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字句句透真心 一枝一叶总关情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meizhujiul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学即人学,文学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内心世界的独特情感。文以载道,情为心声。语文教学,如果教师处处渗透着细腻的情感教育,从中发掘出深刻的人文精神,一定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引导他们学会发现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好的人生。以情感为主线,课堂教学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学语文 情感教育 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055-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更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健康的思想取向及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接受真、善、美的情感熏陶。
  中学语文教材中,编入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流光溢彩的文字中,处处透着动人的情怀。要真正让学生读懂作品的内涵,让文字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使用多种方法渗透情感教育。
  那么,如何恰当、有效地把情感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中呢?
  1 居高声自远
  一名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要有着超越常人的敏锐情感,让丰富的情感体验包围着自己。假如教师本身没有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就一定不会比学生挖掘到文字中更多的真、善、美。教师未必是诗人,但可以有诗意和豪情;教师未必是画家,但可以有画家一般洞悉纤毫的眼睛;教师未必是音乐家,但可以有音乐家的唯美理念。时刻保持着这份敏锐和灵气,才能在教学中流露出丰富而独到的情感,在文本中比学生发现更多的美,在脱俗的谈吐中透着让学生折服的情怀。
  韩愈的《马说》,笔者紧抓文本中的“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三个角色让学生编演课本剧,在表演中让学生挖掘出“伯乐”的难得、少有;“千里马”的怀才不遇、悲惨遭遇、内心的郁郁不平、愤懑和渴望得到重用的急切心理;“食马者”愚妄无知、狂妄而不可一世的神情。教师只有先于学生完成对文本的情感体验,才能精心设计,也让学生在文本的真实体验中发现真、善、美,从而更加喜爱语文。
  2 未成曲调先有情
  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一定是作者在特定的背景环境和境遇之下的产物。教师如果能抓住文本的情感个性,恰当地设置导语,有效地创设合适的情感氛围,定会在教学开始之初就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击情,才能叩击心灵。那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动作,就会创设出一种学习的情境,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会让学生产生无限的期待,从而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文本,亲近作者。
  3 先声夺人,声声入耳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情感教育应寄托于朗读教学之中。教师饱含深情的示范性朗读有着“先声夺人,声声入耳”的效果。朗读声音、声调向学生传递着教师本人对文本解读所要表达的内心情感和形象的展示。试想教师示范朗读中神采奕奕的神态,气宇轩昂的气质,悦耳动听的音色,抑扬顿挫的语调,沉醉其间的表情、逼真传神的语气,怎能不激发起学生参与的热情?文章的風格,决定了朗读的风格。朗读的语调、声音或明快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或高亢或委婉。它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通过朗读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声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画面,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的闯进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灵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如《沁园春·雪》上阕要读的豪情万丈、下阕要读的居高临下、最后三句要读的意气轩昂才能体现作者伟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心。同样只有抱着真诚的心态、带着恳切无比的语气朗读才能体会得到《出师表》中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内心情感,才能切实体会。余映潮老师在讲述《马说》一课时,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模式教学,而是紧紧扣住朗读来完成的。他是这样做的:第一步,给文本划分朗读节奏,基本读懂并理解文意;第二步,体现文本中的十一个“不”字,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作者写“不”的目的,来把握作者的情感线索;第三步,抓住全文三段中段末的“也”来反复研读、探究、感受作者的内心诉求。因此,好的朗读是文本解读成功的基础。
  4 出情入理,深度解读
  情感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因此,在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激发时要顺势引入课文深层次的学习中,并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此时教学的重点落到学生对作品意境的理解和让学生介入并创新思辨的层面上。教师或以解词析句为手段、或以剖析结构为依据、或以时空范围为线索……都要披文入情,出情入理。抓住情感与情理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丰富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从而深刻地领会作品创造的意境和艺术魅力,完成由情入理,寻文悟道的思维迁移,从而激起一种热烈的积极的审美愿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
