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步多元化?回归专业化?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iyun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曾经有定论的话题,但这又是一个仍有生命力的难题。如今,政策风险、产业风险、贸易风险使得一些专一的企业处境艰难;而同时,一些斥巨资多元化的企业,也在为撒出去的投资“颗粒无收”而收缩回归。面临成长瓶颈时,企业如何掌握多元化的“度”?
  
  主持人 → 刘洲伟《21世纪经济报道》主编
  嘉 宾 → 王明夫 和君创业咨询集团董事长
   → 董扬 北汽控股总经理
   → 茅理翔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董事长
   → 王晶 新大陆集团董事长、《中外管理》杂志理事
  
  王明夫
  很多人对专业化和多元化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在界定多元化的问题上,首先存在的是对这个产业相关性的判断。如果选择专业化战略模式,会时常面临周期和产业衰败的风险;如果选择多元化,可能存在竞争力不足的风险。我觉得从风险意义上来讲,选哪种模式的风险系数都是一样的。专业化企业的成功概率最高,相关多元化其次,非相关多元化成功概率是最低的。但我想请大家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地方企业搞多元化经营非常成功。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特有的市场区格因素。
  
  董 扬
  越是竞争激烈,竞争比较充分的产业,专业化的要求就更强一些,或者是必须把专业化做好才能生存。因为越是竞争充分之后,做好做不好的差别就更大一些,你新进入之后就很难做到特别好。就我的领域,专业化很重要。我理解在一个产业专业化过程中间,周期变化并不增大风险,但是一个产业的衰落会增大风险。就我们汽车行业来讲,各个企业丧失发展机遇的比较少,而盲目投资的教训比较多。要注意越是经营好的时候越容易犯错误。所以多元化,看准了要做,会做了要做,不是看到别人做就去做。
  
  茅理翔
  我们明确是走专业化之路。理由也很简单:第一,企业文化、人才、技术不能输出的情况下,应该走专业化之路;第二,从国际产业分工的角度讲,越是精细化的情况下,市场规律也一定要搞专业化。实际上,专业化也是市场竞争走向有序化的一个必然选择。即使多元化能赚钱,但是对于它的品牌还是不利的。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精明,也希望企业搞专业化。方太这10年当中积累的品牌价值为什么这么高?原因是我们自己坚定不移走专业化之路,因为老百姓知道方太是什么?就是厨具。如果方太什么都做,对于它的信任度会减弱。所谓信任,就是信任品牌。我们要先强然后再大,最后一定要专、精、强。至少下一个10年我们绝对不会变。
  
  王 晶
  我们是比较典型的多元化企业,既有相关多元化,也有跨行业多元化。我觉得多元化还是专业化,要根据现在的外部环境以及企业现有的内部资源来抉择。要走多元化,首先要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你这个行业做好才能介入到第二个领域。现在整个外部环境有很大的变化,产业越来越细分,而且我们已经进入了微利时代,盈利空间越来越小,进入门槛也越来越高,这个时候要进入多元化就要非常谨慎。所以我觉得不管是走专业化还是走多元化,核心能力的建立是最重要的。
  
