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q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实施以来,课堂教学的目标已由过去的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三维目标要求。新课程背景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多以材料为背景来可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存在的问题尤以非选择题更为突出。高中学生政治主观题的回答存在很多不规范化的现象,这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答题能力呢?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关键词:政治非选择题 提高答题能力和技巧
  
  新课标的实施已经有几年了。随着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政治主观题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能力考察,学生规范化答题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和暴露出来。规范化答题需要学生依据学过的概念、原理,用恰当的政治学科专业术语准确地阐述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及其规律和道理,去解释人类经济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经济问题、哲学问题和政治问题。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种能力既是教师长期忽略,也是学生所普遍欠缺的,所以能力测试的要求和学生文字表达能力普遍较差的矛盾也就显现出来了。规范化答题能力问题已成为教师和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笔者曾参加省学业水平测试阅卷工作,特别是几年来对自己所带的几个班级学生答题状况的观察来看,答题不规范的表现很多,具体情况如下:
  (1)由于审题不清导致回答问题的方向不明确,答非所问。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学生对知识点的宏观把握能力较差。例如,题目要求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学生却用政治生活解答;题目要求用辩证法的知识,学生却用唯物论的知识来解答。
  (2)口语化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对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的掌握欠缺。学生容易把经济术语、政治术语和哲学术语混同起来;把唯物论和辩证法混同起来,例如:“我国实施的“四大工程”,促进社会发展类题目。请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简要评析。”解此类题最易错误在于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来评析这一观点,虽然说得头头是道,但却不符合答题要求,“张冠李戴”,用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代替了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
  (3)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例如,把认识的根本任务混同于认识的根本目的;经济效益的提高与利润的提高分不清楚,等等。
  (4)观点的表述缺乏逻辑性、条理性和简洁性,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形式上,书写不工整,上下左右不整齐,不分段,要点不清,答不出或答不全要点;内容上,观点与材料两张皮,不能有效的统一起来。
  二、政治试题中,主观题综合性大、灵活性与时代感强,分数高,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类题目在平时的测试中乃至高考中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但在实际考试中,考生的答案往往缺少规范性,其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1)心理干扰。尽管考生经历了多次考试,但当真正面临考试特别是高考,考生的精神压力,心理负担仍然很重。据心理学家分析,75%的考生临考前都有焦虑、恐慌、紧张情绪,因此容易怯场,导致记忆混乱,思维受阻发生失误而失分。表现在考生一进考场,晕晕乎乎,大脑一片空白,有些概念原理怎么也想不出来,而一出考场则又会做了,追悔莫及。这主要是对知识点的掌握不深刻而造成的。
  (2)由于以往记忆的干扰而造成的审题失误。考试中经常会碰到曾经做过的类似材料或类似设问,加上由于考试时间紧,许多考生急于求成,未能认真地把试卷的材料、设问与曾做过的题目进行比较,仅凭以往经验或“似曾相识”就仓促动笔,往往由于找不准设问的切入点而失分。
  (3)缺乏必要的理解能力。看不到试题中的“隐含题意”,所谓隐含题意就是没有明确设问的形式和要求,只能根据题目的情境设置具体分析作答。而考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分析和归纳能力,错误地或不能全面地理解材料的隐含题意,只是抓住了材料中的片言只语就妄下结论,结果是该答的没有答,不该答的却答了,抓了芝麻却丢了西瓜而造成失分。
  (4)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对概念和原理缺乏必要的理解,只是一味死记硬背,因此解题时不能很好地结合所给材料分析,造成概念、原理与材料内容脱节的“两张皮”现象。又由于基础知识不牢靠,答题时不能很好地运用政治术语和时政语言,使得答题语言不规范而失分。
  三、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政治规范化答题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简洁:即要求卷面整洁清晰、文字工整之外,更要力求简洁、准确、概括文字量不宜过多,做到直接明白,不过多解释。简,不是在知识点的数量上简,试题要求多少个角度或者能够体现多少个知识点,那就应该简而全。简,是指在回答每个知识点的时候,以尽量精简的语言来回答,做到有原理,有分析。当然,有的试题明确要求回答所体现的知识,且分值不高,后续有更深入的设问要求,则在此可以简到只答原理,另一类设问为材料反映的现象,一般可以不答原理,而是直接用另一种书面语言把材料观点表达出来。
