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世界最伟大的投资家(五)

来源 :中外企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k87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运用理性力量
  ● 理性如何决定智力与天赋发挥的效果
  ● 计算不良决策的代价,包括失职的错误
  ● 应用推理,不是为了预测,而是为了衡量可预测性
  ● “安全边际”:价格与价值的不同
  ● 确保收益的增加超过资本投入的增加
  ● 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获得成功的三种理性方法
  ● 界定你自己,什么是你能独立完成的
  
  巴菲特相信,企业成功的秘密不在于拥有更高的智力水平,而在于智慧的有效运用,即运用理性、对他来说,“大事情”要永远具有理性,越合乎理性就越有效。只要遵循理性原则,每个人都“绝对有能力做成我所做的事情,甚至会做得更好”。他将智商和天赋比做发动机的马力,产出相当于“发动机工作的效率”,而且效率有赖于理性“许多人用400马力的发动机却仅仅得到100马力的产出。更好的方法是用200马力的发动机获得200马力的产出。”
  
  养成好习惯
  这里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出色的人有时会做那些阻碍他们获得本就得到的产出的事情呢?”巴菲特的解释是:不理性的行为已经扎根于一个人的习惯、性格与性情中。因些,失败是“因为你按自己的方式行事,不是世界不让你成功”。按照巴菲特的观点,不良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养成的,这是一个不知不觉的过程,“习惯的枷锁太轻了,我们只有在它重到打不碎的时候才能感觉到”。因此,他建议年轻人从一开始就养成好习惯。
  挑出你最欣赏的人,写下你欣赏他们的理由,然后,坦诚率直地记下你最不能忍受的人,写下此人让你厌烦的品质。你所赞赏的人的品质,稍加实践,将能变成你自己的品质,如果经过训练的话,就会变成优良的习惯,设法发现别人身上会受到指责的东西,下决心使自己一定不要这样去做。如果你能做到这些,你会发现自己将所有的马力都转变成了产出。
  使问题人格化是巴菲特思考和行动的一贯原则。在他看来,数字远不如人重要。正如他指出的:“我拒绝那些很不错的生意,是因为我不喜欢那些我不得不与他们一起共事的人,”
  这样的态度可能显得过于情绪化,巴菲特却认为他的方式属于高度理性化。毕竟,他的理论是:与你不喜欢的人一起做你不喜欢的事情,有什么意思呢?他不但“一年的每一天都准备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要“与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去做”。他的搭档查利·芒格便是他最喜欢的人之一。在他活跃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日子里,芒格似乎是巴菲特的良心、致命弱点和错误的监护人,“你不得不同查利敲定,因为查利说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愚蠢的。如果他说这事的确很蠢,我知道事实真的是这样;但如果他只是说此事有些蠢,我认为他肯定赞成我的做法。”
  
   “我们倾向于……只与我们喜欢和欣赏的人一起工作……与那使你反胃的人一起工作,就像为了钱而结婚一样——很可能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坏主意。但如果你已经很有钱还这么做的话,那绝对就是疯了。”
   ——《沃伦·巴菲特散记》
  
  作出错误的决策
  有时候巴菲特的决定的确很愚蠢,包括购买伯克希尔·哈撒韦——虽然结果表明这是商业史上最成功的投资决策。“我们做了一桩可怕的交易,因为它很便宜。”巴菲特称此为“抽雪茄烟蒂”(used cigarbutt)投资法:“你看到一个雪茄烟蒂在那里,湿湿的、发出难闻的味道,但还留有一口烟,而且是免费的。”巴菲特在理性基础上作出决策,伯克希尔是以低于营业资本的价格成交的——这在以后成为巴菲特的重要准则,但买下它仍然是“一个非常非常可怕的错误”。
  那是委员会的过错。但巴菲特的错误(所有的不良决策已经花掉了我们几十亿美元)多数是疏忽造成的。有一次,他确实决定购买,“但我没有购买。我们本该赚几十亿美元,但是我们没有买。”另有一些时候,他没有实现利润最大化。正如他所说,传统的簿记方式不能反映失败的根本原因,但理性的观点却认为,失去机会的代价同样惨重。
  