  5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语文教学中情感的传递,一定是建立在师生的相互交流中去获得分享。在教学之中,如果教师能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真诚地进行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分享,就一定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在深度、广度上进一步的提升。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以朴素的语言,从微小的细节感人,笔者改变传统教学中“月台送别”的赏析,而是紧紧扣住“我”的四次流泪来细腻地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感受父亲的感人形象,表达了父子间浓浓的深情。上这一课时,笔者结合本篇课文,让学生回忆亲人们留给自己的深刻印象进行交流、分享。曾有个平时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分享自己眼中的爷爷—— 爷爷为乞丐端饭、穿鞋等细节,朴素得甚至有些粗糙的语言却在其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描述中,博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与一致好评,在笔者鼓励之下该生将这些内容写成了一篇动人的作文。通过有效的分享与交流,使动人的情感得以传递,让短短的一堂课得到了延伸。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教师采用多种方法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一定可以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发自内心地喜爱。因为学生在其中真正地、深刻地体会到文本中蕴含的动人情怀;体会到文字中最朴素的真、善、美;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和感动;体会到人生的充盈和生活的真谛。
  参考文献
  [1] 曹明海.语文阅读活动论[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
  [2] 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3] 于漪.岁月如歌[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精细化的管理方式正日益在班级管理中发挥重大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上班主任应该针对不同的对象,在“精”字上做文章,在“细”在上下功夫。实施班级精细化管理是探索的新理念和新道路,必将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班级 管理 精细化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211-02  近代教育科学的创始人赫尔巴特说:“如果不坚
期刊
摘 要:中高职课程街接是中高职街接的核心环节,应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职业岗位(群)的工作内容,按照国家职业(行业)标准和职业鉴定考核要求,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训练项目,按“扎实的首岗胜任能力,突出的岗位适应能力,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人才培养规格,构建中高职贯通培养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关键词:中高职 贯通培养 一体化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 要:高校的教务管理与服务表面看起来是矛盾关系,但事实是服务决定管理。增强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的服务意识已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所需,同时也是高校教务管理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面对我国高校教务管理“重管理轻服务”的现状,转变教务人员的管理理念,换位思考,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管理者受人尊重,被管理者体验到平等和愉快,育人就会富有成效。  关键词:高校 教务管理 服务意识  中图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高校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对留学生的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加强留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更高的要求。本文就留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内涵及目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以留学生为主体地位的留学生管理新措施。  关键词:留学生 主体地位 管理 新举措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本文以137名某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了英语自我概念与英语学业成绩的关系;各具体自我概念与总体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具体自我概念对总体自我概念的预测力等,以提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些实践性建议。  关键词:英语自我概念 英语学业成绩 相关性 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169
期刊
摘 要:解答“钱学森之问”,也许首先还是“救救孩子”,从解放幼儿、小学生、初中生开始。从黄毓先生所撰写的“人体生命学与钱学森系统论、复杂性科学关联”系列文章,笔者发现了十分重要的信息。由之得到三条重要启示,并提出了初中生教育六原则。本文提倡了“完备的‘人的教育’”这一概念。  关键词:钱学森 黄毓 价值观 心灵-价值(信仰)系统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
期刊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教师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好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究其理论依据,就是“最近发展区理论”。教育者必须尊重幼儿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幼儿的学习特点,提出的要求既要高于儿童原有的智力或知识水平,又要是儿童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的,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儿童的发展,教师通过适宜的引导
期刊
摘 要:《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增强学生地理实践的能力。”因此,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学校的实际情况创设实践活
期刊
摘 要:流动儿童对于学校教育并不重视。从文化再生产的角度解释这种态度可分两方面考虑。客观上,学校教育直接受特权文化的影响,对于不同阶层的学生并不平等。教育的作用在文化再生产,并使其合理化、固定化。从主观上看,流动儿童意识到自己的弱势地位后,主动放弃学校教育,并寻求反学校文化的庇护。他们最终接受现实,留在城市继承父辈的阶级,这也埋下了动荡因素。打破文化再生产的僵局,开放异地升学途径势在必行。  关键
期刊
摘 要:在我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小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普遍都不高,所以在教学古诗课程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不高,因此,教学效果很显然达不到我的理想预期目标,一方面是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计划中要求必须掌握和理解的古诗知识;另一方面的确是让小学生们感觉枯燥无味的需要背诵和理解的古诗内容,所以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陷入了尴尬两难的境地。那么针对以上情况,作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怎样去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