  (2)层次清楚,有逻辑性。这就要求平时培养学生严格分层(要点层次化,层次段落化,段落序号化),即一个要点一个段落,并以序号标记,至少应该做到段首空两格,段落与段落之间略有空隙(这也有利于补充答案),严禁好像分层了,但分得不合理,比如三个要点分成两个段落,给人的感觉是只有两个要点。
  (3)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进行答题,而不能使用生活化语言去答题。使用专业术语答题时一定要做到科学、严谨、准确。例如,意识的能动作用不能写成意识的反作用,而且使用专业术语答题时要注意文字叙述的逻辑性、条理性和完整性。既要做到语言精练,又要答全要点,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接近一致。
  四、培养学生答题规范化的策略
  (1)构建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是进行规范化答题的基础。所谓全面是指知识结构中须包含考试说明中所要求掌握的所有知识点,为进行规范化答题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所谓系统,就是要对众多的知识点进行良好的组织,在大脑中形成有序的而非零散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在解决问题时对所需的知识点专业术语进行有效而快速的提取和运用,否则则是“巧妇难以无米之炊”,要构建这种应用功能强大的知识系统,必须抛弃陈旧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和消极、被动、机械的学习方法,采用研究式、探索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2)建立以学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结构是提高答题的针对性、逻辑性、条理性的关键。在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精选典型试题进行思维训练;对照标准答案进行反复分析理解;对答题中出现的不规范化的问题及时点拨,以帮助学生自我反思等。
  (3)掌握规范化答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第一、要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能错,一定要认真审题,逐字逐句看清楚,提取一切有效信息,挖掘一切隐含条件,排除干扰信息和迷惑条件,并完成以下思维要点:首先,辨明试题的指向,明确试题的设问点,问什么,答什么,避免答非所问;其次,分析命题者的意图,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再次,排除思维定势的影响,越是似曾相识的题目,越要小心,不能简单地用已做过的类似题目的思维去解答。
  第二、在保证答题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答题的准确性、科学性、完整性和简洁性,通过完美的回答来展现自己的能力。具体方法技巧如下:
  首先,缩小包围圈,提高答题的准确性。例如,题目涉及哲学知识时,首先要确定题目考查的是哪个知识板块,然后再考虑属于该知识板块内的哪一方面的内容,哪个知识点。若考查的是唯物论的内容,则应考虑物质与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同理,若考查的是辩证法的内容,则应考虑其为矛盾、发展、联系知识等;若考查的是认识论的内容,则为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其次:正确选用高中政治专业术语答题,提高用词的科学性、规范性,尽量使用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原理答。由于经济问题、政治问题规律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因此,对这些现象进行概括分析时,常用“一般情况下”“多数是”和“绝大多数”等词语来描述,而不能一言概之。
  再次:多角度思考问题,确保答案的完整性。审题时要注意设问的关键词,例如:材料体现了哪些哲理?其中“哪些”两个字就是一个关键词,要求学生多角度思考。
  最后:梳理答题要点,提高叙述的简洁性。这样既可以表明对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而且节约了时间,也有利于阅卷者尽快发现答案的采分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正确性没有把握的内容尽量不要写,以免影响原本正确的那部分内容的得分。
  (4)提高学生规范化答题的意识。知识、方法、能力与技巧对学生规范化答题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规范化答题的意识是不可忽视的。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如下尝试,那就是有意识的让学生亲自参与政治试卷非选择题的评分工作,我对所任教的班级按各班进行分组,每组4—5人不等,改卷前,先对阅卷人员进行短期培训,然后要求他们严格按照评分标准去评卷,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去体验好的答案要具备什么标准。在评卷的过程中,要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观察和辅导,并要求他们把自己的体会和认识整理好,在评讲试卷时,首先要求他们把评卷的体会以及要注意的问题向全班同学交流,在不断的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规范化答题意识。
  总之,培养学生的规范化答题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首先要求广大政治教师提高意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这项工作做细做活。所谓“练兵千日,用在一时”,规范化答题能力的提高,关键是要把这一活动渗透到学生每一天的学习当中去。
其他文献
积累和梳理是语文学习中必须要养成的习惯,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梳理的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积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显形积累,是事实性的、知识性的。它包括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知识、素材、典型的语言运用案例,包括用得精彩的巧妙的实例,