  遵循理性过程
  不管机遇是特殊(以中等价格买入上等企业)还是一般(一种趋势,如战后长期的牛市),抓住机遇是至关重要的。巴菲特曾经作出的最好的商业决策,是利用战后的趋势——任何人都可以获得的一个普通机会,变成了一位专业投资家。“基本上,这只不过像跃入了池中。”但他的跃入一开始就是理性的。例如,他认为,“投资生意中你不必有大量成功的交易。”这种理性集中体现在几件而不是很多事情上。
  实际上,如果……假设你自己手中只有一张可以打20个孔的投资决策卡,每投资一次,就在卡片上打一个孔。这样你将做出20次好的投资决定。渐渐地,你会变得非常富有,你根本不需要50个好创意。
  理性原则贯穿巴菲特的所有行动。例如,他经常被迫分开(或拆开)伯克希尔的股票,以每股7万美元(甚至更高)的价格出售。但是,持续高价意味着伯克希尔吸引了“稍多的长远投资群体”。巴菲特认为,企业家应该更喜欢“非常像他们的股东,有同样的眼光和期望”。
  在伯克希尔的例子中,这种理性倾向产生了非常合乎情理的副产品,这对巴菲特意义重大,那便是节省时间、省去麻烦.“我们不讨论每季度的收益,没有投资关系部门,无须同华尔街分析家一同开会,因为我们不需要这些关注下季度或明年要发生的事情的人。”
  
  单行道
  巴菲特成功的背景是从1965年延续至今的美国股市长久的、令人难以置信的牛市。与背景相反,他自己的关键决定是“只要跃入池中”。
  
  衡量可预测性
  众所周知,巴菲特关注的是长远利益。理性原则表明,你不能预测未来,你预计的范围越广,预测的准确性就越低。但理性原则可以衡量可预测性。例如,巴菲特完全了解,“技术革命将戏剧性地、迅速地改变世界。”但是,变化究竟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发生,巴菲特、甚至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知道。这也是巴菲特避开高科技股而更青睐于“普通”企业的原因。
  我青睐于那些我认为可以预测到10年、15年甚至20年以后情况的公司,即那些看起来或多或少会同今天一样的公司。除非他们会变得更强大并且有更多的跨国生意……因此我更关注没有变化。
  他举了里格利(Wrigley)口香糖公司的例子,“我认为互联网不会改变人们怎样嚼口香糖。”他也不相信网络会改变可口可乐作为“人们喜爱的饮料”的事实,或影响到全球人均消费量。吉列公司是另外一个例证,互联网将改变人们是否剃须或他们怎样剃吗?理性的回答是:“不会。”发生的可能性很低的事件,往往有非常高的可预测性。“我们正在寻找这种可预测性。”
  理性是评估任何金融市场或资产的唯一方式。例如,巴菲特提到,1998年美国企业的净资产收益大体上比1969年或1974年(此前两个收益最高的年份),甚至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高。因此,评估整个市场时,理性的问题是:“你是否以美国当前全部企业20%的净资产收益率运转?并认为那种情况可以持续到未来以至成为一个永恒的经济指标?”巴菲特理智地将此称为“非常鲁莽的假定”,不会有太多的“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因此需要谨慎。
  
  可靠的剃须刀
  巴菲特认为吉列公司是可以预测的公司。因为男人会一直剃须,公司20年后可能或多或少还是一样。巴菲特喜欢“无变化”
  
  寻求价值
  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商学院学习时,从本杰明·格雷安那里学到了“安全边际”。格雷安是一个超级理性主义者,他认为,价格不等于价值:价格是你要支付的东西,而价值是你获得的东西。巴菲特发现:挑选有价值的股票听起来比股票本身更靠不住。例如在,在巴菲特工作的早期,逐页翻看一本股票市场年鉴,发现有几支股票价格与所得同值,也就是说,如果付出10美元的收益为1美元,那么这些股票要获得1美元的收益需要付出同样的价值。
  理性告诉巴菲特,收集股票不得不包括大量的垃圾股。“事实是,当你看到它们时,就认识了它们,它们这么便宜。”然而,你确实需要清晰地进行理性分析,确认你的直觉,明确至关重要的事实。例如,1985年巴菲特对三个完全持股公司的教训进行了反思:内布拉斯家具市场、喜诗糖果店和《布法罗新闻晚报》。他报告说,三个公司前些年税前收益达7 200万美元,而在伯克希尔收购它们15年之前,收益仅为800万美元。但巴菲特仍拒绝为此感到欣喜:
  收益从800万美元增加到7 200万美元听起来很棒——通常会是这样——但你不能假定事情就应该这样。你应当首先确认基年的收益不会下降。如果实际收益与所用资金有关,应当检测更重要的问题:产生额外收益需要多少额外资金?
  
