石般的巨大浮雕?精致小巧的木雕?还是用玻璃钢组合的抽象图示?你看过用砖头做成的雕塑吗?当你面对一辆由红砖头雕塑成的汽车,由红砖与青砖雕成的矿泉水瓶、茶壶等诸如此类的日常用品,你会有什么感受?会感觉新奇,还是感觉古怪?是对自己关于雕塑认识的一种刷新,还是有被艺术颠覆之感?戴耘就是抓住了物质幽灵的一位艺术家,他赋予幽灵以砖、水泥、钢筋的肌体,就像太上老君为
期刊
无  意中画了一些画,画了一些圈圈,自己觉得还是有些意思,想给它们起个题目,想来想去,冒出了“游象”这样的词。我似乎很喜欢或者说很向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游”的概念。“游”在中国的文化话语系统中,是一个具有很强精神性的词汇。儒家所谓“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道家的“游心于物之初”(《庄子田子方》)、“乘物以游心”(《庄子人间世》)、“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齐物论》)。“游
期刊
人生或许就是这样,在不断的前行中思考着未来,回味过去,感慨其中的苦辣酸甜。前人所说的“学生生活是人生最幸福的一段时光”,直到现在自己也才深深地体会到这点。三年的丰富研究生生活也即将画上句号,细细品味三年中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心里不免有很多感慨。  我的作品《春夏秋冬》是表现人类和大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人类向往和追求的,如今,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是全人类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已离我们越来越近
期刊
采访地点:诸子艺术馆  受访人:李 军  采访人:周兴涛    诸子艺术馆座落于南京市鼓楼区江东北路,粉墙黛瓦、水榭回廊、亭台楼阁,诸子艺术馆以“吴地明文化”为基调,带给人审美享受的不只是展厅内陈列的书画艺术作品,这里每一处门头、窗户、厅堂,都被设计成一件件精致典雅的园林小品,艺术馆内的桌椅家具、花草盆景,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置身其中,可以让人的心情在此放松。诸子艺术馆在短短的三年期间,把“以文
期刊
主持语:    本期师出名门栏目向读者推介的是: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学部主任安滨教授和他的两位弟子。通过他们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到有着国外教育背景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的安滨教授,是如何以国际的文化视野,并参照国内高等艺术教育的需求,来实现自己的艺术主张和教学理念的。  在教学上安滨教授要求学生“能力与素养并重”。获得知识和能力是为了更大胆和有勇气去思考。培养出的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性品格,由此打造
期刊
安东尼卡罗,是过去六十年以来,英国最著名的雕塑家。这个赫赫有名的名字,在现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卡罗出生于1924年,1944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了工程学学位,1946年开始学习雕塑,1947年至1952年间转入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学习,并担任了著名雕塑家亨利摩尔的助手,1953年后,在伦敦的圣马丁艺术学校任教。虽然卡罗的艺术生涯开始很早,但是他算是个大器晚成的艺术家。他真正意义上的富有个人风
期刊
2011年12月14日,携“亿元”以运“资本”——第二届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峰论坛隆重开幕。本届高峰论坛共分三个主题单元进行研讨,本刊记者也受邀参加,并全程记录下了艺术界的多位专家、学者对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现状以及艺术资本市场格局的看法与前瞻建议。  虽然2011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整体向好,但国内外经济环境也给中国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此外由于行业宏观政策和评估鉴定尚未健全,广大群众的
期刊
主持语:    照片上的来源、黄庆、任志忠、邬大勇、周小松,是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青年教师,他们在美院和西湖湖山境域的滋养下,氤氲着一种生活的姿态和创作的热情,代表着当今中国油画的一种特殊气质。他们乐于回溯探源,在追踪西方绘画“古典”精神的同时,也关注在新的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走向。尽管他们的面貌各有不同,但对个体生存体验已成为他们艺术表达的一种主要人文意识。他们关注生活、关注情感、关注作品的纯正性,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