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法”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imin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注法”作为一种阅读方式,在中国古今有之。谓之评点,是将自己的疑问、点评、心得等用精炼的语言写在原文的“天头”、“地脚”、“行间”、“旁空”处。“批注法”在语文教学领域很受推崇。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哪种学习方式更适合学生呢?
  目前学生听惯了教师的“满堂灌”,习惯了“洗耳恭听”,要改变现状。让学生主动阅读、主动理解、思考。提出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批注法”教学,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一、预习批注
  
  初一学生刚入学,我们就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每节课给学生指出阅读的页数,给学生提出阅读的注意事项,阅读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某一个词语、一句话、一道题目,是“明白”、“不懂”、“好像知道点儿什么又不太明白”、“问题卡在哪儿”。结果学生在书上标注了符号:“√”、“×”、“?”、“△”等及文字说明,孩子们开始阅读了。
  
  二、课堂批注
  
  由于学生已经进行了预习,所以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可灵活多变,“擂台赛”、“问题大比拼”、“对口令”、“夺红旗”等,使学生的问题逐一减少。这时学生的批注发生了变化,有的是问号没有了,有的更多了,书上的文字也多了。同时,我们要求学生。对每一个问题都要写出批注(对与错的理由,为什么这样做的理由),及教师点拨时的方法、思路、知识点等等。此过程要求一开始要慢,让学生适应。培养他们的兴趣。
  
  三、写作业,做练习时批注
  
  此时的批注实际是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掌握程度。有的学生批注有条有理,有的写不出。这证明了孩子们的发展不同。教师针对不同情况“对症下药”。有的学生“吃不饱的多吃点”,“吃不下的少吃点”,让他们各尽所能,这样教师对每个学生心中有数。为此,要求标准当然也不一样,使学生们乐得其所,不再有压力和负担,每个人尽心尽力即可。经过一年多的利用“批注法”学习,学生们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尤其是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一种快乐。
  “批注法”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潜能,此学习方法。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现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飞扬的个性。更能引导学生的探究和反思。通过对比、联想、推理、归纳、掌握知识的深度,促进智力的发展,形成独立获取和运用知识信息的兴趣、能力、意识和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其综合素质。
其他文献
多年来,迟子建一直固守着她心灵的一隅,向我们传达着她对世界不断演进的认识。读罢她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之后,同样明确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并且被它别样的深度和厚度深深地感动。  迟子建的笔下更多的是书写生活的缺憾和苦痛,这种种的不如意和生活的欢乐幸福一起构成了生活的本相,一切无从逃避。《逝川》的女主人公吉喜美丽善良能干,可这些美好的品质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却使她操劳一世,孤独一生。《亲亲土豆》中秦山夫妇
期刊
提问是阅读教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无论是教材里面的课后习题,还是课堂实用的教案,或者是实际进行的课堂教学。都有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的大量的提问。由于文本内容、教育对象、教学目的、设题角度、教师个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针对同一课文设计的提问往往各有不同,千差万别,具有个别性、即时性的特点。这样的局面,造成一种现实就是,似乎阅读教学的提问方式、方法不具有普适性,什么样的提问是合适的、恰当的,似乎没有具体的要求
期刊
综观中国诗歌史,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已逝、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惆怅。缤纷的落花,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伤春主题的核心。而这片片落英中,杨花却有些特别。别的花只有盛开枝头,绿叶相扶,才会格外妖娆。杨花却是要离开枝头飞起来,才能给春天增添一种况味。古人把柳絮称作杨花,本身就有感情色彩。把这样一种絮状物叫做花,至少有一种喜爱的表示。  晏殊的“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潆乱扑行人面
期刊
以悼念亡妻、表达伉俪情深为题材的悼亡词,在中国古代词史上,虽数量不多。但几乎篇篇皆有撼人心旌的艺术魅力。其中。以记梦形式写就的悼亡词。更具凄美色彩。常令人潸然泪下,不忍卒读。迷离恍惚的梦境往往不受时空限制,能曲折变形地反映最真实最隐微的情感。从而有哀婉凄绝之姿,倍受词人青睐。北宋的苏轼,清初的纳兰性德就是以梦境抒写哀思的卓越词人。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开悼亡词之先河,千载而下,广
期刊
1774年莱比锡秋季博览会开幕时,《少年维特的烦恼》面世了,它像一块巨石扔进当时一潭死水似的沉寂的社会,激起层层波澜。一代人的心翻腾了。千千万万人的心里燃起炽烈的热情,许多人对小说中美妙的爱情描写大为赞叹。也有些人忧心忡忡。认为这种狂热的激情将导致道德沦丧。爱情,这种既具有审美形式的感官愉悦和激情浪漫,又具有相磨相厮的血肉慰藉和情感交汇。同时更赋予生命和世界意义和价值的美好事物,由于其具有了多层面
期刊
“咬文嚼字”一词,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它真的不好吗?读了《咬文嚼字》这篇文章后,口齿生香,不仅为朱光潜先生的独到见解拍案叫绝,更能深刻地领悟什么叫“言之有物”,什么叫“言之有序”。  一、文笔灵活,法度谨严。议论文的写作通常多用“开门见山”之法,在文章的开篇树立观点。然后作者再根据自己树立的观点进行分析评论。但本文却充分地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期刊
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相当一部分师生重视课堂教学。忽略课外阅读。以传授知识、应付考试为轴心,忽视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课外阅读是中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课外阅读能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创造智力的背景。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也说:“立身以立学为先,
期刊
“导语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为进入新课而讲述的一段简要的、扣动学生心弦,激起学生思维浪花的、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的话。”导语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指明学生思维的方向。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导语虽占时间不长,但能让学生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课堂学习中,掌握新知识,探索新问题,起到
期刊
有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锤炼打造的是语言精华;有人“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垂手而得的亦是妙作佳篇。无论“锤炼”或“天成”的都是在生活阅历的厚积下、审美意趣的触发下、时代思潮的冲击下自主创作而成的。而如今要在短短的初中三年中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教师该怎样指导?  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
期刊
现今的职校生语文基础知识普遍差,平时对基础课不重视,一提到写作文更是叫苦连天,对应用文写作普遍缺乏学习兴趣,这是应用文教学长期处于低效的一个症结。要解开这个症结,应先让学生产生学习写的应用文兴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应用文“它很有用”。  兴趣是在一定的需要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主体产生某种需要的时候。就会对周围环境中能满足其需要的事物优先注意。美国心理学家和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