  “我们仅仅是在其他人贪婪时,试图表现得胆小一点;在其他人胆小时,我们会贪婪一些。”
   ——伯克希尔·哈撒韦1986年年度报告
  
  检验业绩
  伯克希尔的“企业三重奏”顺利地通过了理性检验。15年前,三个公司就已获得了大笔资金。从那时起,资金上涨了大约4 000万美元,远低于利润6 400万美元的增长。如巴菲特指出的,美国企业的平均业绩明显低于这个标准,它们增加1美元的税前收益大约需要5美元的额外资金。这激起了一些理性主义者的尖刻评论:“当资本报酬率一般时,投入更多就获得更多不是什么大的管理成就。你坐在摇椅上就可以获得同样的结果。只要把4倍的资金交给储蓄银行,你就会得到4倍的收益。”
  为确认成功的真实性和使报告尽可能准确,理性主义者对所有问题和成就都进行目的性检验。对待失败也是一样。没有什么比巴菲特的诚实更清楚地表明他现在和过去做过的蠢事了。他在给股东、记者等的信中坦言道:“这里我需要承认(嗯)……我决定卖掉麦当劳是个非常大的错误。”或更疯狂地说:“记住瓦格纳(Wagner),谁的音乐听起来会比吹捧的更好呢?那么,伯克希尔的发展也没有看起来的好。”
  巴菲特看起来似乎很喜欢展示他的蠢行,不仅仅是在第一次出现时展示,而且是一次又一次地展示。例如,1983年他直接回顾起他英雄传奇的开始:“查利和我……控制着三个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多样零售公司(Diversified Retailing Company)和蓝色邮票交易公司(Blue Chip Stamps),每一个公司部只限于一种生意,分别是纺织业,百货商店和邮票交易。”它们并不成功:“这些基础性企业(应当由主席和副主席精心挑选)各自都表现为:(1)生存下来但几乎没有收益;(2)当出现巨额亏损时,规模缩小;(3)销售额缩减到创业时的5%(谁说你不能失去他们全部?)。
  
  无红利政策
  不管怎么说,这种信念是理性的。上述情况表现在有关红利的争论中,巴菲特坚持不分配红利。他的理由是,历史上伯克希尔遵守他的黄金原则:多于市场价值的l美元,已经被重新投资到企业,成为赚取收益的那l美元了。因此,“任何分红将或多或少违背股东的经济利益”。而且,由于上面所列的不良业绩,“早些年大量的分红已经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如果这三个公司分完了获得的红利,“我们现在当然几乎没有一点收益——或许也没有一点资金”。相反,钱被用于“更好的生意”,这是“我们克服灾难发生的唯一方法”。巴菲特继续评论道:“这就像克服一个虚度的青春。”换句话说,巴菲特从他的三个失败教训中得出了三个有力的理性结论:
  ■ 替股东投资,使他们能赚比自己投资更多的钱。
  ■ 多样化投资以分散风险而不仅仅是平衡失败与成功。
  ■ 不要重复错误,并利用它们作为迈向成功的探路石。
  
  放眼将来
  巴菲特过世后,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所有股份都将留给妻子苏姗,她现在是董事会的成员如果她先他而去,股份将赠给一个家庭基金会。
  
