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江西茶业发展理念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er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江西茶业已有近二千年的发展史。当前,由于在种植、加工、品牌、营销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江西茶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与一些产茶大省相比有较大的差距。振兴江西茶业,应有全局的理念、工业的理念、科学的理念、品牌的理念和开放的理念。
  [关键词] 创新;江西;茶产业
  [作者简介]汪玉奇(1953—),男,江西省社联副主席,研究员;刘清荣(1964—),男,江西省社科院副研究员。(江西南昌330077)
  
  以有记载的历史算起,江西的茶业发展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在这二千来年的发展历史中,江西的茶业有过辉煌、有过徘徊。当下,环视国内茶业蓬勃发展之势,作为产茶大省之一的江西,却给人一种差距、一种忧虑。那么,差距在哪?忧虑何在?更重要的是,出路又在何方?2008年3月31日至4月2日,我们赴庐山、武宁、修水这几个茶产区就此问题进行了为期3天的调研,形成了一些思考。
  
  一、江西茶业,你怎么啦?
  
  江西产茶历史悠久,据《庐山志》记载,东汉时,僧侣在庐山栽种茶树,焙制茶叶。此后,赣茶“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唐代,江西有7州40余县产茶,为当时中国七大茶区之一;南宋绍兴末年(公元1162年),江西茶课463万余斤,居全国第一;明清时期,江西茶乡遍布,名品溢出,1905年所产的“宁红”享有“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茶盖中华、价甲天下”的美誉。
  辉煌历史观照下的江西茶业现状是:
  2007年底止,全省茶叶种植面积为81.8万亩,产量2.5万吨,产值5.5亿元。
  国内几个重要产茶大省呈现的数据则是:
  福建,2006年茶叶产量达20万吨,产值170亿元,居全国第一;
  云南,2007年茶叶产量13万吨,产值95亿元,其中普洱茶产量为8万吨,产值25亿元;
  浙江,2006年茶产量为14.44万吨,产值45.7亿元。
  对比看出,曾经茶课居全国第一的江西,产量仅为福建的1/8,云南的1/5,浙江的1/6;产量则为福建的1/30,云南的1/17,浙江的1/8。
  数字显示了差距,而且显示的是巨大的差距。
  面对这巨大的差距,我们不禁要问:
  江西茶业,你怎么啦?
  
  二、“把脉”症结所在
  
  江西茶业历史辉煌;
  江西茶业不缺乏自然条件、种质资源、内在品质、种茶制茶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
  江西茶业不缺乏深厚茶文化底蕴的依托;
  江西茶业还不缺乏影响持久的名优品牌。
  可江西茶业又为什么在当代落后了呢?
  庐山、武宁、修水,一路走来,各地茶业发展中存在的症结表现不一,各有侧重,但统观起来,突出的症结所在不外乎以下几项:
  症结一,种植环节:茶龄老化、技术落后、效益低下。调研中获知,庐山、武宁、修水等地的茶树树龄大都在20-30年以上,处于衰老期,单产不高,品质下降;茶园管理普遍较为粗放,科技投入不足,几乎没有什么灌溉系统,基本上处于原始的管理状态,从而导致茶叶的产出量和品质都受到严重影响。
  症结二,加工环节:集约化程度低,管理落后。茶业生产企业的集约化程度低,企业规模小,千家点火,万户冒烟的现象严重。尤其是一些乡村茶叶加工小厂,机器设备老化简陋,加工方法原始,包装简单。例如武宁县的新宁镇,有1000多亩茶园,规模本就不大,却还分属两个加工企业,借用别人品牌,进行生产粗加工。从全省来看,销售能够过亿的茶业企业为零。由于企业规模小,造成企业带动力弱,促进产业发展和茶农增收的能力差。
  症结三,品牌意识:产品深度开发不够,品牌杂、乱。我省茶叶有绿、红、珠、花茶,且高、中、低档产品都有,品牌也较多。但这些产品的结构较为单一,深度开发也不够。当前市场上风行的罐装饮料茶、速溶茶等,我省几乎没有,另外,象茶色素、茶皂素、茶多酚、咖啡碱等茶叶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极高,但我省基本没有。在作为省委接待场所的滨江宾馆内使用的袋泡茶居然是外省产品,这对于一个产茶大省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我省产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形成了数量规模,但缺乏统一的标准,往往一种名茶十个样,个个不一样,从而难以确保名茶品质,形成在国内外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例如,庐山云雾是品质优良的名茶的代名词,其目前的品牌有香炉峰牌、庐山牌、欢叶牌、圆通牌等等。传统意义上的庐山云雾茶是产自庐山海拔800米以上的茶;后来降为海拔300米以上,再后来,庐山周边的德安、永修、武宁等县生产的茶都号称庐山云雾茶,导致这一品牌的含金量大打折扣。
  症结四,营销环节:营销观念不强,无序竞争突出。当前,市场营销的概念在我省茶业比较淡薄,没能较好的利用现代营销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及我省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去拓展营销市场,而是听任产品自然销售,致使茶叶经营模式难以形成市场规模。同时,茶叶市场经营秩序混乱,缺乏一个统一、联合的协商机构,对外形不成拳头,导致市场稍有风吹草动,企业即陷入低价战的恶性竞争中。这一切,致使茶业企业的商流不畅、物流不畅、信息流不畅、资金流不畅,严重制约了茶业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创新江西茶业发展模式
  
