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一年级课堂教学的难点不在于教学内容的设计,而在于学生课堂规范的保持和学习意识的激发。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看起来变化并不大,但对这个年纪的学生而言,周围环境和课堂氛围的改变,在他们的心理感受中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一年级教师要想完成数学课堂的构建,必须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状态有所了解。本文从幼小衔接的角度,对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的构建和展开进行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幼小衔接;数学;课堂教学
引言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是小学一年级教学必须面对的重点问题。学生虽然经过幼儿园的学习训练,能够快速适应学校环境,但是幼兒园教学与小学教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学生面对的不仅是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且是学习任务、学校规则的改变。一年级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而且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思路,培养新的课堂习惯。一年级数学教师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并不是如何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述,而是如何让学生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自己正在学习。
一、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1.学生规则意识淡薄,课堂秩序难以维持
小学一年级入学,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仍处于幼儿园时的状态,上课时不按照座位坐、争抢东西、随便说话、随意出入教室等,这些行为都让小学一年级的课堂秩序难以维持。尽管教师会在入学之初就对学生讲解学校规定和课堂秩序,但一年级学生本身的自制力和自控力都稍显不足,单靠教师宣教收效甚微。
2.学生注意力分散,学习兴趣不够稳定
进入小学之后,教师必须要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但在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刺激吸引过去,对学习也缺乏稳定的兴趣。一年级学生对待学习更像是玩耍,如果学习过程和知识内容很有趣,他们就会被吸引;一旦他们觉得不再感兴趣,就立刻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
3.学生课堂坐姿、书写姿势等都不规范
虽然现在的一年级学生都经过幼儿园教育,但小学与幼儿园之间的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幼儿园教育主要集中于帮助学生建立同伴关系、促进社会性发展,学习并不是教育重点;但到了小学,学习成为教学的中心任务。学生在幼儿园时期养成的坐姿习惯、书写方式等,大多都不符合小学阶段课堂学习的要求。
二、构建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策略
1.调整节奏,提高学生对小学课堂的适应性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环境转移到小学课堂之中,肯定无法迅速适应小学课堂节奏。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根据幼儿园学生上课的节奏,对课堂教学节奏进行调整,逐步增加教学时间,循序渐进。在幼儿园时,学生每节课只有30分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也以动手操作为主;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也可以将教学时间控制在30分钟,之后的15分钟可以安排成教学游戏或练习活动,同时利用教具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完成数学学习。比如在学习《1-5的认识》一节时,教师就可以给每个学生准备塑料小棒的教具,让学生一边摆放塑料小棒,一边进行数字学习。
2.结合游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年级学生对学习并没有清晰的概念,他们更多将课堂教学也当成游戏过程,这也是课堂开始的几分钟内,学生能够聚精会神的原因。但小学生注意力稳定性差,一旦他们觉得学习过程不够有趣,就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对象上去。小学教师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注意稳定性,形成学习能力,但在这之前,也要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插入游戏,作为新奇刺激吸引学生注意,并通过游戏的趣味性尽量延长学生注意的保持时间,并借此机会将学生的关注点转移到数学知识上去。比如,在学习《认识钟表》一节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设计一个抢答游戏,实现准备好多张不同时刻的表盘图片,让学生在识别出图片中时刻的瞬间抢答,并对抢答成功、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奖励。
3.联系生活,维持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专注度
一年级学生生活阅历少,最熟悉的就是家庭环境,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元素,能够有效安抚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另外,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能够让学生发现学习的新方法,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和自主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学习《位置》一节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试着描述家中客厅里电视、茶几、沙发等物质的摆放,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对位置概念的理解也得到深化。
结语
幼小衔接问题的解决直接影响着学生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状态,对学生之后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培养也有很大影响。虽然进入小学一年级,但学生大部分还保留着幼儿园时的行为习惯,很难遵守课堂秩序。一年级教师不光要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转变学习思路,还要带领学生建立起新的学习习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数学教师在进行一年级学科教育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和每节课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 裴蕾丝, 尚俊杰. 学习科学视野下的数学教育游戏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以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理论与争鸣, 2019(1): 94-105.
