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高效复习三字诀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on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的学习应当包括四个维度——文言、文章、文学、文化。不但要教学文言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还要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文学特色和文化内涵。在文言文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笔者依据新课标理念,对高三文言文复习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概括为“读”“悟”“创”——“三字诀”。现浅谈如下:
  
  一.读
  
  文言文的语言很讲究语气、语调、语势、语感,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如果不朗读,很难把握作品中应有的感情、特色,因此,加强诵读,含英咀华,潜移默化,可以使学生汲取语言营养,积累词句,培养语感,脱口而出,出口成章,使古人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诵读要讲究方法。复习文言文时,我们要求每篇课文必读两遍。第一遍连注释一起读,重点读注释,解义;第二遍,通读全篇,如有背诵,复习背诵。这一步,是放在课后进行的,以学生个体的活动为主,目的在于熟悉课文内容。在课堂上进行文言文复习时,要带学生品读精彩语段,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加深体验和领悟,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形成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腹有诗书气自华”,诵读的过程就是学生语言、思想、人生境界提升的过程。因此,除了课本要求背诵的内容,教师还要理直气壮地让学生背诵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有用的东西,如《报任安书》中的“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一段虽然没有要求背诵,但排比段落,再加上对偶的语言形式,读来气势如虹,尤其是作者那种坚毅和自信、那种直面人生的勇气、在逆境中发愤的高尚人格,必然对学生的心理、情感、思维产生强烈的影响。背诵本身就是一种体验、熏陶,课文的语言、情感、文字在学生心中沉淀,久而久之形成文化基础,形成思想意识。
  
  二.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决定了我们文言文复习不仅要总结文言知识点的规律,更要感性领悟,注重品味语言、咀嚼意蕴。文言教材多为经典,文笔优美,内蕴深厚,熔铸着古人对纷繁世事的细致体察、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和反思,因此,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一定要联系历史,根据人物生活的背景和事件的前因后果,在历史的氛围中感悟文章的主旨。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感悟,沉浸在古文中与古人同喜共悲,在理解、体味、批判、反思中受到情感上的熏陶,获得思想上的启迪,从而享受复习文言文的审美乐趣。
  感悟除了涵咏品味,还包括整理课文素材。就是对课文素材进行分类整理。如选取一些思想厚重的人物建立人物列表。比如屈原,我们可整理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积累词句:“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忧国忧民,而楚怀王亲倭远贤,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不合流同污,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悲情汩罗。粽香千里,鹤起湖湘,衔粽而飞。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瑾瑜比洁,日月争光,光照千古!”
  人物可以是现实中的名人,如:孔子、庄子、孟子、韩非、屈原、项羽、刘邦、李斯、王羲之、勾践、嬴政、王勃、李白、杜甫、苏轼等;也可以是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林冲、鲁智深、周瑜、诸葛亮、马谡。胸中有了这些人物,考试时,学生可以先罗列一些人物在草稿纸上,然后凭借这些人物,就会激活大量的事实。
  
  三.创
  
  “创”就是在学生思考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认识传统文化,从人生、生活的层面上进行思想提升,做到去粗取精,古为今用,并把认识写成文章,并且在班级交流展示。
  如复习《高祖本纪》《项羽本纪》这两篇文章,设计题目让学生去写文章,比如“我看刘邦”“项羽性格分析”,引导学生将平时零散掌握。
  
