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高考的提出主要是为了提高高中课堂教学质量,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新时代全方面、多领域人才。教师需要尽快適应新政策,调整教学策略,将知识点和实际运用相结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集基础知识、阅读写作于有机整体,把语文知识融合灵活运用,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生;语文阅读;阅读能力;提升
前言:
新高考政策的发布使得各省市的高考模式都有一定程度调整和改变。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不仅与阅读理解相关,更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文学素养和整体语文水平。如何在新高考背景下,对目前语文阅读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与改变、实现有效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悉心探究的内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帮助。
一、创设实际情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想要通过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是需要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阅读的教学往往早自习中学生重复性朗读课文、背诵指定内容,在课堂中针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究,分析其文学手法、写作特点、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机械的接受教师的灌输,没有对文章投入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无法带入情感,体会文学的美。教师应在教学课程中合理的融入情境,基于教材以及课文内容,挖掘生活中可以使用的素材进行有机渗透。
例如在学习必修一《雨巷》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雨声,展示阴雨天气箱子里被淋湿的石板路,让学生在相对真实沉浸的环境中阅读课文,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学生能够在听觉、视觉冲击的帮助下更迅速地进入情境;长此以往,学生会对阅读课产生期待与好奇,也更加对每一篇课文阅读的情境有自己的体会。
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能力
教师应意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尤其对于语文阅读的学习,只有学生真正有所思考和体会,才能算读懂了文章,对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教师只是学生学习道路中的指引者,为他们指明方向、提供必要的帮助,所以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探索、思考的能力。
以必修二《离骚》的学习为例。《离骚》是高中语文学习中最难学习的课文之一,不仅难在其中含有许多易错字,常出现在背诵默写考察中;更是难在对每一句文言文进行翻译后,理解屈原在每一句背后倾吐的心声和不甘。教师在讲解完基本生字词后,可以给予学生一定自由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对《离骚》进行分析和探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彼此交流自己的思想与感悟。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深度挖掘课本内容的核心,结合自己的认知,有条理地表达,由此训练学生自主思考体味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三、培养学生鉴赏品读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学生的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品读能力,这一部分在高考中也占大量考察篇幅,对学生的理解、欣赏品鉴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赏析课程中,学生很少拥有独立发掘课文内容的机会,往往是教师指出哪一部分是重点、哪一处表达了什么核心思想,学生机械记笔记,这使得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独立思考和理解文章带来困难。教师需要结合课本的内容,让学生能够通过对课文的品读,以自身的鉴赏水平与审美能力,形成自己的想法与体验。对文学作品的赏析不能够一概而论,不同学生的审美和理解能力,就能够出现不同的鉴赏分析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好词好段,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想法,评选出小组学生所认为的前三名,然后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共同探讨。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仅在课堂中,通过老师的讲解就能够完成的。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弊端,以积极的态度创新改革,在课堂中引入多种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可以提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某一些课堂环节,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活跃、更加有课堂的参与感,也在彼此的交流和讨论中听取别人的意见、学习到其他人的想法、产生思维的碰撞。在小组合作过程当中,学生也能够学会倾听和团结协作,提升综合素质。同时,教师也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将教学内容以视频或图片形式辅助教学,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脑海中有相应的画面,从而形成更加丰富的情感,拥有更加沉浸的阅读体验。
教师还可以创新,把枯燥的阅读练习变得有趣。例如在班级周期性展开朗诵比赛,结合当时所学单元的内容制定朗诵主题,可为诗歌朗诵、古诗词朗诵以及现代文朗诵。学生围绕主题挑选自己最喜爱的片段,从而自愿进行阅读练习。学生不仅能够整体把握这一单元的所学内容,也能够加强对于文章的理解,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五、重视拓展与积累
语文阅读的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课堂上进行语文阅读,在课外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以及知识的拓展与积累。例如学习完《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这一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蔡元培的生平事迹有所了解,对其演说中提到的相关内容自行查找资料进行拓展学习。学生可以由此更加了解北京大学的校史、蔡元培的人格魅力以及这篇演讲包含的感情。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学生的文学积累,可以让学生们准备积累本,在阅读练习中摘抄积累喜欢的词句或优质素材;教师可以周期性地让学生的积累本在班级流动,相互交换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把课本中的知识以及课外的文学内容进行整合,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一起文学素养。
总结: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养成终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渠道。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应当把握高中语文的特点以及高中学生的性格特征,结合上述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合理运用、及时调整优化,打造有效课堂,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和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在文学作品中得到熏陶。
参考文献:
[1]常娟.新高考下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J].读写算,2019,(8):87.
