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我国税源管理的国际借鉴

来源 :经济与法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lp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税源管理贯穿于税收征管的全过程,是反映税收征管水平的重要方面。同时,税源管理也是税收征管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当前,税收的漏征漏管时有发生,税收流失现象还比较严重。因此对国际税源管理的经验进行借鉴,有利于及早建立起符合我国税情的税源管理体系。
  关键词:税源管理 法制 税务代码
  
  税源管理贯穿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和核心,由于种种原因,税源不一定能完全转化为实际的税收收入,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税收管理。加强税源管理是目前各国税务部门的重要任务,各国在此方面虽然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模式,但也逐步探索出一些有效的方法,值得我们国家在实践中研究和借鉴。
  一、发达国家税源管理的主要特点
  从20世纪80年代起,税收管理实践问题开始受到各国税收专家的关注。在随后席卷全球的税制改革浪潮中,各国开始接受“管理问题是税制改革的核心而不是辅助的问题”这样一种观点,纷纷简化税制,降低税率,减少优惠,扩大税基,改善管理,并推行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税收管理实践中,各国积累了许多加强税源管理方面的经验。
  1、税务管理法制健全。很多发达国家都将税源管理的主要内容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从税收立法的角度改革税制,减少侵蚀税基的制度因素,使征管和纳税都变得相对简单,提高了征管效率和经济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将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写进宪法,包括国家元首在内的任何人偷、逃税都会受到严厉制裁。
  2、税源控管规范有序。美国税收征管以纳税人自觉申报为基础,但在实践中,也有以下确保纳税人难以偷税的税源控管机制。如纳税人识别号码制度,联邦政府对每个美国个人都确定一个终生不变的9位数社会保障识别号码;所得双向申报和预扣预缴制度,不仅个人自己要在每年4月15日前申报缴税,而且公司雇主也要申报雇员工资所得;税务代理制度,中小企业一般借助中介代理机构办税;护税协税制度,有关部门一般都有义务积极配合;税收协调措施。
  3、管理机构层次分明。针对重点税源、一般税源与零散税源差异,建立税源管理机构,实行税源的层次化分类管理是许多国家的普遍做法。荷兰把纳税人分为个人、中小公司、大公司、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公司等4种类型,并分别设置管理机构进行管理,使管理更有针对性,强化了对重点税源的监控。英国国内收入局设置了大企业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全国大企业公司所得税的税收管理及政策处理,伦敦以外的大企业也归大企业税收管理局管理,所在地的税务机关不得干预。这些发达国家都根据自己的国情,合理地设置管理机构,使管理更有针对性,有效强化了对重点税源的监控。
  4、综合治税及时便捷。一是最大程度地控制现金交易。在银行存入一定数额以上的现金时,必须提供现金来源的合法证明,并规定对开设和使用某些账户的人需要核对其身份,使用假名开设和使用账户属违法行为。二是有效控制外籍人员偷逃税款。美国的离境许可制度就规定,包括美国公民在内的一切应纳税者在离开美国时必须出示美国税务机关签发的离境许可证后方可出境。三是加大偷逃税曝光力度。澳大利亚联邦税务局一般每年6月份发布公告,提醒纳税人和代理人近期税务部门拟做的涉税事宜,申明当年税务检查的重点,并曝光税务违法行为。四是加强协作配合。在德国,税务代理业十分繁荣,税务机关很少与纳税人直接接触,近90%的纳税人办税事宜都委托中介机构办理。
  二、当前我国税源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994年我国推行了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提出了建立“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新型征管模式的框架。特别是2001年修改了《税收征管法》,认真贯彻了“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十六字方针,并通过大力实施金税工程,为进一步强化税源管理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保障和技术支持。
  由于现代化征管手段的整体运用水平不高,纳税人的依法纳税意识不强,部门间的协税护税监督制约机制尚未形成,地方税的税源管理与监控仍存在着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
  一是税源管理职能认识不足。税源管理社会基础不够坚实,主要是税收的立法滞后,立法层次不高,有关税收管理的配套制度如现金交易管理制度等不到位,且社会纳税遵从度不高,社会综合治税环境尚未有效形成。同时,“征管查”三分离模式,使得一些税务机关片面理解或过分强调集中征收和重点稽查,忽视了管理的监控职能,弱化和疏于对纳税人税源的日常管理、检查和监督,税源管理存在缺位、断档现象。
  二是税源管理手段较为滞后。运用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采集分析税源信息的手段比较落后,步伐较慢,主要是依靠纳税人的自主申报和部分部门提供的有限信息,以及税务机关的实地调查收集税源信息。网上办税、申报、征收、管理、稽查、分析与咨询的普及面不广、能力不高,效果不明显。同时,各经济部门之间信息交换没有形成长效机制,不及时、不全面、不到位,税务部门获取和处理税收相关数据资料的途径和手段有限。另外,全社会参与协税护税的税源管理外部环境还没能真正形成。