  张红宇,教师,现居江苏沭阳。
其他文献
目前,中学文言文教学面临着一个无法回避的尴尬局面:从表面上看,一般教师愿意教文言文,学生也似乎愿意学,因为只要多花些工夫在背诵上就可以使成绩有所提高;而实际上却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真是“厌声载道”。探索文言文教学的出路,走出文言文教学的困境,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遗憾的是对目前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弊端及根治的办法似乎缺乏热烈的讨论和行之有效的操作指导,破之有余,立之不足。      一.文言文教学难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逐步推行的过程中,我们对教学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但是,不管我们的教学如何改变,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我们的课堂有效——也就是说我们要提倡有效的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就是教师在遵守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体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新课程要求教师拥有有效
方格子是近几年来备受关注的作家之一。她的短篇小说直面当下的现实生活,着力挖掘底层民众的的生存状况,进而展现出她对社会对人生的困惑和质疑,内敛冷峻的笔触底下隐含着一颗热衷于社会批判的灵魂。著名评论家洪治纲先生在谈到方格子时说:“她是一位颇有潜力的作家,并且正处于一种螺旋式攀升的重要阶段。”这句评语是很中肯的。从《锦衣玉食的生活》《像鞋一样的爱情》到《兆吉》,她的小说叙述形式一直在发生变化,但是其关注
教材既是教师传道解惑的工具和依据,又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和准绳。那么,如何用好教材而又不被教材束缚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不妨就教材做文章,填补教材的一些“空白”,使教学既不散漫若野马脱缰又灵动着炫目的创新火花。这里所谓的填补语文教材的“空白”,并不是像做填空题那样对教材做简单的填充,而是以补叙、扩充、续写等多种创新方式,完整、细化教材原有内容,使之更具体、圆实和饱满,从而拉伸学生的思维触角,提升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语文教学。如今,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载体的应用已日渐普及,就连农村学校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带来的教学改革也日渐接受,因为它所带来的效能是显而易见的。  现代教育媒体主要包括放映性媒体和放音性媒体,通常有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缩影性资料、电脑化资料等。现代教育媒体是现代教育信息的传递工具,它集声、像、图、文于一体,由于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能
诵读,是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主要途径,是学生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切实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的必由之路。诵读如此重要。可在语文教学中常常被人忽略。    一、诵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诵读是体现语文能力的一项基本功  “识文断字”是过去人们对读书人的通常认识。应该说它直观地反映了读书人所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语文素质的一种外在反映。可以说,诵读是体现语文能力的一项基本功。  任何一
古人云:“一篇之妙,在乎落句。”的确,好的文章结尾应该像“豹尾”一样,短小精悍,刚劲有力,这样能产生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效果。巧用“豹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巧用比喻,凸显文采    采用比喻的修辞方式结尾,既生动形象,蕴含哲理,又文采飞扬,让人赏心悦目,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如《妈妈的驼背》的结尾:  “妈妈的背过早地驼了,但妈妈的生命之树却始终笔直地挺立在岁月的沧桑
这是一篇以小见大地反映底层生活的小说,写的是在黄庄这个南方小山村里发生的几起乡村事件。故事本身新意不多,但胜在内蕴丰富,有进行多重解读的可能性。在这些看似单调乏味的故事背后,我们可以依稀窥见生长在黄庄这块土地上的秘密,感受到在时代变迁中封闭落后的乡村与外面世界的牵连和冲突。  说是乡村事件,其实作者的笔触并不局限于讲故事,更准确地说,小说是通过梳理几起事件的来龙去脉,概述了黄庄从建国初期到文革结束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也是多元的,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那么,短短的45分钟课堂,教师应该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呢?教师像绘画艺术中的画家一样“蜻蜓点水”,给学生留出大片“空白”,实在是一个上上策!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除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科学、课堂容量适度、读书指导精要、讲解深入浅出、点拨引
模仿是人的天性。一个人的成长过程离不开模仿,从婴儿的呀呀学语,到青少年时期的“追星”,就是典型的模仿现象。写作也有模仿,文学的起源之一不是就有一种“模仿说”吗?作文教学上经常会遇到模仿,只是我们或者没有意识到,或者即有也淡化了这种说法。其实教学的课文就是例子,通过学习例子,要求学生写出类似文章,说白了就是模仿。应该说,模仿在作文教学中很普遍,很广泛。  现实教学中,包括教师与学生,都往往缺少模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