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song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小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普遍都不高,所以在教学古诗课程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不高,因此,教学效果很显然达不到我的理想预期目标,一方面是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计划中要求必须掌握和理解的古诗知识;另一方面的确是让小学生们感觉枯燥无味的需要背诵和理解的古诗内容,所以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陷入了尴尬两难的境地。那么针对以上情况,作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怎样去解决呢?这就是我们共同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培养 小学生 古诗文 理解和鉴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060-01
  1 读中思索,提高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以李白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为例,让学生们首先诵读全文,全诗如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教师在同学们诵读完全文后,不要急于进行诗文讲解,而是首先要进行作者简介,让同学们记住一些文学常识。这时教师可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诗人李白的生活经历及所作诗的特点。李白简介如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伟大的唐代诗人。祖籍陇西成纪(现在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现在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他即出生于此。幼年随父迁至绵州昌隆(现在四川江油)青莲乡。25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天宝初供奉翰林,受权贵谗毁,仅一年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后,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安徽省當涂县。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构成其独有的瑰伟绚烂的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同学们在教师讲解完作者的生活经历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后会不由自主地进入与诗人相同的年代,与诗人产生生活中的共鸣。同样,教师以杜甫的诗《江南逢李龟年》为例与李白的诗作比,透彻分析古代诗人对友人表达感情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杜甫的诗《江南逢李龟年》全诗如下:《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作者杜甫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出生于巩县(河南),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其作品显示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由以上诗人李白和杜甫的诗可知两诗人都同样生活在唐朝,都经历了安史之乱,都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因此,两诗人所作的诗必然有其抒发感情的共同之处,
  2 提示主题,引导把握全诗
  教师进一步提示:李白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在听到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的消息时写的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作者以形象思维的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而李白的好友王昌龄也曾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来表明自己的正直无辜以及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教师借此启发同学们回忆可否有过与诗人相同的感受,比如自己儿时的小伙伴离自己而去,或自己的亲人去了外地,同学们都会情不自禁地产生这种思念伙伴和亲人之情,这样启发与引导,会使同学们理解这首诗时不再觉得枯燥无味,会产生与诗人共鸣的思想感情。而杜甫的诗《江南逢李龟年》是通过诗人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抒写现实中与李龟年的再相逢,流露出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对彼此现状的悲叹。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杜甫初逢李龟年是在“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杜甫即因才华显著而受到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迎接,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而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往往是特定时代的标志和象征。在杜甫心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几十年之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动乱的唐王朝业已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跌落下来,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辗转漂泊到潭州,“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晚境极为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每逢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这种会见,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本就郁积着的无限沧桑之感。
  3 赏析精华,点燃思维火花
  教师这时画龙点睛,提出讲解全诗中的精华所在。在李白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提到的好友王昌龄晚年由江宁丞贬为龙标尉。李白听到这个消息,十分同情和关切,写了这首诗寄给他。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随风飘散的杨花和啼声如“不如归去”的子规,(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即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次句写闻讯,“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含有悲痛之意在内。因为龙标县在当时属于荒远之地,要渡过湘西的五条河流才能到达,可以想见旅途的艰难。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故诗人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离愁。“直到夜郎西”就是直到龙标的意思,因为龙标在夜郎县西南,所以这样说。这首诗的显著特色是想象奇特,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成为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能够把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这比寄信或今人打个电话以示问候,要浪漫得多了。而杜甫的诗《江南逢李龟年》是杜甫早年曾在洛阳听过李龟年的演唱,如今在潭州相遇,不禁引起万千感慨,于是以此诗相赠。诗前两句言过去之盛,为下文作了铺垫,后两句写现在之衰,抒发无限感慨,全诗并无直接抒情之语,但时世之凋敝与人生之凄凉飘零,却尽寓其中。本诗的一、二句是追忆李龟年出入达官贵人之家,间接说出当时的太平繁盛。第三句特意提起江南的好风景,大有“风景不殊,河山有异”之叹。第四句以“落花时节”隐写世乱时艰。用一“又”字把前后两相对照,大有风光不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特别是在时局上,这个“落花时节”包含着更广泛的含义,它象征唐王朝繁荣昌盛的时代已经过去,早年长安时看到的太平景象不见了,社会动荡萧条,使人不堪回首。