  巴菲特之后的伯克希尔
  尽管有查利·芒格和公司的其他管理者作出的贡献,理性的分析和观察清楚地显示了巴菲特的创造力,伯克希尔基本上靠一个终有一死的人转动着。他特意告诉人们,他早已同往常一样理性地直面这个问题:“我已经发出一封信,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另外一封信到时会公布,它的开头就是‘昨天我去世了’,接着告诉人们公司的计划。”
  他将所有的股份都留给妻子苏姗(如果她活得比他长);如果她先离去,就捐给一个基金会。伯克希尔将“由一个兴趣浓厚、但无须管理的所有者带领,并在一个为所有者效力的管理层的协助下继续向前发展”。理论上,如果该“所有者”具有巴菲特一样非凡的、理性的洞察力,公司将运转良好:只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将其他一切授权就会成功。因此,巴菲特的退休只留下了两个有待履行的职能,其一是资产配置,这是直接需要运用智慧的任务。
  不管怎样,实际情况是,巴菲特比历史上任何一个人都更成功地进行了资产配置。因此,设想其他人比他做得更好是没有道理的,也是毫无理性的。他的第二角色更成问题:“帮助15到20个中高层管理人员留住一伙人,这些人热衷于所干的事业,没有资金需求,而且无论什么都会做。”他预计,“我们拥有至少3/4的管理者都很富有,不可能有资金需求。”
  履行第二角色不能单靠理性,还应有同情心和人格的力量。巴菲特独特的个性、幽默和严厉、冷静的推理和温和的性格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被一个学院的教授称为“5希格玛事件”,意思就是说,具有巴菲特这种“复合”性格的人极少。《商业周刊》评论到,就像除巴菲特外没有人能创造伯克希尔·哈撒韦一样,可能除巴菲特外,也没有人能使它运转。
  
  “为防止我们死于疾病,我向你们保证,我从未感到过更好。我热爱经营伯克希尔,如果热爱生命能延长寿命,麦修撒拉(Methuselah,宗教上一位非常长寿的人)保持的记录可就很危险了。”
   ——《沃伦·巴菲特散记》
  
  付诸实践的理念
  ■ 在你的职业生涯之初,尽早养成好习惯。
  ■ 发现那些真正应受谴责的事情,并尽力避免。
  ■ 尽力做喜欢的事情,并只与你喜欢的人一起工作。
  ■ 只集中投资几笔好生意,而不是进行大量投资。
  ■ 寻找那些能预测长远未来的公司。
  ■ 向自己和他人坦诚承认自己的严重错误。
  ■ 替股东投资,使他们能赚比自己投资更多的钱。
  
  词汇表
  摊销(Amortization):分期还清债务。
  套利(Arbitrage):利用同种证券或同种商品的价差获利。
  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1965年巴菲特买入的纺织公司,后来转变为通向其他领域的巨大车轮。
  蓝色邮票交易公司(Blue Chip Stamps):1983年伯克希尔·哈撒韦买入的从事邮票交易的公司。
  账面价值(Book Value):账目中显示的公司资产的价值。
  布法罗新闻晚报(Buffalo Evening News):1977年伯克希尔·哈撒韦买入的报纸企业。
  哥伦比亚研究生商学院(Columbia Graduate Business School):巴菲特在此攻读硕士学位,师从本杰明·格雷安。
  奶油王后公司(Dairy Queen):1997年伯克希尔·哈撒韦买入的冰激凌连锁店。
  经济商誉(Economic Goodwill):企业获得的高过其账面价值的收益价值。
  喷气式飞机公司(Executive Jet Aviation):1998年伯克希尔·哈撒韦买入的航空公司。
  会计商誉(Financial Goodwill):收购该公司的价格与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间的差额。
  菲利普·费希尔( Fisher,Philip):美国著名的投资顾问。
  集中投资(Focus investment):投资者只持有几种股票的投资组合。
  通用再保险公司(General Re):1998年伯克希尔·哈撒韦买入的再保险公司。
  商誉账户(Goodwill Accounting):参见经济商誉与会计商誉。
  本杰明·格雷安(Graham,Benjamin):在哥伦比亚研究生商学院教授巴菲特的投资大师。
  格雷安·纽曼公司(Graham-Newman Corporation):本杰明·格雷安在纽约的投资公司,巴菲特曾在此作证券分析员。
  企业内在价值(Intrinsic Business value):企业的真正价值,估计企业的未来现金流入,计算其现值。
  透明赢利(Look-through Earnings):投资者拥有所有权的所有潜在利润。
  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公司股票的收购价与其较高的内在价值间的差额,由本杰明·格雷安提出,巴菲特所采用。
  内布拉斯加家具市场(Nebraska Furniture Mart):布卢姆克因家族拥有的家具企业,1985年由伯克希尔·哈撒韦买入。
  奥马哈·内布拉斯加(Omaha Nebraska):巴菲特的出生地与伯克希尔·哈撒韦总部所在地。
  所有者手册(Owner,s Manual):巴菲特主要为伯克希尔·哈撤韦制定的13条与所有者相关的企业原则,但普遍适用于各企业。
  斯科特·费策尔(Scott Fetzer):伯克希尔·哈撒韦拥有的企业集团。
  喜诗糖果店(See,s Candy Stores):1972年,伯克希尔·哈撒韦买入的糖果连锁店。
  股票期权(Stock Option):公司雇员在将来约定的日期以固定价格(通常是当前的市场价)购买某公司的股票时获得的权利。
  内布拉斯加大学(University of Nebraska):巴菲特在此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沃顿金融学院(Wharton School of Finance):位于宾夕法尼亚的商学院,巴菲特曾在此学习金融学。
  
