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公益诉讼主体探析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_zhiji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在民事诉讼修正案被引入,全社会为之关注。对于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的确定,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争论。在公益诉讼领域,主体的多元化已是发展趋势。本文从民事诉讼法的55条开始分析公民的民事公益诉讼起诉权的享有,这对于最后确定谁是民事公益诉讼资格主体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事诉讼;公益诉讼;诉讼主体;起诉权
  一、引言
  随着我国近30多年的高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良好,但是在努力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却出现很多的污染环境案件、侵害大家利益的“公害案件”和损害大众消费者利益的案件。最新修正的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二、民事公益诉讼主体明确之必要性
  首先,民事公益诉讼的先决条件是诉讼主体地存在。原告和被告一般会在诉讼出现,正是因为两者之间的利益的分配才会出现分歧,当私力救济再也无法调和的时候,运用司法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确定,可以使法院充分了解案件的诉讼标的以及诉讼当事人的想法,以及如何对案件所涉及的利益进行保护。
  其次,诉讼主体的确定保障民事公益诉讼目的的实现途径之一。传统的观点是把民事诉讼主体严格限制在了直接利益之下,于是就使得很多间接利益受害人因为没有法律所保护的诉讼资格从而丧失了诉讼权利。社会实践证实不仅不能及时的保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并且还会使得直接利益的当事人提起诉讼的力量显得十分单薄,从而与民事诉讼中的公平原则背道而驰。对于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进行确定,如果明确了主体的权利义务,可以使他们在社会的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能及时的行使权力从而维护了公共利益,实现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建立的目的。
  三、应当增加公民作为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
  从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来看,其将公民个人排除在公益诉讼主体范围之外,不利于通过公民参与发起公益诉讼,起到纠正违法行为、促进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作用。
  (一)将公民排除在民事公益诉讼外的原因分析
  1.“直接利害关系原则”的限制。《民事诉讼法》第119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即: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本身就是对固有民事诉讼制度的一种改革。应当承认,“直接利害关系原则”对于避免当事人滥用诉权、节约司法资源具有一定的作用,但随着社会进步和现代法治发展,这种严格的“直接利害关系原则”越来越不利于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一方面是危害的范围和程度不断增强,另一面对受害者的救济手段和对违法者惩罚措施则是极度匮乏。有的当事人虽然在长期努力后胜诉,但法院往往只针对此案起诉人的直接经济损失予以判决,无法禁止被告以相同的侵权行为对其他关系人利益的损害,其结果只能是保护了个人私益而失去了对公共利益的维护。
  2.忽视了个人在公共的利益面前所发挥的作用。虽然当前我国还没公民个人进行民事公益诉讼胜诉的案例,但是公民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此前有知名律师郝劲松通过个人提起公益诉讼,推动了火车上的餐车开具发票,地铁火车站台修建公厕和涉及对乙肝歧视的多个个体诉讼等等,最后也推动有关部门采纳其观点。又如北大法学院师生就松花江水污染案件起诉失败之后,国家环保总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等法律法规,直接对造成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吉林石化分公司处以100万罚款,①虽然这只是一个依靠行政手段所得到差强人意的处理结果,但也开创了建国以来环保部门罚款的最高记录。
  四、赋予公民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理由
  (一)公民参加民事公益诉讼有宪法依据。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人民依照法律的规定,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其中重要的一面,由宪法赋予:人民大众依法定的程序把管理国家的事务和社会的事务权力委托给了国家机关进行行使。另外,为了真正的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同样也保留了人民大众可以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如果民事的违法行为严重侵犯公共利益时候,人民大众有权依照法律通过民事公益诉讼从而来进行行使管理国家事务地权力。这样使宪法所规定的社会主义式的民主在诉讼领域内进行制度化、法律化的拓展。
  (二)建设我国法治社会需要法律赋予普通公民大众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路径,给予公民以公益诉讼的起诉权是最直接的方法。依法治国须依靠人民群众的普遍参与。而恰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其实并不缺少奋不顾身地反腐人士和护法者,而我们缺少的只是一种安全、方便简洁的途径,使人们的心声能够畅通无阻的表达出来,从而使每位公民个人的维权道路上不再那么辛苦。恰恰赋予公民以民事公益诉讼主体资格,正是为公民提供了这样一条途径。
  (三)给予公民可以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力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而且也充分实现法律地社会价值。公民提起公益诉讼不仅仅可以促使损害公共利益的人或组织承担法律的责任,也使得公民对违法的企业、单位、个人的监督更有力度,同时也给有违法动机的人或者单位以警示作用,使他们不敢轻易地以身试法。法律的作用不仅在于惩罚违法行为,更多的是通过威慑来预防违法行为。公民参与公益诉讼能更好的发挥法律的预防作用,促进法治社会的建立。
  五、结语
  此次的民事诉讼法修改开启了公益诉讼的大门,其意义重大,但对公益诉讼制度只做了原则性规定。本文只针对民事公益诉讼主体进行了讨论,而要真正建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对于公益诉讼的受理范围、公益诉讼的程序机理、诉讼滥用的防范、证明责任、以及诉讼费用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注释:
  ①吴勇.环境司法的困惑与反思[A].卞建林主编.诉讼法学研究(第14卷)[C].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255.
