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接力棒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llwang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当前牛津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问题
  
  1.缺乏小学英语教学大纲
  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一直是国内外外语教育界及政府教育部门争论不休的问题。我国教育部门对小学外语教育没有提出统一的要求,也没有制订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虽然有的地区已有地方性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但实际指导作用并不明显。低年龄外语教育实际上成为整个外语教育领域的一块“自留地”。另外,教育部门对小学英语课的检查和评估也不像其他科目那么严格。这种政策性的“暧昧”态度,或许导致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出现问题。
  
  2.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特点
  2001年秋季开始使用的“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从三年级起进行新教材的实验教学。与过去使用的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相比,“牛津小学英语”在知识的难度、深度、广度等方面大大超过了老教材的要求:词汇量、习惯用语比过去增加了两倍多;在语言知识的运用上要求更灵活多变,突出了词义的引申、比较;口语表达上更贴近现代英美国家人士的语言习惯,尤其体现在“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系统性比较强,但每单元是以版块的形式组成的,每个单元有一个主题,各版块之间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而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与复现不多,属于比较孤立的单元教学。因此,对于有些知识不够扎实的学生来说,如果不去主动复习巩固,那么就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教学质量也就大打折扣。
  
  3.教学设计问题
  小学英语教学必须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必须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听、说、读、写训练。但是,在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如下问题:
  (1)“重形式,轻内容”——表面上看,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但是对教学内容的处理缺乏条理性和层次性。
  (2)“重乐轻教”——过多强调活动形式的趣味性,而忽视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有的活动设计甚至把学生的智力水平“低龄化”和“弱智化”。另外,在教学设计中还存在着“一般性游戏多、竞争性游戏少”“形式乐趣多、语言乐趣少”等问题。
  (3)重“学习”,轻“习得”。换句话说,就是注重学生的有意学习,而忽视学生的无意学习或自然学习。
  
  4.缺乏理论研究
  现在的研究大多以总结实践经验为主,或者是介绍本地区小规模的实验情况。教育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也不多。小学英语教师中,热心关注教科研的人数不多。大家只关心考什么、教什么;只关心结果,不注重学习的过程。认为教学科学研究离自己太远,有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感觉。多数教师不善动手,苦于撰写教科研论文,教研活动常流于形式。理论研究的缺乏,不仅不利于指导小学外语教学实践,也不利于小学英语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二、牛津小学中高年级英语教学存在的衔接问题
  
  如今,较好的学校都从一年级起就开设了英语课,重视英语启蒙阶段的教育。这对于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但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学生的水平不同,对英语的语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加上教师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自身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迥异,使部分学生在升入高年级时普遍感到困难。主要表现为以下一些情况:
  
  1.学生学习兴趣逐年下降
  小学生刚接触英语时普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任务的增加,在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的同时,学生普遍感觉英语越学越难,自身兴趣随之减退。
  
  2.听说读写能力发展不平衡
  虽在三年级强调听说,但学生普遍出现听说能力较弱的问题。有些学生虽然笔试成绩很高,但口语表达能力很差。
  
  3.学生对年级衔接不适应
  学生从四年级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五年级两极分化明显。因为五年级的内容跨度大、词汇量大、语法点难度深,所以学生之间的差距被拉大。
  
  三、解决策略
  
  1.整合拓展教材内容
  小学英语学生之所以在中高年级会出现两极分化,其最主要是因为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教材内容的变化,从而影响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教材进行整合,分解难点:(1)教材各单元之间需要一些必要的衔接;(2)每个单元内部版块的整合;(3)可借鉴不同版本的英语教材进行整合;(4)与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5)针对不同学生,分层次对教材进行拓展。
  