  虽然我省茶业发展的差距较大,存在的问题与症结也不少。但我们注意到,这种情况已引起了我省从上到下的高度重视与关注。
  2006年8月,时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的孟建柱同志作出了关于重振江西茶产业的重要批示,随后,省发改委、省农业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推进江西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07年,省委、省政府又把茶产业作为十大支柱产业和“四个一”工程来抓。最近,省政协主席傅克诚也作出了“茶叶发展需要品牌、江西要创建统一的茶叶品牌”的指示。
  各茶叶主产地也纷纷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政策,采取措施来发展茶业生产。
  在庐山,由庐山管理局组建了露语茶业公司,拟统一规范庐山云雾茶的生产销售;
  在武宁,对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低产茶园改造每亩奖补400元;
  在修水,将茶业列入支柱产业来重点推进。
  应该看到,茶业是我省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推进茶业发展,对于提高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带动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应该看到,推进我省茶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有着眼于全省的观念,与绿色生态、富民强省结合起来,综合全省各地发展茶业的好做法,吸收全国各地发展茶业的好经验,统筹兼顾,通盘考虑,进一步创新我省茶业发展的模式。
  第一,用全局的理念发展茶业。要一改当前我省主要由企业独立担当茶业发展的模式,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真正建立起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多方参与、形成合力的科学运行机制。
  建议借鉴云南省人民政府强力发展茶业的经验,把发展茶业作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茶业文化大省和生物资源创新产业中的重要产业,以省政府的名义出台全省性的茶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从思想认识、发展思路、种植加工、打造品牌、强化科技、协调服务等方面的发展意见,着力提升我省茶叶的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及国际化水平。
  第二,用工业的理念发展茶业。要跳出茶业发展茶业,用工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式发展茶业,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形成市场牵动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联结农户的产业链。
  建议在全省茶区选择一批有优势、有特色、效益和信誉好的企业,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培育成新的企业集团,实行贸工农一体化,带动全省茶叶产业化发展。同时,鼓励吸引一批实力强、管理优的企业,以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参与茶叶企业改制重组,实现强强联合。
  第三,用科学的理念发展茶业。应按照“巩固、提升、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淘汰一批、改造一批、新发展一批”的具体操作原则,加大高新技术推广力度,注重合理布局,搞好茶叶商品基地建设,并且着力茶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以人才支撑茶业发展。
  建议针对我省茶树老龄化现状,优化种植布局,推进茶园良种化。在稳定现有茶园面积的前提下,按照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发展的要求,调整茶叶种植的区域结构,优化区域生产布局,坚持集中连片、突出重点、择优发展原则,加大对发展潜力大的高产优质茶叶产区的扶持力度,不断提高茶叶种植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重视对名优茶良种的选育和生产种植技术的研究,通过新技术推广提高茶叶单产和质量。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建立茶技推广站,加强茶园的科技生产、管理,另一方面要配备培养既有系统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专职从事技术推广、服务工作。
  第四,用品牌的理念发展茶业。品牌是消费者对一个公司、一种产品的所有期望的总结,它包含质量、价值、文化、社会地位、象征质量水平的有关产品及厂家的信息。前面说过,江西的名茶很多,但往往一种名茶十个样,个个不一样,在国内外市场知名的品牌不多,且较为杂、乱。
  建议借鉴云南全力打造“普洱”品牌、浙江全力打造“浙江绿茶”品牌的做法,根据我省绿茶产量占全省茶叶产量75%,且高山茶比重大、汤色绿、无污染、品质好、味道醇的特点,提出并全力打造“赣绿”品牌,省内不同区域的茶叶品牌,则在“赣绿”统一品牌下加注自有品牌,采取母子商标形式进行运作。
  “赣绿”品牌的打造要严格遵照“统一包装、统一质量、统一工艺流程、统一宣传、统一监督”的五统一品牌管理办法,充分借助我省深厚的茶文化底蕴,认真研究策划,制定全面、系统的“赣绿”品牌打造方案,由政府集中财力对“赣绿”进行整体宣传,使全省茶叶企业充分享受“赣绿”统一品牌的宣传效应,实现由价格竞争到品牌竞争的转变,形成规模,提升竞争力。
  第五,用开放的理念发展茶业。茶叶生产的发展普遍受到人才、资金、技术的困扰,我省也不例外。云南破解这一难题的办法就是以开放的姿态,鼓励支持多种经济成份开发茶叶产业,既欢迎非茶企业投资茶叶企业,也欢迎国外和省外投资者来云南开发茶叶产品。
  我省茶叶企业的对外开放力度普遍不够,建议加大对外开发、宣传的力度,充分利用我省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良好契机,筑巢引凤,引进有实力的公司、企业到我省从事茶叶种植和开发,共同做大做强江西茶业。
  