  参考文献
  沃伦巴菲特自己从未写过书,但一些吸取他的智慧精华而写成的书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空白。这些书籍包括西蒙·雷诺兹(Simon Reynolds)所著的《巴菲特董事长思想集粹》(Thoughts of Chairman Buffett)(1998年,纽约哈珀商业出版社),
  珍妮特·C.洛(Janet C.Lowe)所著的《沃伦·巴菲特如是说》(Warren Buffett Speaks)(1987年,纽约约翰·威利父子出版社),以及劳伦斯·A.坎宁安(Lawrence A.Cunningham)所著的《沃伦·巴菲特散记》,后者由一些摘自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年度报告的段落所组成,董事长的这些书信是理解巴菲特思想的最佳向导。
  罗伯特·G.哈格斯特龙所著的两本书完整地描述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第一本是《沃伦·巴菲特之路》(The Warren Buffett Way)(1994年,纽约约翰·威利父子出版社),书中记载了巴菲特在选择和购买股票时运用的原则。第二本是《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组合》,与第一本书涉及的内容大体相同,只是更侧重于讲述在购买股票后如何有效管理。玛莉·巴菲特(Mary Buffett)与大卫·克拉克(David Clark)合著的《巴菲特学》(Buffettology)(1997年,纽约斯克里布纳出版社)解释了他这种“不可言传的前瞻性技巧。”作为巴菲特的前儿媳,玛莉·巴菲特以更加独特的视角看待这位伟大的投资家的业绩。另外还有理查德·西蒙(Richard Simmons)所著的《巴菲特足迹》(Buffett Step by Step)(1999年,伦敦商业时代管理出版社)。人们对于这本书的评价不如上面列出的那些书高。安德鲁·基尔帕特里克(Andrew Kilpatrick)在《永远的价值》(Of Permanent Value)(1994年,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市安迪·基尔帕特里克出版集团)一书中描述了他的生活;同时,罗杰·洛温斯坦(Roger Lowenstein)曾撰写《巴菲特:造就美国资本家》(Buffett:The Making of an American Capitalist)(1995年,纽约自由者之家出版社)。
  曾经激励过巴菲特本人的书包括菲利浦·A.费雷(Philip A.Fisher)所著的《培养投资理念》(Developing an lnvestment Philosophy)(1991年,美国太平洋出版集团)与本杰明·格雷安的《聪明的投资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巴菲特为后者——这部不朽著作的第四版作了序。
  