  三是税源监管机制不够健全。纳税人户籍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税务部门还未与工商等部门实现登记户信息的及时传送和全面共享。同时,税源管理与征收管理、税政管理、稽查管理尚未形成环链,部门之间职责交叉,重叠与脱节问题仍较普遍存在,“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仍然存在。这种脱节既增加了办事手续和流转环节,又延长了信息资料传递时间,加大了沟通成本,造成征管的低效和资源浪费。
  四是税源管理方式比较粗放。多数单位仍然沿用传统的“管户”为主的管理方法,管户与管事缺乏有效的结合。对纳税人生产经营规律和财务核算的特点研究不够,税源监控指标设计不够科学合理,不能及时、全面地将纳税人应税收入的产生、分布及增减变化情况纳入监控范围之内。信息化的支撑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挥,特别是基础数据信息的质量、综合征管数据进行税收分析和深化应用等方面的潜力尚待挖掘,对纳税人的基本情况、经营状况、涉税信息也缺乏及时准确的掌握,无法保证纳税评估、税务审计等复杂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是税源管理职责不够清晰。税源管理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税收管理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有时不能适应税源管理工作的需要,有的管理仅仅应付于征管信息系统产生工作流程的简单调查和每月的催申报等简单事务,而对责任区的管理职责概念模糊。除了税源管理业务之外,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占用了基层税收管理员的时间和精力,影响税源监控管理的质量。
  三、强化税源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税源管理的关键在于创新。创新的形式有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等。办法在变,观念也在转变,我们的税源管理也需要借鉴国际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加大创新力度。
  一是健全税收管理法制。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将税源管理的主要内容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从税收立法入手改革税制,减少侵蚀税基的制度因素,使征管和纳税都变得相对简单,提高了征管效率和经济效率。英国、法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将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写进宪法,包括国家元首在内的任何人偷、逃税都会受到严厉制裁。美国规定:在银行存入一定数额以上的现金时,必须提供现金来源的合法证明。
  二是设置合理的管理机构。针对重点税源、一般税源和零散税源差异建立税源管理机构,实行税源的分类层次化管理是许多国家的普遍做法。澳大利亚税务局按照规模将公司分为大企业、中小企业、更小企业分类进行监控,还非常重视对大型跨国公司的税源管理,一方面为大公司提供优质纳税咨询服务,另一方面要求大公司提供准确的交易信息,以增强对其的监控的力度。巴西税务部门设有大户管理处,对纳税大户尤其是烟草、汽车、钢铁、金融等行业的纳税大户实施跟踪监控。
  三是完善注重实效的社会化纳税服务。在美国,税务部门为纳税人提供的服务都是纳税人确实需要的,如免费为纳税人提供纳税申报表;快速准确的电话答疑;在办税窗口平台上免费提供辅导纳税的小册子,办税窗口提供纳税人满意度调查表;受理纳税人的投诉和意见等等。另外,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执业会计师、律师事务所等比较多,社会中介服务业异常发达,有些机构主要从事税务代理业务,遍及美国各地并已拓展到海外。这些中介机构有着良好的执业道德,严格遵照法律办理业务,恪守为客户保密的原则,且收费合理,所以美国的税务代理比较普遍。在澳大利亚大约有26000个在册的税务代理机构,有97%的企业和75%的个人委托税务代理机构负责申报纳税相关事宜。
  四是建立税务代码制度。税务代码在国外非常普遍,通常都规定一个纳税人只能有一个税务代码,用来办理一切税务事宜,个人往往用身份证号码或社会保障号码作为税务代码,以便税务机关交叉核对纳税人的各种信息。对于公司而言,一家公司只能有一个代码,分支机构不能有与总公司不同的代码。这项制度既可以缩小潜在纳税人与注册纳税人的差异,也为采取其他措施缩小差异提供了基础,把纳税人登记管理作为改革的重点,并注重数据的有效性,使对不申报和不按时缴纳税款的纳税人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成为可能,加强了源泉控制。
  五是在税源管理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信息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税源管理中实行税源的信息化管理尤其重要。科学使用的税收软件在纳税人的申报信息通过扫描识别和手工识别输入计算机后能够借助数据库系统对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判定是否准确申报,自动准确预测识别错误申报资料,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邱慈孙《美国税收管理的特点及启示》2006年7月《涉外税务》
  [2] 股长虹《借鉴国外经验强化我国税源管理》2009年2月《涉外税务》
  [3] 王国华、张京萍《外国税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配偶权是夫妻双方在合法有效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平等专属享有的对配偶利益的支配权。我国《婚姻法》仅规定了配偶权的一部分具体内容,而并没有对配偶权进行明确立法。本文从配偶权的概念着手进行剖析,在对配偶权有了明确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现实和立法现状阐述对配偶权进行立法的必要性,并进一步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对我国配偶权立法提出相关建议。主要体现在充实和增加配偶权的具体权利内容,并建立合理有效地保护机制。  
期刊