[2]申婧.分析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0):124.
[3]陈丽丽.新课改下高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6):56.
刘九红 江西省宜春中学 邮编 336000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生;语文阅读;阅读能力;提升
前言:
新高考政策的发布使得各省市的高考模式都有一定程度调整和改变。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不仅与阅读理解相关,更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文学素养和整体语文水平。如何在新高考背景下,对目前语文阅读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与改变、实现有效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悉心探究的内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帮助。
一、创设实际情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想要通过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是需要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阅读的教学往往早自习中学生重复性朗读课文、背诵指定内容,在课堂中针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究,分析其文学手法、写作特点、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机械的接受教师的灌输,没有对文章投入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无法带入情感,体会文学的美。教师应在教学课程中合理的融入情境,基于教材以及课文内容,挖掘生活中可以使用的素材进行有机渗透。
例如在学习必修一《雨巷》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雨声,展示阴雨天气箱子里被淋湿的石板路,让学生在相对真实沉浸的环境中阅读课文,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学生能够在听觉、视觉冲击的帮助下更迅速地进入情境;长此以往,学生会对阅读课产生期待与好奇,也更加对每一篇课文阅读的情境有自己的体会。
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能力
教师应意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尤其对于语文阅读的学习,只有学生真正有所思考和体会,才能算读懂了文章,对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教师只是学生学习道路中的指引者,为他们指明方向、提供必要的帮助,所以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探索、思考的能力。
以必修二《离骚》的学习为例。《离骚》是高中语文学习中最难学习的课文之一,不仅难在其中含有许多易错字,常出现在背诵默写考察中;更是难在对每一句文言文进行翻译后,理解屈原在每一句背后倾吐的心声和不甘。教师在讲解完基本生字词后,可以给予学生一定自由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对《离骚》进行分析和探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彼此交流自己的思想与感悟。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深度挖掘课本内容的核心,结合自己的认知,有条理地表达,由此训练学生自主思考体味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三、培养学生鉴赏品读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学生的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品读能力,这一部分在高考中也占大量考察篇幅,对学生的理解、欣赏品鉴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赏析课程中,学生很少拥有独立发掘课文内容的机会,往往是教师指出哪一部分是重点、哪一处表达了什么核心思想,学生机械记笔记,这使得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独立思考和理解文章带来困难。教师需要结合课本的内容,让学生能够通过对课文的品读,以自身的鉴赏水平与审美能力,形成自己的想法与体验。对文学作品的赏析不能够一概而论,不同学生的审美和理解能力,就能够出现不同的鉴赏分析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好词好段,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想法,评选出小组学生所认为的前三名,然后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共同探讨。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仅在课堂中,通过老师的讲解就能够完成的。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弊端,以积极的态度创新改革,在课堂中引入多种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可以提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某一些课堂环节,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活跃、更加有课堂的参与感,也在彼此的交流和讨论中听取别人的意见、学习到其他人的想法、产生思维的碰撞。在小组合作过程当中,学生也能够学会倾听和团结协作,提升综合素质。同时,教师也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将教学内容以视频或图片形式辅助教学,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脑海中有相应的画面,从而形成更加丰富的情感,拥有更加沉浸的阅读体验。
教师还可以创新,把枯燥的阅读练习变得有趣。例如在班级周期性展开朗诵比赛,结合当时所学单元的内容制定朗诵主题,可为诗歌朗诵、古诗词朗诵以及现代文朗诵。学生围绕主题挑选自己最喜爱的片段,从而自愿进行阅读练习。学生不仅能够整体把握这一单元的所学内容,也能够加强对于文章的理解,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五、重视拓展与积累
语文阅读的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课堂上进行语文阅读,在课外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以及知识的拓展与积累。例如学习完《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这一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蔡元培的生平事迹有所了解,对其演说中提到的相关内容自行查找资料进行拓展学习。学生可以由此更加了解北京大学的校史、蔡元培的人格魅力以及这篇演讲包含的感情。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学生的文学积累,可以让学生们准备积累本,在阅读练习中摘抄积累喜欢的词句或优质素材;教师可以周期性地让学生的积累本在班级流动,相互交换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把课本中的知识以及课外的文学内容进行整合,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一起文学素养。
总结: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养成终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渠道。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应当把握高中语文的特点以及高中学生的性格特征,结合上述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合理运用、及时调整优化,打造有效课堂,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和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在文学作品中得到熏陶。
参考文献:
[1]常娟.新高考下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J].读写算,2019,(8):87.
[2]申婧.分析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0):124.
[3]陈丽丽.新课改下高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6):56.
刘九红 江西省宜春中学 邮编 3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