期刊
由于种种原因,我校生源复杂,有城市的,也有乡村的。学生家庭尤其复杂,有父母外出打工祖辈监护,也有寄居他家托人照顾;有单亲子女,甚至还有自我照顾,无人监护的。又由于我校位于闹市区,网吧、游戏厅都离学校很近。因此我校的学生管理面临新问题:如学生出口成“脏”,开口便是脏话;出手成“脏”,随地扔果皮纸屑,随手涂墙画壁等等。  近年来,我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可是成效不大,各种不良现象总是反反
期刊
新课程的实施符合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颇具时代特色,为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条件,提供了舞台,提供了可能。本人结合教材的变化,研究新教材中的新内涵,探索新旧教材的内在联系,探索新旧教材的区别,挖掘新教材中的教学理念,感悟新教材的魅力。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的技巧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充分发挥‘想想,议议,做做,小实验’等栏目在物理教学中主体
期刊
摘要:卡在课堂上十分重要,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性的东西,但是长期以来卡被忽视了。卡是突破关键项、知识点、考点、减负的保障。  关键词:卡 空讲 强化次数 减负    卡在课堂上十分重要,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性的东西,但是长期以来卡被忽视了。因此,我们好多中小学课堂上的互动都是大量的空讲,导致教学质量提不上来,原因是卡没有很好使用。空讲是教学质量的大敌,那么什么叫空讲?空讲就是教师不能针对
期刊
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教学模式也随之一改再改,日见丰富。新课程、新标准、新要求……一切都是新的,这就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一种学生本位的新模式。初中历史教学也不例外。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推陈出新,在课堂中给学生以充分发挥余地,从而得到锻炼,达到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位一体,是每位新、老教师苦苦思索、探索、甚至头疼的事情。认知指导实践,许多教师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在教学中尝试改革,出现了
期刊
问题是基本的教育单元,课堂提问是思想政治教师常规的基本教学手段。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可见提问的重要性,没有提问,就没有对话;没有提问,就没有成长。叶圣陶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提问的技巧性,尤其是思想政治教师的课堂提问,如果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能力,这样的提问“含金量”就比较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课堂时效。如果提问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对启发学生的思维
期刊
摘要:在野外获得样方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来研究重庆武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群落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数森林群落林下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均高于草本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顺序为马尾松——香樟混交林> 马尾松纯林> 香樟——木荷混交林。这可能主要是由于马尾松--香樟混交林兼有针叶林和阔叶林的共同特征。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促使教育教学以全新的面貌展示,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创设愉快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组织合作式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新知的探究活动。设计适合每个儿童动手,动脑参与的个性化巩固练习和富有特色的课堂小结,,达到使学生乐学,好学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转变观念 自主参与 指导探索 个性化    在全新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国家对小学数学教
期刊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鲜明特色和重要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让学生去感知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审美趣味及审美理想,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而且要在生活中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只有从美育形式激发起学生对语文课的情感,才能充分开发他们的智力,激励他们去学习、去拼搏。  一、挖掘语文课本中的美育因素  语文课本本身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的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用了13年的时间把一个少年惯偷改变成一个老实的中年,最后他感叹地说:“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著名教育家霍氏的话深深地鼓舞和鞭策着我。我用了六年的时间践行着这句话,最终使我激动得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去年七月毕业的这个班是我一手带上来的。入学前没有进过什么学前班。他们是直接进入一年级读书的。我自告奋勇拿他们的语文课。  他们当中有一个作业从来没有及格过的一个叫杨勇(化名)
期刊