摘要:经济特区立法为经济特区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的同时,也一直受到质疑,其根源在于经济特区拥有的双重立法权。2010年国务院相继批准深圳等四大经济特区将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范围,但“一市两法”问题依然存在。要真正解决特区立法问题,必须要正确定位两种立法权,并在制度上规范之。  关键词:经济特区立法权 一市两法 立法冲突  一、经济特区立法权的界定  经济特区立法权可以有两种意义上的理解:第一
期刊
摘要:新保险法中,就被保险人与受益人同时死亡,推定死亡顺序时做出了立法规定,即推定受益人死亡在先,保险金则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处理。该条款的确立体现了法律保护被保险人的立法精神,解决了几十年来保险实务中出现的保险金索赔的纠纷。  关键词:受益人 受益权 共同死亡  一、曾经的难题  案例:2003年5月死者潘某在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日照支公司以自己为被保险人投保“国寿千禧理财两全保险”,指定
期刊
摘要: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在2006年第39届会议上对《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进行了一系列重要修改,其中新审议通过的第7条“仲裁协议的定义和形式”进一步放宽了对仲裁协议书面形式的限制,扩大了了《示范法》在国际上的适用范围。而我国正处于国际私法法典化的初步亦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广泛关注国际社会立法新动向,积极引进新的理论成果,对尽早出台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私法典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示范法
期刊
摘要:公序良俗原则制度的确立指的不仅是其在法律文本中的完善,更重要的是其在司法实践中的适当运作。公序良俗原则是现代民法的一项重要原则,该项原则在各国民法的确立,旨在限制和矫正民法因倡导契约自由、私权自治、个人本位和权利本位而带来的诸多弊端,从而弥补法律条文的僵化性和滞后性带来的不足,协调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矛盾。一方面,我国的民事立法一直未采用公序良俗的概念,而以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相代替,在具
期刊
摘要:文章就王安石理财思想中的“以义理天下之财”、“理财的重点在于生财”、“重视财政改革”展开论述,分析其现实意义及对我国现代经济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王安石 以义理财 财政改革  一、王安石的理财思想  1、以义理天下之财  王安石在理财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是以义理财。在理财对象上,他将理财定义为“理天下之财”,有两层含义:一是理国财,即整顿国家的财政收支状况;二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将理财扩展为对
期刊
摘要:发回重审是司法实践中经常被二审法院用来对符合条件的案件做出的一种裁判,但是发回重审制度先天的不足引来不少争议。本文从现行法律规定入手,对发回重审进行分析,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未来立法对此给以关注。  关键词:发回重审 效率 请示汇报 无害性原则  发回重审是撤销原判、发回重审的简称,指上诉审法院撤销原审法院判决,并将案件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理的制度,我国三大诉讼法中都有相关规定。发回重
期刊
摘要:作为国家经济结构转型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金融危机过后,各地区协调发展更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识。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更需要法律的保障。本文试图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法基础理念进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有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法律规定以及我国既有的政策,,来探讨后危机时代区域经济协调发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人们在享受到其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渐渐需要面临由此而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人肉搜索就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烫手山芋。本文将分析人肉搜索所带来的正面负面影响,对如何利用法律技术克服其固有缺陷提出一些浅显的建议。  关键词:人肉搜索 侵害 规制  1.人肉搜索的概况  “人肉搜索”最早发源于猫扑网的悬赏问答机制,需要帮助的用户在网站发贴求助并许诺以一定的虚拟货币作为奖
期刊
摘要: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国家安定、社会发展的根本要素,近年来我国不断发生食品安全事件,使食品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暴露了我国食品市场存在严重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监管滞后、道德滑坡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必须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强政府的监管职能,建设社会信用体系,以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完善市场经济体系。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