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当前牛津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问题
1.缺乏小学英语教学大纲
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一直是国内外外语教育界及政府教育部门争论不休的问题。我国教育部门对小学外语教育没有提出统一的要求,也没有制订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虽然有的地区已有地方性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但实际指导作用并不明显。低年龄外语教育实际上成为整个外语教育领域的一块“自留地”。另外,教育部门对小学英语课的检查和评估也不像其他科目那么严格。这种政策性的“暧昧”态度,或许导致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出现问题。
2.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特点
2001年秋季开始使用的“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从三年级起进行新教材的实验教学。与过去使用的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相比,“牛津小学英语”在知识的难度、深度、广度等方面大大超过了老教材的要求:词汇量、习惯用语比过去增加了两倍多;在语言知识的运用上要求更灵活多变,突出了词义的引申、比较;口语表达上更贴近现代英美国家人士的语言习惯,尤其体现在“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系统性比较强,但每单元是以版块的形式组成的,每个单元有一个主题,各版块之间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而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与复现不多,属于比较孤立的单元教学。因此,对于有些知识不够扎实的学生来说,如果不去主动复习巩固,那么就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教学质量也就大打折扣。
3.教学设计问题
小学英语教学必须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必须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听、说、读、写训练。但是,在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如下问题:
(1)“重形式,轻内容”——表面上看,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但是对教学内容的处理缺乏条理性和层次性。
(2)“重乐轻教”——过多强调活动形式的趣味性,而忽视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有的活动设计甚至把学生的智力水平“低龄化”和“弱智化”。另外,在教学设计中还存在着“一般性游戏多、竞争性游戏少”“形式乐趣多、语言乐趣少”等问题。
(3)重“学习”,轻“习得”。换句话说,就是注重学生的有意学习,而忽视学生的无意学习或自然学习。
4.缺乏理论研究
现在的研究大多以总结实践经验为主,或者是介绍本地区小规模的实验情况。教育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也不多。小学英语教师中,热心关注教科研的人数不多。大家只关心考什么、教什么;只关心结果,不注重学习的过程。认为教学科学研究离自己太远,有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感觉。多数教师不善动手,苦于撰写教科研论文,教研活动常流于形式。理论研究的缺乏,不仅不利于指导小学外语教学实践,也不利于小学英语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二、牛津小学中高年级英语教学存在的衔接问题
如今,较好的学校都从一年级起就开设了英语课,重视英语启蒙阶段的教育。这对于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但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学生的水平不同,对英语的语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加上教师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自身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迥异,使部分学生在升入高年级时普遍感到困难。主要表现为以下一些情况:
1.学生学习兴趣逐年下降
小学生刚接触英语时普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任务的增加,在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的同时,学生普遍感觉英语越学越难,自身兴趣随之减退。
2.听说读写能力发展不平衡
虽在三年级强调听说,但学生普遍出现听说能力较弱的问题。有些学生虽然笔试成绩很高,但口语表达能力很差。
3.学生对年级衔接不适应
学生从四年级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五年级两极分化明显。因为五年级的内容跨度大、词汇量大、语法点难度深,所以学生之间的差距被拉大。
三、解决策略
1.整合拓展教材内容
小学英语学生之所以在中高年级会出现两极分化,其最主要是因为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教材内容的变化,从而影响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教材进行整合,分解难点:(1)教材各单元之间需要一些必要的衔接;(2)每个单元内部版块的整合;(3)可借鉴不同版本的英语教材进行整合;(4)与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5)针对不同学生,分层次对教材进行拓展。
2.日常积累。加强衔接
《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教材注重单词发音规则渗透,整套教材删去了音标部分的教学,甚至书后的单词表中的单词也没有标注音标。在新教材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语音方面对教师的依赖程度加深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需要采取以下一些方法来突破这个阻碍学生学习的语音难关:(1)教字母、音素、音标掌握拼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2)教会学生查字典,巩固拼读能力,发展学生的预习能力和自学能力。
3.改革评价体系。激发学习兴趣
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从而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教师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绪性评价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1.缺乏小学英语教学大纲