  通过同学们学习以上两位伟大诗人李白和杜甫的不同名篇名诗的风格,可以领悟出诗人在表达思想感情之时的不同风格。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古诗于生活实际之中,比如在给分别很久的小伙伴或同学好友写信时,就可运用古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比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诗句,这样的表达语言既简洁明了,又寓意深刻,不仅培养了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运用和鉴赏能力,而且会使同学们在今后的古诗课教学中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同时也会帮助同学们在写作中巧妙掌握运用语言的技巧,使写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存洲.中国古代古诗鉴赏[M].辽宁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文艺全才的王维,尤其以诗歌和绘画最为突出。他的山水画最重要的特色是诗和画的有机结合,创造了诗情画意的境界。在山水画和山水诗中,他真正实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关键词:诗歌和绘画 诗情画意 天人合一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209-01  王维是盛唐一位文艺全才,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擅长于诗文、
期刊
摘 要:精细化的管理方式正日益在班级管理中发挥重大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上班主任应该针对不同的对象,在“精”字上做文章,在“细”在上下功夫。实施班级精细化管理是探索的新理念和新道路,必将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班级 管理 精细化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211-02  近代教育科学的创始人赫尔巴特说:“如果不坚
期刊
摘 要:中高职课程街接是中高职街接的核心环节,应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职业岗位(群)的工作内容,按照国家职业(行业)标准和职业鉴定考核要求,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训练项目,按“扎实的首岗胜任能力,突出的岗位适应能力,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人才培养规格,构建中高职贯通培养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关键词:中高职 贯通培养 一体化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 要:高校的教务管理与服务表面看起来是矛盾关系,但事实是服务决定管理。增强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的服务意识已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所需,同时也是高校教务管理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面对我国高校教务管理“重管理轻服务”的现状,转变教务人员的管理理念,换位思考,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管理者受人尊重,被管理者体验到平等和愉快,育人就会富有成效。  关键词:高校 教务管理 服务意识  中图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高校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对留学生的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加强留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更高的要求。本文就留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内涵及目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以留学生为主体地位的留学生管理新措施。  关键词:留学生 主体地位 管理 新举措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本文以137名某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了英语自我概念与英语学业成绩的关系;各具体自我概念与总体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具体自我概念对总体自我概念的预测力等,以提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些实践性建议。  关键词:英语自我概念 英语学业成绩 相关性 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169
期刊
摘 要:解答“钱学森之问”,也许首先还是“救救孩子”,从解放幼儿、小学生、初中生开始。从黄毓先生所撰写的“人体生命学与钱学森系统论、复杂性科学关联”系列文章,笔者发现了十分重要的信息。由之得到三条重要启示,并提出了初中生教育六原则。本文提倡了“完备的‘人的教育’”这一概念。  关键词:钱学森 黄毓 价值观 心灵-价值(信仰)系统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
期刊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教师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好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究其理论依据,就是“最近发展区理论”。教育者必须尊重幼儿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幼儿的学习特点,提出的要求既要高于儿童原有的智力或知识水平,又要是儿童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的,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儿童的发展,教师通过适宜的引导
期刊
摘 要:《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增强学生地理实践的能力。”因此,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学校的实际情况创设实践活
期刊
摘 要:流动儿童对于学校教育并不重视。从文化再生产的角度解释这种态度可分两方面考虑。客观上,学校教育直接受特权文化的影响,对于不同阶层的学生并不平等。教育的作用在文化再生产,并使其合理化、固定化。从主观上看,流动儿童意识到自己的弱势地位后,主动放弃学校教育,并寻求反学校文化的庇护。他们最终接受现实,留在城市继承父辈的阶级,这也埋下了动荡因素。打破文化再生产的僵局,开放异地升学途径势在必行。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