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增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35948306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教得好不如问得好。”设计合理、有价值的问题,能引导学生开发思维,走进文本,是探究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发学生的潜能。因此,好的提问能带动一堂课。
  一、当前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
  1. “全、空、泛”。课堂提问有很多技巧。如果所提问题过于繁碎,就会使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思考,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这样一来,不仅会使课堂没有明确的教学中心,还会使学生盲目被动地被牵着走,导致学生疲惫不堪、跟不上节奏、思维受到压抑,而且课堂教学也会收获甚微,有走过场的嫌疑。
  2.提问肤浅。问题设计过于简单,许多教师常常仅以一般疑问句的形式进行提问,学生只能回答是或者不是、好或者不好、对或者不对。这样的提问根本没有价值,学生不假思索,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直接作答,这样的提问根本不利于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形成,和当前的教育观念相悖,也收不到预想的效果。
  3.预设性提问的限制。提问成为牵引着学生向教师的“教案”设计靠近的阶梯,“问题群”的接连出现成为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桥梁,“随口而至”的问与答没有丝毫的美感和激发力,使之成为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枷锁。学生的求知欲无法得到扩张与满足,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此被抹杀,发散性提问、拓展性提问也就无从谈起。
  二、提高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1.找突破点,抓住文本的主问题
  课堂问题设计应该是“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能主导文本研读、对话的大方向,提纲挈领地引导学生纵览全局、感悟全篇,做到一“问”立骨,最大限度地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来参与思考讨论和探究学习。
  (1)抓住关键环节设计问题,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可提问:全家人开始为什么要“盼于勒”?于勒到底是个什么人?他到哪儿去了?家里人后来为什么又要“躲于勒”?这几个问题的设计,能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生理清情节之后,文本的中心就显而易见。(2)从结尾入手设计问题。如《捕蛇者说》的结尾是“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此句是文章的中心句,那文章是怎样紧紧围绕此句话展开的?在认真阅读全文后,学生可从捕蛇的缘由、蒋氏的捕蛇生活和乡邻的交税生活对比入手,探究造成捕蛇者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这样的问题设计,把课文环境、人物、情节三大要素及其作用和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全包含在内。
  2.寻找契合点,激发学生兴趣
  寻求学生兴趣与课堂的契合点,抓住学生最感兴趣而又同文章重难点有着紧密的联系的问题,也是设计出富有价值的课堂问题的关键。如我在教学《曹刿论战》时,在分析了曹刿的“远谋”和鲁庄公的“鄙陋”后,在学生的兴趣聚焦于曹刿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上时,我顺势提问:“在长勺之战中,显然,曹刿的远谋是举足轻重的,但是否能少了鲁庄公的一臂之力呢?鲁庄公身上除了鄙陋以外,是否一无是处了呢?”话音刚落,整个课堂又炸开了锅,课堂教学变得充满挑战性、探究性和趣味性。所以说,解决问题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提出具有创意的问题。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平静的湖面,那么教师的提问应该像投入湖中心的一颗石块,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叩开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
  3.问题有坡度,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比如我在教学《台阶》一文时,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并思考下列四个问题:(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2)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样?(4)既然父亲造的是新屋,为什么题目不叫“新屋”而叫“台阶”?
  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是从表象到实质,从情节到思想,让学生循序渐进,拨开文本的面纱,感悟文本的思想内涵。
  4.尊重个性,激发发散性思维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明确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置开放性问题,全面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使学生用独特的视角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本着尊重学生个性的原则,教师可从文本的主旨设问,如我在教学《送行》时,学生在理解课文后,我提出课文的主旨是什么,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主要产生了四种见解:(1)反对繁文缛节,主张真情实感。(2)真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假的东西不一定没有价值。真与假是相对的,是可以互相转化的。(3)表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虚伪。(4)只要根据市场需求,找到合适的岗位,并在岗位上付出真情,就能获得成功,就能做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心灵得到了一个又一个独特的体验,这对每一个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收获。
  “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心脏。所以,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对话,提升阅读文本的能力。
其他文献
最近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全市课内比教学优质课竞赛活动,这次活动搭建了教师能力展示的新平台,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让我们感受到了教育方式的再次变革、教学理念的再次更新。在这次活动中我执教的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6.2一次函数》获得一等奖,现将这节课的所思所想写下来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对本节课的认识及设计思路  一次函数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它是建立在学生对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函数的认识基
数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也是一门基础学科,数学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学内容,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努力,及时总结经验和发现规律,才能使“教本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基本原则得到体现和落实。  寒暑易节、冬去春来,岁月的流逝送走了一届届毕业生,迎来了一批批新学生。俗话说的好:生命在于运动,财富在于积累。数学教学也是如此,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的磨砺,让笔者在辛勤耕
1939年,为打破日军对中国抗战外援物资的封锁,中国政府决定修筑昆明至缅甸仰光的铁路运输线,其中云县幸福顺南定河至孟定清水河工段,1940年开工至1942年春季缅甸沦陷停工,其
常言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教育学指出,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双向互动、有效沟通、深刻交流、观念碰撞的发展过程。互动性、双边性,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性。提问作为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深入交流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之一,在促进学生认识新知、解析问题、思考分析,提升教学活动实效和学生学习技能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教师讲、学生记”的
合作探究式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其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以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的方式进行分析、探究的一种教学方式。然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合作式探究,这是现阶段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其实质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与合作,最终获得知识的过程。合作探究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增强师生之间、
词汇是一门语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生要熟练掌握1500个左右的单词以及200多个日常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但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的词汇量根本达不到这个要求,这使得他们在平时的作业和考试中经常受挫,从而影响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初中英语教学的一大重点就是要引导学生牢记单词并学会运用单词。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一下初中
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写作是考核方式之一。经调查,一些学生在写作时就心生畏惧,不知从何写起。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写作训练能够让学生的词汇和句型得到巩固和强化,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一、常见问题  1.词汇量匮乏。学生掌握的词汇较少,一些语句在脑中整理好之后却不会写句中的单词。如“这件事情迫在眉睫”,学生不会用英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存在阅读能力低、阅读习惯差、阅读方法错误等问题。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必须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为目标,结合实际制定教学策略,以达到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目的。  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初中英语教师要合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有效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英语
英语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英语词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英语词汇教学由传统的背诵式逐渐向理解记忆式转变,而当前的中学英语教材中的词汇量显著增多,面对这样的困境,本文提出利用“语境教学理论”来促进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发展。  一、 语境理论的内涵  语境指的是事情发生的背景、场景以及所涉及的语言对象。具体到英语词汇教学中,语境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教师传播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中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都很强,初中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中学生的这种心理,将其转化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开展趣味教学,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高效地开展初中英语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英语课堂中享受学习英语的乐趣。理论探究及教学实践证明,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