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一直是国内外外语教育界及政府教育部门争论不休的问题。我国教育部门对小学外语教育没有提出统一的要求,也没有制订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虽然有的地区已有地方性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但实际指导作用并不明显。低年龄外语教育实际上成为整个外语教育领域的一块“自留地”。另外,教育部门对小学英语课的检查和评估也不像其他科目那么严格。这种政策性的“暧昧”态度,或许导致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出现问题。
2.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特点
2001年秋季开始使用的“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从三年级起进行新教材的实验教学。与过去使用的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相比,“牛津小学英语”在知识的难度、深度、广度等方面大大超过了老教材的要求:词汇量、习惯用语比过去增加了两倍多;在语言知识的运用上要求更灵活多变,突出了词义的引申、比较;口语表达上更贴近现代英美国家人士的语言习惯,尤其体现在“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系统性比较强,但每单元是以版块的形式组成的,每个单元有一个主题,各版块之间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而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与复现不多,属于比较孤立的单元教学。因此,对于有些知识不够扎实的学生来说,如果不去主动复习巩固,那么就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教学质量也就大打折扣。
3.教学设计问题
小学英语教学必须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必须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听、说、读、写训练。但是,在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如下问题:
(1)“重形式,轻内容”——表面上看,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但是对教学内容的处理缺乏条理性和层次性。
(2)“重乐轻教”——过多强调活动形式的趣味性,而忽视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有的活动设计甚至把学生的智力水平“低龄化”和“弱智化”。另外,在教学设计中还存在着“一般性游戏多、竞争性游戏少”“形式乐趣多、语言乐趣少”等问题。
(3)重“学习”,轻“习得”。换句话说,就是注重学生的有意学习,而忽视学生的无意学习或自然学习。
4.缺乏理论研究
现在的研究大多以总结实践经验为主,或者是介绍本地区小规模的实验情况。教育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也不多。小学英语教师中,热心关注教科研的人数不多。大家只关心考什么、教什么;只关心结果,不注重学习的过程。认为教学科学研究离自己太远,有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感觉。多数教师不善动手,苦于撰写教科研论文,教研活动常流于形式。理论研究的缺乏,不仅不利于指导小学外语教学实践,也不利于小学英语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二、牛津小学中高年级英语教学存在的衔接问题
如今,较好的学校都从一年级起就开设了英语课,重视英语启蒙阶段的教育。这对于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但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学生的水平不同,对英语的语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加上教师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自身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迥异,使部分学生在升入高年级时普遍感到困难。主要表现为以下一些情况:
1.学生学习兴趣逐年下降
小学生刚接触英语时普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任务的增加,在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的同时,学生普遍感觉英语越学越难,自身兴趣随之减退。
2.听说读写能力发展不平衡
虽在三年级强调听说,但学生普遍出现听说能力较弱的问题。有些学生虽然笔试成绩很高,但口语表达能力很差。
3.学生对年级衔接不适应
学生从四年级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五年级两极分化明显。因为五年级的内容跨度大、词汇量大、语法点难度深,所以学生之间的差距被拉大。
三、解决策略
1.整合拓展教材内容
小学英语学生之所以在中高年级会出现两极分化,其最主要是因为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教材内容的变化,从而影响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教材进行整合,分解难点:(1)教材各单元之间需要一些必要的衔接;(2)每个单元内部版块的整合;(3)可借鉴不同版本的英语教材进行整合;(4)与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5)针对不同学生,分层次对教材进行拓展。
2.日常积累。加强衔接
《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教材注重单词发音规则渗透,整套教材删去了音标部分的教学,甚至书后的单词表中的单词也没有标注音标。在新教材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语音方面对教师的依赖程度加深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需要采取以下一些方法来突破这个阻碍学生学习的语音难关:(1)教字母、音素、音标掌握拼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2)教会学生查字典,巩固拼读能力,发展学生的预习能力和自学能力。
3.改革评价体系。激发学习兴趣
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从而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教师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绪性评价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