[2] 周香. 小学一年级课堂教学中幼小衔接的现状与分析[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 2011(4): 13-14,15.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幼小衔接;数学;课堂教学
引言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是小学一年级教学必须面对的重点问题。学生虽然经过幼儿园的学习训练,能够快速适应学校环境,但是幼兒园教学与小学教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学生面对的不仅是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且是学习任务、学校规则的改变。一年级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而且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思路,培养新的课堂习惯。一年级数学教师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并不是如何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述,而是如何让学生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自己正在学习。
一、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1.学生规则意识淡薄,课堂秩序难以维持
小学一年级入学,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仍处于幼儿园时的状态,上课时不按照座位坐、争抢东西、随便说话、随意出入教室等,这些行为都让小学一年级的课堂秩序难以维持。尽管教师会在入学之初就对学生讲解学校规定和课堂秩序,但一年级学生本身的自制力和自控力都稍显不足,单靠教师宣教收效甚微。
2.学生注意力分散,学习兴趣不够稳定
进入小学之后,教师必须要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但在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刺激吸引过去,对学习也缺乏稳定的兴趣。一年级学生对待学习更像是玩耍,如果学习过程和知识内容很有趣,他们就会被吸引;一旦他们觉得不再感兴趣,就立刻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
3.学生课堂坐姿、书写姿势等都不规范
虽然现在的一年级学生都经过幼儿园教育,但小学与幼儿园之间的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幼儿园教育主要集中于帮助学生建立同伴关系、促进社会性发展,学习并不是教育重点;但到了小学,学习成为教学的中心任务。学生在幼儿园时期养成的坐姿习惯、书写方式等,大多都不符合小学阶段课堂学习的要求。
二、构建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策略
1.调整节奏,提高学生对小学课堂的适应性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环境转移到小学课堂之中,肯定无法迅速适应小学课堂节奏。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根据幼儿园学生上课的节奏,对课堂教学节奏进行调整,逐步增加教学时间,循序渐进。在幼儿园时,学生每节课只有30分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也以动手操作为主;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也可以将教学时间控制在30分钟,之后的15分钟可以安排成教学游戏或练习活动,同时利用教具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完成数学学习。比如在学习《1-5的认识》一节时,教师就可以给每个学生准备塑料小棒的教具,让学生一边摆放塑料小棒,一边进行数字学习。
2.结合游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年级学生对学习并没有清晰的概念,他们更多将课堂教学也当成游戏过程,这也是课堂开始的几分钟内,学生能够聚精会神的原因。但小学生注意力稳定性差,一旦他们觉得学习过程不够有趣,就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对象上去。小学教师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注意稳定性,形成学习能力,但在这之前,也要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插入游戏,作为新奇刺激吸引学生注意,并通过游戏的趣味性尽量延长学生注意的保持时间,并借此机会将学生的关注点转移到数学知识上去。比如,在学习《认识钟表》一节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设计一个抢答游戏,实现准备好多张不同时刻的表盘图片,让学生在识别出图片中时刻的瞬间抢答,并对抢答成功、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奖励。
3.联系生活,维持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专注度
一年级学生生活阅历少,最熟悉的就是家庭环境,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元素,能够有效安抚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另外,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能够让学生发现学习的新方法,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和自主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学习《位置》一节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试着描述家中客厅里电视、茶几、沙发等物质的摆放,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对位置概念的理解也得到深化。
结语
幼小衔接问题的解决直接影响着学生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状态,对学生之后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培养也有很大影响。虽然进入小学一年级,但学生大部分还保留着幼儿园时的行为习惯,很难遵守课堂秩序。一年级教师不光要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转变学习思路,还要带领学生建立起新的学习习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数学教师在进行一年级学科教育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和每节课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 裴蕾丝, 尚俊杰. 学习科学视野下的数学教育游戏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以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理论与争鸣, 2019(1): 94-105.
[2] 周香. 小学一年级课堂教学中幼小衔接的现状与分析[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 2011(4): 1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