  〖KH*9D〗〖HT8.H〗参考文献:
  [1]何文燕,廖永安.民事诉讼理论与改革的探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
  [2]颜运秋.公益诉讼理念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
  [3]党广锁.公益诉讼主体问题浅论[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
  [4]张艳蕊.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兼论民事诉讼机能的扩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潘梦静,汤树桂.对民事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5(9).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实践手段纾解再审程序与民事诉讼制度之冲突,必先祛除再审程序中当事人申请再审条款之冗余与逻辑混乱,调适再审程序功能扩张引起的民事诉讼基本功能与民事再审程序纠偏补缺功能之间冲突。  【关键词】民事诉讼;再审程序;申请再审由  为解决我国民事诉讼中长期存在的“告状难”、“申诉难”、“执行难”、“结案难”以及缠讼与信访不息等问题,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作了修改
期刊
【摘要】专利实施许可风险是指在专利实施许可的过程中发生的可能与合同有所出入,造成竞争优势丧失使权利人利益受损的状况。而一般专利权制度基本围绕专利权人利益建立,被许可人利益通常不被深入考虑,当许可人或被许可人面临破产境况时专利实施许可风险会有怎样的情形也往往被忽略。因而破产程序缺乏相应规定从而导致企业破产时,被许可人面临极大风险。  【关键词】专利实施许可;被许可人风险;破产程序缺失;选择权;转让权
期刊
【摘要】在刑法及刑事诉讼领域,我国司法实践面临的较大问题,是对故意与过失的判断。一方面,因为像非法占有目的和故意等犯罪主观心理态度的证明本来就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这是人类认识局限性的结果,当然也有证明责任、证明程度及证明方法等制约;另一方面,我国刑法主观主义的法律文化根源——“重视人心的儒家化法律传统、重教化轻报应德主刑辅的法理念、重视国家轻视个人的义务本位的法权观”——深刻影响亦不容忽视,“一种具
期刊
【摘要】目前食用野生动物甚至是滥食野生动物的现象在我们身边普遍存在。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对于滥食野生动物方面还存在立法上的空白和漏洞,以及在现实问题正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欠缺,完善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加强对滥食野生动物在立法上的空白,明确对滥食野生动物的监管对于保护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保护野生动物的多样性,将会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隐形消费;监管;滥食;野生动物  由于受社会人文环境和价值观
期刊
【摘要】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是2012年《著作权法》修改草案新增的内容,草案一经公布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虽然引入该制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我国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起步较晚,修改草案中关于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的规定不健全,实践中容易造成集体管理组织的垄断、信息不透明等潜在问题。针对该制度的潜在问题,可通过引入竞争、加强监督以及制度构建这三个出路来完善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  【关键词】著作权集体管
期刊
【摘要】在著作权领域,始终存在不同利益方的对峙,为了保持利益平衡,法律设立了合理使用、法定许可、强制许可等对著作权人权利进行限制的制度。其中,合理使用制度被普遍认为是在保证著作权人权益的前提下,可以有效促进人类知识成果惠及社会的制度,但合理使用制度如何适用于互联网环境,如何掌握合理使用的标准,如何发展合理使用的规则,都是亟需实践和立法给予解答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网络传播权;利益平衡;限制;合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犯罪率逐渐呈现增长的趋势。为预防犯罪的发生,“防卫空间理论”成为了城市设计中的重要因素。它是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旧城改造、社区氛围的营造等各个环节消除便于犯罪的条件的一种理论。本文以防盗为例,找出防卫空间与盗窃预防的联系,从而防卫陌生人接近,减少区域的被害可能,降低犯罪率,使得在城市发展更加健康。  【关键词】防卫空间;犯罪预防;防盗理论  一、防卫空间理论概念与
期刊
【摘要】行政机关在依法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合法行政,更要合理行政,体现便民高效的原则。近期,不断有媒体曝光群众办证难的事件,揭露了不合理行政行为损害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现象。笔者从该类事件出发,分析并揭示了我国行政执法建设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合理行政;办证难;行政执法  2013年11月12日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
期刊
摘要】我国在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中对审判监督程序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在我国两审终审制度下,这个审判监督程序的地位有些尴尬,因为一边要强调生效法律文书的既判力,一边又施行不是太完善的审判监督程序,“这种不加限制的申诉固然可以有纠正错案误判的好处,但是也增加了法院业务的负担和审判的困扰”,但是,作为错案、冤案的特殊救济机制,审判监督程序又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虽然,到目前为止不管事刑事诉讼法还是民事诉讼法都对
期刊
【摘要】如今实践中一般认为,跳槽人员头脑中的知识如果属于他们个人的专有技术则可以继续使用而不构成侵权,如果属于原单位技术秘密则不管其处于跳槽人员的头脑中还是记载于其他无形或有形载体之上,都不影响它作为商业秘密的性质,不法披露或使用,同样构成商业秘密侵权,严重的甚至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犯罪行为。  【关键词】职工跳槽;商业秘密;劳动权;竞业禁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工频繁跳槽、人才高速流动已成为非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