  2.日常积累。加强衔接
  《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教材注重单词发音规则渗透,整套教材删去了音标部分的教学,甚至书后的单词表中的单词也没有标注音标。在新教材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语音方面对教师的依赖程度加深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需要采取以下一些方法来突破这个阻碍学生学习的语音难关:(1)教字母、音素、音标掌握拼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2)教会学生查字典,巩固拼读能力,发展学生的预习能力和自学能力。
  
  3.改革评价体系。激发学习兴趣
  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从而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教师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绪性评价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其他文献
所谓观察,就是仔细察看客观事物和各种现象。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
期刊
一、案例背景    叶圣陶先生一再倡导“能在繁复的事事物物之间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每个学生都是涌动着的生命体,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然而,就每个个体而言,其经验世界又是独特的。因此,语文教学应牢固树立生命意识,注意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努力让“文本”拓展开来。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在教学中提倡“童言无忌”,提倡儿童“思维无禁区”,让学生畅
期刊
案例:这是一节六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的网络课。上课伊始,教师利用网络播放学生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放风筝的情境。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走进“轴对称图形”的专题学习网站。学生一打开网站,就被网页中美轮美奂的图片吸引住了。教师提醒学生网上提出的问题,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以及学习过的各种平面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并及时把探究的结果通过“在线论坛”与
期刊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目标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多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这门课程以活动型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开辟了一个宽阔的旋转舞台。因此,品德与生活课必须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    一、做好引领准备,搭建有效舞台    1.制定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旨在凸显
期刊
数学游戏教学法不是现代才有的事物。在我国,如“孙子问题”“百鸡问题”“鸡兔同笼问题”“九连环”“七巧板”等具有趣味性的数学命题或游戏早已家喻户晓。在西方,皮亚杰在20世纪提倡的建构学习心理,也已深刻地利用游戏活动使儿童内化建构其正确的数学概念。美国学者金贤在数学的教学中实践及开发了皮亚杰理论,把数学游戏成功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  数学游戏教学要注重“有趣”和“实用”相结合,不能只停留在游戏的表面
期刊
根据本人的读书习惯和经验,我介绍以下几种读书方法:    一、摘抄式    摘抄式笔记就是把我们从书上、报上看到的一些精辟的、富有哲理的、对我们很有启发的内容抄写下来。这种方法看起来比较费事,其实是一种省时省力积累知识的好办法。摘抄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日后查找起来,面对茫茫的书海,你就能体会到作摘录笔记的优点了。摘抄时可摘录在本子上,也可摘录在卡片上。卡片一般要有题目、类别、作者、书刊名称、期数以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合作学习”成了小学数学课堂中最常见的课堂教学方式之一,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师使用着。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对合作学习理解的误区。许多教师认为数学公开课中“合作学习”似乎必不可少,不管内容如何,都一定要有这一环节,否则就怕没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而常规课中就坚决不用“合作学习”,一是怕放得开收不拢,二是怕讨论时漫无目标,占用大量时间还是没有合作出教师要的“结论”。还不如教师直
期刊
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而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往往只注视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而忽略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很少注意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这一时期学生易出现人际交往障碍、逆反心理,并产生朦胧的两性意识等特点,班主任要当好校园里的心理医生,让孩子的青春真正飞扬起来。    一、学会交往合作,“自转”变为“公转”    今天的少年儿童,由于独生子女的特殊身份,家庭对其过度的关爱甚至
期刊
美国的艾伦·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听音乐。”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倾听音乐是懂得音乐感受与鉴赏的首要途径和基础。那么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的方法和习惯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架桥铺路——把握倾听的方法    在音乐课上,有些教师通常先把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特点等知识告诉学生,然后再让学生去
期刊
作文评语是师生间推心置腹的交谈,是师生间心灵沟通的桥梁。它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交流的难得机会。教师那充满激情、诗一般的优美语言恰当地运用在作文评语当中,最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催化对写作的热情,深化对写作的认识。因此,教师在评价时应追求艺术性。艺术性的作文评语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    一、点石成金的激励评语    激励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在充满激励的氛围下成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