  征引著作
  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年度报告。
  《沃伦,巴菲特散记:美国公司的教训》劳伦斯·A.坎宁安著,美国坎宁安出版集团1997年出版。
  《聪明的投资者:可行的建议》本杰明·格雷安著,纽约哈泼·柯林出版社1985年出版。
  《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组合:掌握集中投资战略》罗伯特·G.哈格斯特龙著,纽约约翰·威利父子出版社1999年出版。
其他文献
三月的中原大地,草长莺飞。  3月14日,刚参加完全国人大会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曹朝阳就又马不停蹄地飞赴各橡胶企业调研……  他肩负着风神股份董事长、党委书记的职责,担子不可谓不重。而在2009年的8月份,曹朝阳又被任命为中国化工橡胶总公司总经理,挑起了振兴旗下多家橡胶企业的重担。   上任不久,他就提出,要用三至五年时间,把总公司打造成为国内效益最好、在全球有影响力的橡胶企业集团。  这样,他
期刊
股票投资    巴菲特的投资理论听起来过于简单,但并非言过其实,而是的确如此。不要听从投资顾问的劝说,认为投资是一件复杂的事情,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相反,要学会自己评价企业的根本价值与财政价值,按照自己的信念进行投资。    打破常规    为了有效投资,你必须准备违背一些流行的常识,打破常规的投资准则。因此:  ■ 不要将资金投入多笔生意。  ■ 不依赖外界分析。  ■ 不要每笔生意都投入小笔资
期刊
工厂管理者提高薪资,但仍招不到人   薪资上涨预示消费上升和经济的重新调整   人口与劳动经济着名学者蔡昉表示,中国沿海地区企业招工不足的麻烦可能演变成顽疾,并预示工资也将上调。   数千万民工春节返乡以来,劳动力短缺的情况恶化,这在出口贸易繁荣的沿海地区尤其明显。   中国政府认为短缺只是暂时的区域性现象。但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日方却持不同看法。   “中国民工短缺的问题肯定
期刊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又是国家文化部公布的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核心区,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文化资产。两年来泉州影剧院进行大胆改革,尝试新的经营管理思路,实现扭亏为盈。这充分证明了文化事业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可行性和广阔前景。资料显示,2009年美国的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25%,日本也达到了20%。而目前,泉州文化产业同全国一样
期刊
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目前大学生学学习状况,研究其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做好学风建设工作,哈工大(威海)管理学院于2010年3月份针对本院学生学习现状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表明:目前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关措施,对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调查方法及内容    本次调查对象为管理学院2006、2007、2008三个年级的
期刊
大师课堂   1领导一个团队  每个领导者都要完成某种任务和领导某个团队。要想像杰克·韦尔奇那样工作,你不仅要自己尽力做到最好,你还必须能让整个团队取得最佳成绩。    实用的领导艺术  作为团队领导,你的任务是根据工作职责去决定将干什么并实际干起来。这两方面都要通过会议、交流、授权、批准、创意和关系等六个高度实用的渠道来进行。运用这些领导艺术,往往要用到六个关键的步骤。  ●选择适当的人  ●有
期刊
5 开发变革力量   ●互联网怎样创造了无限商机   ●为什么到达最高点只是开始而不是结束   ●韦尔奇怎样发现GE剧增的订单背后潜在的危机   ●在公司里强行推行变革的方法显然是成功的   ●深入组织基层去鼓舞每一个人   ●通过专注于单一的、强有力的理念来把握战略的方法   ●无障碍沟通   ●依靠真诚、卓越的质量和人的因素来求生存    杰克·韦尔奇担任GE首脑的全部职业生涯是对他实事求是精
期刊
农村土地利用尤其是宅基地管理存在问题日益凸显,农村住宅建房占用耕地现象日益严重,直接危及耕地红线。本文以二次调查和规划修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主线,详细阐述了当前我国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用于建设项目的农村土地。目前依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并结合广大农村的现实状况,主要有三类:一是兴办乡镇企业及村办企业用地;二是农村建设住宅用地(
期刊
近年来国内外对企业绩效测量和管理的研究兴趣日渐浓厚,许多知名企业投入大量的资源从各个维度进行绩效评价。企业绩效评价经历了从总量指标评价到财务指标评价的过渡,并逐步实现了多因素评价与多层次评价互补、短期收益与长期收益平衡、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结合,建立了较为科学、规范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然而,现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仍然是以效益为核心,以财务指标反映结果,重点突出企业的经济效益,缺乏对环境、社会影响的评价
期刊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盐城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开发中,必须强化战略思维,实行科学开发,要按照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转变开发理念;要走资源“节约型”开发道路;要推行以低碳发展为方向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要统筹兼顾,把握重点,全面协调推进。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也是贯彻落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