  [责任编辑:王建平]
其他文献
岁尾年初,赣鄱大地正经历着几十年来罕见的冻雨冷冻灾害,天寒地冻、万里冰封。然而天气虽冷,却挡不住省社科院、社联对贫困群众关切的心情,急促的脚步。1月24日,由郭杰忠副主席率领的省社科院、社联一行9人从南昌市出发,沿着积雪的道路,冒着冰冷的寒风,颠簸了3个多小时,深入到定点包扶贫困村——鄱阳县双港镇双桥村进行走访慰问,赠送了两台电脑、过冬衣物等价值近2万元的慰问品和慰问金,为那里的贫困群众送去了冬日
期刊
喻家塔村位于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北部,距县城45公里,全村8个村民小组,768户2808人,劳力1426个,总面积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23亩(其中水田1154亩,旱地1669亩),属2004年省定重点贫困村,2006年被列为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同时也是全省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与构建和谐新村试点村。  该村在巩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子。经过一
期刊
江西省安远县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近年来该县认真组织实施扶贫开发计划,农村贫困人口逐渐下降整合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扶贫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举措,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扶贫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增大,解决贫困人口温饱的速度明显趋缓,社会扶贫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一安远县社会扶贫情况    在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中,安远县社会扶贫工作的主要方式是单位定点扶贫领导干部“321”结对帮扶企业帮村
期刊
从今年起,国务院扶贫办将倡导扶贫新模式,开展电视信息扶贫,向全国推广“中国石油全国农产品深加工招商项目免费广告”活动。  这一活动自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启动,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羊肉加工项目当天便通过CCTV-7向全国播出,引起巨大社会反响。截止到2月15日,已经为20多个贫困县播出了免费广告,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前去咨询洽谈。  据有关专家介绍,“中国石油全国农产品深加工招商项目免费广告”活动从制
期刊
[提 要] 广东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显著,省内农民收入地区性差距明显,农村内部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这三大特点综合显示了广东农村贫困问题的复杂性对此,本文认为应该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构建一个题为“SEP-SAD”的复合型应对策略,从而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广东农村贫困问题  [关键词] 广东农村;贫困问题; 系统管理理论;复合型方案; SEP-SAD对策  [作者简介]贾海薇(1972—),女,华南农业大学公
期刊
[提 要] 劳动力培训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已受到各级政府的广泛重视本文从国外劳动力培训的经验出发,结合江西省实际,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劳动力;培训;经验  [作者简介]马保新(1954—),男,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院长(江西樟树 331200)    根据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期刊
[提 要] 农业物流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农业物流,让广大农民从中受益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江西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SWOT分析,发现农业物流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  [关键词] 江西;农业物流;SWOT分析;物流信息体系  [作者简介]吴 峰(1977—),男,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规划办助理研究员(江西南昌 330077)    物流管理在工业上的
期刊
忻州市位于山西省北中部,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全国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全区14个县(市区)有11个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西面吕梁山是晋绥抗日根据地,保德县是八路军抗日作战的后方基地,中共晋绥二地委的驻地;东面太行山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总部抗战初期驻在五台县,朱德周恩来彭德怀在这里部署和指挥了著名的平型关大捷和夜袭日军阳明堡机场五台保德代县静乐等四县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支前11.6万人
期刊
[提要] 在欠发达地区,农村社会保障的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尤显重要。本文对江西省高安市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取证,分析了当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状况,提出了当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存在的不足及一些有利于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社会保障;农民  [作者简介]陈丽,女,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
期刊
[提要] 为了解广东贫困地区“科教兴村”现状,选择广东8个贫困县市中16个乡镇、41个村就农民科技意识、农民富裕途径、农业科技推广及农村基础教育与职业培训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农民受教育程度低,科技素质低下,农业推广障碍重重,经济状况差,使得农民在获取、学习、运用农业新技术的三个环节均遭遇困难,从而严重影响农民增收,形成恶性循环。“科教兴村”计划可以从科技运用、教育培训等多角度入手,为农村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