  责任编辑:萧三匝
其他文献
评选标准  入围对象为所有在中国注册的企业。《中外管理》杂志认为对中国企业管理做出贡献的企业,一定也是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公司,并持续多年在行业内获得骄人业绩。我们谨慎地对待那些因为某种特殊的环境条件而获得一时成功的企业。在和国内外多位管理学者的磋商研讨后,确定了入围条件:  管理杰出贡献奖  1.管理思想、管理模式被媒体、学界广为传播、研讨,并对中国企业管理产生巨大影响。  2.业绩成长在5
期刊
荣获“《中外管理》—2005年度中国企业管理特殊贡献奖”的10家优秀企业中,白沙集团是唯一的烟草企业,而白沙集团总裁卢平又是领奖精英中的唯一女嘉宾。这些不能不引人注意的特点,使得一向不事张扬的卢平,此番不得已成为了媒体与参会企业的焦点。  “我心飞翔,脚踏实地”。谈到管理的至高境界,站在领奖台上的卢平短短回应,悠然作答。而这八个字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禅机”?饶有兴趣的我们在会下找到了卢平,企望有所
期刊
“领导不是总裁,是榜样;不是挣钱最多的人,而是承担风险的人;不是推销自己的人,而是推动别人发展的人;不是管理者,而是创新者;不是发言者,而是聆听者。人们需要的是能够滋养灵魂的领导力。”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一起参与这个重要的会议。现在中国的经济已经不再是一个崛起中的经济了,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非常重要的经济力量,今天举行的会也反映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变化。这么多商界的领袖聚集一堂,一起来思考到底什么才
期刊
“我们一方面要有做事业的雄心,另外还需要一颗对公民的良心。”  如果你是一位拥有大量的财富、享有很多成就的企业家,或者是国有企业的负责人,无论你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我们都应该有一个共同的责任,就是你一定要对社会尽到责任。  提到微软的创办人比尔·盖茨,起码美国人里至少有一半都会佩服他,因为他是全世界最有钱的企业家。另外还有一半人会尊敬他,这并不是因为他有钱,而是因为他创造了、捐助了全世界最大的基金
期刊
中国市场开始成熟与仍不成熟相交融的双重风险在2005年更加显现。政策调控、牌照发放、行业波动、突发危机此起彼伏。与此同时,能源短缺、原材料涨价又来势汹汹……2006年我们怎么办?  主持人→ 杨光 《中外管理》杂志执行主编   嘉 宾→ 刘晓光 首创集团总经理   → 施永青 香港中原集团主席   → 文宗瑜 国家财政部资本市场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 李光斗 李光斗品牌营销机构首席策划  → 李
期刊
“我们中国遭遇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是中国更深层次、更大范围地参与了全球化。我们要以一种平常心来对待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冷静、理智地处理好这个问题。”  现在我就全球化和贸易保护的问题谈一谈我的看法。最近贸易保护非常猖獗,大家对贸易保护也非常关心。因此会议主办方起了一个很好的题目,就是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的新思维。  为什么会产生贸易保护?  其实,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生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有非常直接
期刊
面对世界的不安,面对西方的反弹,人们不禁问:在西方强势市场面前,中国企业能否逆风实现“弱势并购”?中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的“天时”何时才到?同时我们为跨国并购做好准备了吗?  主持人→ 刘持金 泛太平洋管理研究中心总裁  嘉宾→ 麦维德 波士顿管理咨询公司副总裁  → 赵晋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 王巍 万盟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  → 汤敏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期刊
实现“中国创造”的基础与空间从何而来?我们缺少资金,缺少技术,缺少人才,缺少品牌,缺少标准……这一切仅靠我们坐拥的市场能换到吗?“自主品牌”在现阶段是否“一厢情愿”,甚至“揠苗助长”?  主持人→ 杨光《中外管理》杂志执行主编  嘉 宾→ 景文学 中企联中日经济合理化推进中心常务理事  → 张仲文 松下中国副董事长、《中外管理》杂志顾问  → 白慧敏 联想集团副总裁  → 罗晓明 吉利控股集团副总
期刊
管理有没有“中式”与“西式”之分?如果有,“中国式管理”现阶段究竟该解决什么问题?“中国式管理”要在多大程度上借鉴、融合“西方式管理”?    主持人→ 林正大 北京圣吉企管顾问公司总裁  嘉 宾→ 艾丰 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  → 李志强 清华紫光总裁  → 彭泓基 香港中华智慧管理学会会长  → 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作者    艾 丰  我们应该有中国式管理。所谓中国式管理,一是适合中国国情
期刊
在中国文化下,西方舶来的领导力与权力铁腕、领袖魅力等本土基因的关系究竟该是怎样的?带有人文儒雅色彩的领导力能否与员工低学历、劳动密集型的中国企业现状相结合?   主持人→ 陈伟鸿 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主持人   嘉 宾→ 比尔·波拉德 美国服务大师公司名誉董事长、美国杜拉克基金会董事   → 王建民 波音中国区总裁   → 王林祥 鄂尔多斯集团总裁、《中外管理》杂志副理事长   → 刘积仁 东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